浅析戏歌《梅兰芳》的演唱把握

2016-02-05 01:24:44
北方音乐 2016年8期
关键词:梅兰芳

罗 静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浅析戏歌《梅兰芳》的演唱把握

罗 静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戏歌《梅兰芳》自创作以来,因其优美的旋律、极富深度的歌词、饱含京剧韵味的演绎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在近年来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音乐文华奖等比赛中深受选手青睐,频频被挑选为参赛曲目。

【关键词】戏歌;歌词解析;旋律解读

《梅兰芳》由著名剧作家刘鹏春、国家一级作曲吴小平联袂创作的歌曲,歌词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光辉一生,旋律中融入了京剧元素,在演唱时借鉴了戏曲的曲调风格及演唱技巧,成为了“戏歌”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戏歌”顾名思义,即将戏曲这种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歌词表达思想感情,用优美的旋律传承戏曲风格,演唱时借鉴戏曲的咬字与行腔技巧,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与文化特色。若想将《梅兰芳》演唱好,不仅要求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还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最重要的是了解京剧形式的特点及咬字行腔的要诀,将歌曲的风格完整的体现出来。

一、戏歌《梅兰芳》的歌词解析

歌词是表现声乐作品内涵的载体,它阐释出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及思想感情。要想演唱好歌曲,必须将歌词细细研读,深切感受,完美的将词曲结合,为声情并茂的演唱做好铺垫。

梅兰芳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京剧梅派的创始人,他一生勤奋好学,曾因双眼无神被老艺人拒绝,自那以后他每天仰望长空追随鸽子轨迹,俯视水底寻觅金鱼踪影,再次登台时梅兰芳的眼睛犹如一汪清泉,清丽动人。他谦虚好学、博采众长,八岁学戏擅长旦角青衣唱功了得,善于吸取其他名家的唱腔特点及表演形式,努力学习古典文学、服饰学、民族舞蹈、民俗学等姊妹艺术传统文化,勇于创新,最终形成了融青衣、花旦于一身的京剧旦行流派——梅派。他傲骨铮铮、赤心为国,1937年淞沪战事爆发后,他亦拒绝为日军演出,蓄须明志,罢歌罢舞,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注射三针伤寒预防针,引发高烧不退,梅兰芳先生身体力行的让日军见识了中国人宁折不屈的民族气节。

戏歌《梅兰芳》的歌词中引用梅兰芳先生代表作中的经典形象,阐释了梅兰芳先生德艺双馨的一生及铁骨铮铮的民族精神。“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源自于男儿的心火刚烈,千种风情集于一身,柔美娇艳皆是心血劫”,从侧面阐述梅兰芳先生塑造的杨贵妃、嫦娥、虞姬等众多风情万种的女性形象,皆是他男儿之身的辛勤结晶。“半是崇公道半是苏三,迢迢求索路自押自解”,词中所提到的崇公道和苏三都是梅兰芳代表作《玉堂春》中的角色,作者从侧面赞扬了梅兰芳先生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的执着追求与推陈出新。“收拾起女儿的柔枝芳叶,坚守住男儿的劲竹气节,飘飘须髯心的牵挂,柔美娇艳何妨古道别”描述的是梅兰芳先生拒绝为日军演出,从1941年蓄须明志、罢歌罢舞到1945年抗战胜利重返舞台的事迹,赞扬了梅兰芳先生宁折不屈如劲竹一般的爱国情结;“半是楚霸王半是虞姬,魂似乌骓马泣泪泣血”中提及的虞姬是梅兰芳代表作《霸王别姬》的代表人物,歌词描述了梅兰芳台上的柔美娇艳及台下的豪气傲骨,又用“乌骓马”对楚霸王的忠诚隐喻梅兰芳看着国家危亡时的心痛及对祖国的忠诚。

“梅也似雪,兰也似雪,一段芬芳依绝壁,巅峰飘做大旗猎。梅也是铁,兰也是铁,一颗丹心燃烽火,留与江山看城堞。”歌词中“似”和“是”的对比,“雪”与“铁”的对比,反映出梅兰芳先生台上柔美似雪的形象,面对外敌强硬如铁的傲骨。

二、戏歌《梅兰芳》的旋律解读

在一首声乐作品中,旋律是歌词传情达意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承。要想演唱好戏歌,必须了解京剧这一国粹的表演行当、表现形式、唱腔分类,再分析戏歌的调式调性、音乐结构及旋律走向,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才能将音乐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

戏歌《梅兰芳》旋律优美、荡人心魄,慢板如泣如诉,描写了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中板深情刻骨,展示了梅先生的铮铮傲骨;快板荡气回肠,讴歌了梅兰芳先生一代宗师的爱国情结。

三、戏歌《梅兰芳》的演唱把握

(一)字正腔圆——体现风格

跟其他姊妹艺术相比,声乐更能打动人心,主要是因为声乐作品除了优美的旋律,还有生动形象的歌词。要想更好的传情达意,必须做到“字正腔圆”,特别是戏歌的演唱,更需要遵循戏曲咬字的准则,才能体现出歌曲的风格。清·徐大椿《乐府传声》中说:“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齿、牙、唇处著力,则其音必不真。”戏曲中亦有“出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之说。梅派咬字强调字头“喷口”、字腹长、字尾短而轻,吐字清晰,以便获得良好的声音共鸣。如戏歌《梅兰芳》中第一句“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源自于男儿的心火刚烈”中的“水”、“自”、“心”、“刚”等,咬字时需着重字头、强调力度,字腹圆而长,字尾短而轻,依字行腔,才能体现戏歌中“戏”的风格特点。

(二)音美腔润——表现风格

明代戏曲音乐家王骥徳的《曲律》中有一句话:“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想要将声乐作品表现得入木三分,必须依靠优美的嗓音。民族声乐的歌者在科学发声方法的指导下,拓宽音域、增大音量、美化音质,还要借鉴与传承我国传统戏曲、曲艺在音色、润腔上的高要求。

梅派唱腔在演唱中运用“顿感音”、“小擞音”等手法对作品进行润色,使唱腔婉转动人。“顿感音”是音与音之间的停顿,要求声断气不断,增强唱腔的层次感与音乐的灵活度。如《梅兰芳》中“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中“一”,“迢迢求索路”中的“迢迢”,运用了顿感音的处理后使音乐更抑扬顿挫、婉转曲折。“小擞音”是在主要音的长音演唱上加入其上方或下方的辅助音而成,如《梅兰芳》中“兰也似雪”的“兰”,将“2”的长音可唱成“23232”,增强了旋律的美感与音乐的表现力。

戏歌《梅兰芳》因其优美的旋律、铿锵的节奏、对比强烈的情绪及极具浓郁的京腔京韵特色,被众多高校声乐专业作为艺术歌曲进行教学和演唱。戏歌这一题材的作品渐渐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的认可和喜爱,这有益于我们传承经典戏曲、曲艺,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龚小平,歌唱风格探索,艺术探索,2008年12月,第六期.

[2]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和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第17卷,第2期.

基金项目:本人为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民族声乐演唱对于戏曲表演技巧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2015LX237)。

作者简介:罗静,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戏曲研究(2022年1期)2022-08-26 09:05:34
陈杰
熊佛西对梅兰芳的纯艺术批评与梅兰芳的隔空回应
戏曲研究(2021年2期)2021-03-09 05:20:24
细微见知著,守正出新章——评《梅兰芳·当年梅郎》
戏曲研究(2021年2期)2021-03-09 05:20:10
梅兰芳1934年开封义演及影响
戏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42
梅兰芳1958年山西演出考述
中华戏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5:16
梅兰芳艺术观念述论
戏曲研究(2018年1期)2018-08-29 01:18:42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1:51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中华戏曲(2017年1期)2017-02-16 07:10:44
梅兰芳以情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