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常见疏浚难点及应对措施

2016-02-05 01:15:04韩中华
治淮 2016年6期
关键词:排泥土块胶管

韩中华

简述常见疏浚难点及应对措施

韩中华

一、引言

水下主要疏浚设备分为抓斗式、吸扬式挖泥船等。抓斗式挖泥船是利用配置的泥斗进行土方开挖,由泥驳运输实现弃土;吸扬式挖泥船是利用挖泥船配置斗轮或绞刀头开挖水下土体,泥泵与排泥管将泥水混合体输送至排泥场或弃土区抛填。

二、疏浚技术难点

1.硬塑土疏浚难点

硬塑土体对非惯性抓斗来说,施工效率降低的程度不大;而对于绞吸式、斗轮式及惯性抓斗式挖泥船,开挖及输送能力明显不足。依靠管线转送的绞吸式或斗轮式挖泥船施工经常出现堵管现象。

2.异常土体疏浚的难点

无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土质的软硬程度对施工效率的影响是较大的,尤其是对铁锰结核层的施工。勘探部门往往是在去除铁锰结核颗粒后再进行土类判别,土类级别较低。投标单位为响应标书,只能根据已确定的土类级别,套用相应的定额编制标价。由于铁锰结核颗粒坚硬,密度高,在输送过程中出现铁锰结核块颗粒沉积,并以较低的速度沿管底壁滑动运行,其滑行的速度仅为1.5m/s左右,远小于正常状态下土块悬浮或半悬浮状态下的运动速度3.5m/s。一旦管内流速稍有变动、管线方向变化、开挖时土体坍塌、开挖速度略快或操作不当等,都会产生铁锰结核颗粒在管内堆积,从而造成堵管现象。因此,依靠管线转送的绞吸式或斗轮式挖泥船施工时,施工效率将严重降低,并导致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输送能力严重不足。

3.板砂层及中粗砂疏浚的难点

板砂层通常处于海边附近的内陆地区,砂粒极细,通常与微量的粘性土颗粒混合沉淀,由于海水电解质的作用,促进了细砂与粘土颗粒固结程度,并形成与砂浆类似的板块状体,颗粒结构异常紧密。在输送运动过程中,与管路的碰撞、摩擦及水流的冲击容易破碎,对管路的磨损程度相当于输送疏浚土类分级的5类土,其最大的难点是开挖困难;而中粗砂由于颗粒粒径较大,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水砂分层现象,其主要难点是设备输送能力不足,设备异常磨损。

三、施工技术措施

1.硬塑土疏浚技术措施

(1)抓斗式挖泥船疏浚

挖深已超出桩泊式(挖掘机改进型)抓斗挖泥船允许最大挖深,或大于绞吸挖泥船最大挖深,干法施工条件不能满足时,只能采用惯性抓斗进行疏浚。为保证施工效率不至于降低过大,在保证斗重的前提下,改进泥斗,使泥斗容积降低四分之一,以增大单位面积的切土能力;改进斗齿入土角度由原90°降为80°~85°左右,以提高闭斗力;斗齿由直齿改为圆弧齿,圆弧齿半径与泥斗半径相同,以降低闭斗时土体的挤压力。

(2)吸扬式挖泥船疏浚

当开挖的深度在桩泊式(挖掘机改进型)抓斗挖泥船允许最大挖深内,可采用抓斗挖泥船挖松,然后由绞吸式或斗轮式挖泥船再开挖并输送至排泥场。当不能满足桩泊式抓斗挖泥船开挖条件时,在绞吸式或斗轮式挖泥船设备允许范围内,并经过论证的前提下,首先在设备能力上对开挖系统进行处理或改进:采取调高刀头操作压力,以增加绞刀转速,提高切削能力及碎土率;尽可能减小刀头直径,更换锋利的薄型锰质刀片,提高单位面积的切土能力;刀片与刀片间间隔加焊锰质渐开型凿型齿(齿长一般不超过200mm,宽50mm,高40mm),加速土体破碎;适当提高主机转速并更换加大直径泥泵叶轮,以增大泥泵输出能力;适当割除吸口阻障格栅,以降低吸入阻力;其次是尽可能缩短输送管线长度及降低排泥口高度,管线顺直,避免急弯、陡坡或阻流障碍等,以减小扬程损失;在管理上应加强操作员工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应变处理能力,减少堵管现象的发生几率。

2.异常土体疏浚技术措施

对于铁锰结核层的疏浚土类的分级,由于其特殊的机理,对设备的破坏程度极大,输送距离降低严重,可采用下述两种指标优先方法:一是贯入击数优先法,二是铁锰结核层土体密度优先法。板砂层的疏浚土类的分级,建议采用贯入击数优先法。

对异常土体(含铁锰结核土层)通用的疏浚方法是采用抓斗式挖泥船开挖,水上运至指定位置卸土,再由陆上机械运输至排泥场堆放。由于施工环节增多,成本将成倍增长。如采用绞吸式或斗轮式挖泥船进行疏浚,首先能解决堵管现象,其次是能避免异常共振及磨损。

(1)减少堵管的措施

①适当提高主机转速并更换加大直径泥泵叶轮,以增大泥泵输出能力。

②及时处理吸排泥管的泄漏,管线布置顺直,减少或避免急弯、陡坡及异径管的使用,少用胶管,最大限度地降低出泥口高度等。

③采用分层开挖法,首先大面积开挖表层无铁锰结核层,以降低土层厚度,避免大体积的坍塌。开挖完成后,再进行铁锰结核层的开挖,最后进行下层土体开挖。

④加强操作员工技能培训,提高操作的平稳性。

(2)减少共振频次的措施

为避免主机设备的异常共振,操作时必须做到均衡吃土,即横移速度平稳,吃土长度不大于绞刀直径的90%,吃土厚度不大于绞刀直径的70%。

(3)降低磨损的措施

①减少胶管的使用频次,避免胶管的过度磨损。胶管一般用于水上排泥钢管之间的联接,也可用于陆上排泥管之间的联接,但当土质较硬或含有硬质障碍物时,由于土块或障碍物在排泥管内的滑动运动,与胶管接触时,摩擦阻力会使胶管接触面产生较大的变形,长此下去,必然会产生局部胶管磨损严重,从而大大减少胶管的使用寿命。

②加大钢质弯管弯曲半径。土块或硬质障碍物在直线管路中大部分以滑行运动,兼有跳跃式运动。当进入弯管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很快脱离原水体的运动方向,基本以原管路的直线方向冲击弯管壁,从而造成局部磨损严重。此类土体施工时,钢管的弯曲应不小于2m。

③经常性调换管线安装角度。排泥管的使用寿命指在管壁均匀磨损的前提下,输送3类土以下的土质而确定,通常为3600台班。当土质坚硬时,其寿命降为2800台班以下,如果开挖中粗砂或铁锰结核层,其寿命仅有1000台班左右(泥泵的使用寿命基本与排泥管线寿命相同)。

在开挖松软的低于3类土以下时,土块的易变形性、易破碎性,有效降低了大直径土块的含率,提高了管内运动液体的稠度与密度,保证原本密度较低的土块在运动过程中下沉速度缓慢,使破碎的成球状小土块处于半悬浮或跳跃运动状态,从而大大减小土块动能及与管壁碰撞的几率,降低了排泥管的磨损程度。因此,疏浚3类土以下的土体,管线布置一次,可维持到工程结束。

当开挖硬质土体或硬质物时,土块及硬质物密度较高,不易破碎且棱角分明,管内液体稠度与密度几乎与水体相同,块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动能,沿管底壁滑行,常以棱角与管壁碰撞或摩擦。据统计,排泥管输送硬质土磨损程度约为1/40000(mm/m3),输送硬质物体或中粗砂1/10000(mm/m3),因此,当输送硬质土约12万~18万m3,硬质物、中粗砂约3万~4万m3时,排泥管必须拆解,并根据管路的磨损程度,使排泥管旋转90°重新安装,以保证磨损程度均匀性,确保排泥管路达到合理的使用寿命。

④杜绝吸排系统泄漏,避免异常磨损。吸泥管泄漏可造成吸入能力降低,使绞刀对未吸入的土体再次开挖,从而加剧绞刀的磨损程度。此外,由于吸管内泥浆浓度过低,流速缓慢,更有利于硬质土或硬物质的沉淀,从而加剧吸排泥管磨损。对此,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听排泥管内否有掺气声音,看操作仪表的变化情况,判断吸管泄漏的可能性,并经常性检查吸泥管的使用情况,及时维修或更换吸泥管线,以杜绝吸泥管泄漏现象的产生。

泥泵泄漏使输送能力降低,增加了硬质土或硬物质的沉淀几率,加剧了硬质土或硬物质与管壁的碰撞或摩擦。

排泥管泄漏最严重的后果是堵管频发,泄漏点或孔的磨损特别严重。当疏浚此类土时,排泥泥管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清水试验,确保管线闭气效果。

⑤遵循“输送管线最短”原则,避免不必要的管线磨损。输送管线最短是扬程损失最小的标志,不但能充分发挥设备的输送能力,而且管线磨损损耗最少。

水上排泥管线易受胶管的柔软性及水面波动影响,导致输送时管内水流流向不稳定,胶管摩擦阻力较大等。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少用。水上管线布置应力求平顺,与陆上管线联接处必须对水上管线进行方向固定平顺过渡。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管线进行调整,根据需要随时添减管线。

陆上管线布置顺直,尽可能少用弯管,避免急弯管及胶管的使用;遇陡坡控制爬坡坡度不得大于30°;出泥口应根据吹填进度逐步提高出泥口高度。

3.板砂层及中粗砂疏浚技术措施

板砂层导致绞刀开挖困难,建议采用贯入击数优先法确定土类级别。其疏浚施工技术措施可参照硬塑土技术措施的相关内容。此类土体在输送过程中,产生堵管的机率较小;但吸排系统泄漏将会对输送设备造成严重冲蚀磨损,其磨损程度比中粗砂略小。

中粗砂与铁锰结核颗粒相比,密度与硬度基本相近,中粗砂粒径较小。在输送过程中,虽然中粗砂极少产生机械设备共振现象,虽然对吸排系统的磨损机理各有不同,但对输送管路产生的磨损程度基本相同■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25002)

猜你喜欢
排泥土块胶管
叩土笼
西门子S7-200 SMART在好氧池排泥控制中的应用
发动机出水胶管脱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贼的藏身术
北方人(2021年24期)2021-02-26 08:52:06
贼的藏身术
贼的藏身术
视野(2020年20期)2020-12-23 09:32:32
二沉池排泥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再次离心血清分离胶管对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
污水沉降罐排泥工艺试验及对比
坏蛋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