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

2016-02-05 00:34许哲颖
山西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夏娃苔丝

许哲颖

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天津 300204



神话原型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

许哲颖

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天津300204

摘要: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自从被加拿大文学品论家诺思洛普·弗莱系统阐述后,成为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本文就是从神话原型的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苔丝身上体现了夏娃原型,亚雷则是撒旦原型的体现。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苔丝;夏娃;撒旦

一、原型批评理论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的《批评的剖析》系统的阐述了原型批评理论,在西方文学理论界享有神话批评理论的“圣经”的美誉。弗莱在总结人类学家弗雷泽的人类学巨著《金枝》有关从神话和宗教仪式着手进行研究文学的思想观点,以及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弗莱给原型所下的定义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并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型”概念更是奠定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理论基础。弗莱认为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有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是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另一部分是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构成,在进行文学研究时必须发掘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而这种深层结构下所隐藏的就是人类相同的无意识的内容。通过对各种繁多复杂的原型研究,才能揭示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深入挖掘,都有其相对应的原始意象,所以说原型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在不同时代的文学里。由于文学结构与神话、宗教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神话入手研究文学作品是切实可行的。

二、苔丝与亚雷人物原型——夏娃与撒旦

《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出世界万物后,又创造出了男人亚当,后取了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就是这世界上的第一个女人,亚当和夏娃这对人类始祖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伊甸园中,后来夏娃被蛇诱惑违反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从此以后人类被逐出伊甸园。偷吃禁果以后,人类便有了原罪,女人承受生产的痛苦,男人要忍受劳作的辛苦。远古人民对人生来就要承受的各种痛苦从宗教的角度解释成为人类始祖所犯下的原罪,人类世世代代都要去承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不断在赎罪的过程。

哈代笔下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性的真善美,经历的却是人生的丑恶。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一个虚假的“远亲”家攀亲戚,在这里年少无知的姑娘遇到了造成她一生悲剧的“恶魔”亚雷。亚雷的父亲是个英国北方有钱的商人,发迹后来到英国南方想要改头换面,买了贵族德伯的姓氏,成了苔丝所谓的本家。这个纨绔凭借金钱、权势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从他第一次出场,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由于苔丝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而她所处的环境优势孤立无援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她,保护她,因此苔丝无论如何也逃不开亚雷设下圈套,恶魔般的亚雷夺走了苔丝处女的贞操,并且成为了苔丝一生的噩梦。苔丝受到亚雷的欺骗与迫害,就如同夏娃受到撒旦的诱惑。从一开始苔丝遇到亚雷,就收到他的摆布,在亚雷面前,苔丝仿佛是一只牵线木偶,亚雷将鲜红的草莓放到苔丝的唇边,将鲜红的玫瑰插放在苔丝的胸前,这是撒旦给女人最初的诱惑。最开始,未经世事的苔丝并不懂得反抗,她知识凭着本能心底里对亚雷有着一股厌烦和抵制的情绪,而在失去贞操以后,苔丝开始在行为上反抗亚雷,她离开亚雷家,回到家乡马洛村,拒绝亚雷的一切资助与帮助。对于苔丝来说亚雷是逃脱不掉的鬼魅,苔丝在亚雷家的养鸡场时,亚雷便无处不在的偷窥着苔丝。后来,苔丝被丈夫安玑在新婚之夜抛弃后,父亲离世,被赶离家园,苔丝整个家庭陷入了彻底的孤立无援,朝不保夕的状态,再次出现的亚雷,重新燃起对苔丝的情欲,苔丝为了家人的生计只能沦为亚雷的情妇,再一次被亚雷所诱惑。可是当安玑来找到苔丝,苔丝认为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获得幸福的机会,而导致她不幸的根源就是恶魔亚雷,苔丝悲愤之下杀死了亚雷与安玑一起逃亡,最后苔丝逃亡失败,被捕后处以绞刑。苔丝最终以自我毁灭的方式与罪恶同归于尽。苔丝没能逃脱亚雷的诱惑与控制就像夏娃没能逃脱撒旦的诱惑,人类始祖犯下的原罪在子孙后代身上重新上演。

三、总结

《德伯家的苔丝》的神话原型不仅体现作家哈代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人生感悟,而且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展现了19世纪后半叶英国南部乡村普通农民的深重苦难。小说讲述了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善良的美丽农村少女婚前失贞,反抗命运失败最后与罪恶根源同归于尽的悲剧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虽然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但实际上作者做要展现的却是透过爱情揭示了了对人性美好的追求及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映照下理性与感性的博弈。通过对任务的塑造,使得古老原型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深思,揭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真实状况以及资本主义的法律、道德、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和异化,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哈代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了该作品,塑造了生动想形象的主人公,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民的生活,这无疑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发人深思。作者所创造的个体性由于被集体所认同,作品及其蕴含的神话原型实现了其现实价值。文学形象正是由于表现了原始意象,体现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才显示其超个体的振奋人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张谷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诺思洛普·弗莱.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诺思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圣经》(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

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7-0194-01

猜你喜欢
德伯家的苔丝夏娃苔丝
蜂鸟——致苔丝
愧疚
四眼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维密天使助阵夏娃的诱惑“蜕变”大秀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