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发展战略制度和动力机制

2016-02-05 00:18林师堂
山西青年 2016年20期
关键词:景区政府旅游

林师堂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旅游景区发展战略制度和动力机制

林师堂*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本文以旅游景区发展的战略制度和动力机制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政府主导型旅游景区发展战略进行了概述,紧接着介绍了旅游景区的行政管理制度,分而治之的模式,政府直管模式,部门管理模式;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旅游景区的动力机制,包括有实行绩效管理机制,实行季度收入机制,实行综合性服务制度;而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景区的环境破坏严重,自然景区内频发安全事故,景区的综合设施配置无法满足游客需要;文章的最后说出了旅游景区发展升级的具体举措,地方政府和景区发展协调建设,坚持以游客需要进行景区的战略化布局,坚持开展数字化科学分析。

旅游景区;发展战略;动力机制

旅游产业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设施水平进步而发展的全新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推动,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与户外活动,选择参与旅游活动。我国有规模的旅游产业在改革开放后才进入正规,旅游景区建设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基础,景区发展模式和运营模式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经过了三十余年的飞速建设期,当下进入了设备升级和管理升级的新阶段。政府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政府决定了景区发展的战略制度和动力机制,因此景区的发展升级的主导力量也应该是政府行政机关以及景区管理部门。因此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实用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政府主导型旅游景区发展战略概述

在旅游产业中,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要点在于:选择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如适度超前战略、比较优势战略等等;培育旅游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竞争秩序等,如加强旅游立法、进行旅游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教育等,制定和实施旅游产业政策和扶持培养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很多景区的发展建设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完成建设的,但是在具体落实到管理时,地方政府还暴露出很多问题。

旅游景区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国家也为旅游景区的发展和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国家主导的旅游景区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国家和政府长期引导扶持的。很多由政府主导的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同质化严重,监管力度不足,景区布局混乱,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这是因为政府主导型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的支持有限,国家政策引导不够具体化、深入化。

二、旅游景区的行政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设所涉及到的诸多社会问题和自然问题,政府主导景区的发展,但是却不能事无巨细的参与到景区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政府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主导地位,要坚持对权力的把控和下放。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有多种不同的实施模式,其以下三种最为典范。

(一)分而治之的模式

所谓分而治之模式是指一个旅游景区分离由两家以上单位进行管理。如庐山风景区:全山山体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分属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九江市庐山区、九江市庐山垦殖场、江西省庐山天然掩护区、星子县等6家单位,独特管理,实行分治。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景区面积较大的景区管理,由于景区的面积较大,辖区人数众多,地形特征复杂,因此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项目种类众多,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局面相对复杂,需要不同类型的机关和政府部门进行不同类型工作的安排与落实。因此,景区的分而治之是一种将工作压力分散,将工作项目广泛安排到各个部门的一种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行政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力,另一方面,也通过专项工作专门管理的方法降低了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最早兴起,将景区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日常运营工作相互分割开来,交付于不同政府行政部门管理,这对政府行政机关和基层单位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二)政府直管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一个旅游景区由所在地的政府直接进行管理,如果旅游景区地跨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域,则该旅游景区则由其上一级政府进行直管。如井冈山风景区等,由井冈山政府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体制较顺。政府直接管理景区的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优势在于行政效率高,管理成本低廉,单一政府进行行政工作的管理和日常工作的开展落实可以保证权力的集中,因此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安排工作的效力,保证时效性,也能保证工作较好的落实。而其缺点在于地方政府的工作压力过大,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由于大多数的自然景区地域面积较大,地形环境较为复杂,因此给政府管理带来的管理压力和工作量也会较大。政府直营的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地域面积较小的景区,景区的地形环境较为简单,管理压力和工作量也会较小。

(三)部门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一个旅游景区由上级政府设立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这一部门依据旅游景区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如属于做作景观类的为建设部下属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属于人文历史陈迹的为文明部的文物局,与旅游相关的则为旅游局管理,等等。部门管理是旅游景区将旅游资源按照性质分类进行的责任划分,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分派给不同的部门机关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更加科学而又周密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更加科学的举措进行分而治之,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管理重点和不同的管理方法,将景区的管理交付给不同性质的管理部门,是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准的方法。但是各个部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地方政府作为主导,坚持做到权利的集中,坚持做到从全局出发,坚持统筹兼顾。

三、旅游景区的动力机制

(一)实行绩效管理机制

一个旅游景区最好由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实行统一管理。这个机构假如可能具备地方立法权、行政执法权,就有利于该旅游景区进行同一规划、维护、管理。绩效管理的制度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和公司实行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而在行政部门和事业型单位当中却还难以实行,一方面是由于机制体制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传统国家机关和国家企业管理模式的限制。而对于景区的发展和运营而言,开展绩效管理面临的阻力则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景区的发展导向一定是市场,景区的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通过旅游业的盈利拉动经济,另一方面,在我国的景区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一般和当地的居民开展合作,由政府主导,当地居民辅助,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因此开展绩效管理的对象既是景区的行政部门,又要和当地的居民联系到一起,共同协力开发自然旅游资源。

(二)实行季度收入机制

我国的绝大多数地理位置所处气候带为温带季风性气候,气候受季节影响较大,而旅游景区的客流量也受季节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很多的景区都分为旺季和淡季。景区在旺季的游客数量要远远多于淡季的游客,另一方面,景区的旺季门票一般也会高于淡季的门票售价,以北京动物园为例,其淡季的门票售价为20元,旺季的门票售价则为30元。由此可见旅游景区的旺季收入应该远远高于淡季收入,虽然旺季的景区运营成本也相应的加高,但是景区更应该将增加的收入体现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以及福利发放上。只有将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和景区的盈利状况进行直接挂钩,才能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从另一方面来看,景区的人力资源支出开销其实占景区总支出比重较小,而且薪资弹性较大(可聘用临时工),因此实行固定员工的季度收入制改革,难度并不大。

(三)实行综合性服务制度

游客在旅游景区内的个人需求多种多样且因人而异,也随季节和景区不同而出现不同,常见的游客需求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方面:饮食方面,问路方面,医疗方面,交通方面等等。而景区的很多服务点只具备单一的服务功能,景区内的游客在某一个服务点需要其他服务和帮助时,往往得不到景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和及时回复。因此开展景区的综合化服务制度推行,有利于方便游客,提高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体验,也有利于方便游客的身体需要和精神需要,有利于提高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从和谐发展角度看,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部门,在行政管理的制度层面须要统一调和,躲避政企不分的权利纷争。

四、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个旅游景区的地方政府,其对应的职能众多,往往将旅游景区的开发管理交由其下属的旅游局管理,而旅游局在旅游景区的管理上又难以与其它相关部分协调(平级单位),管理缺少威望性、全面性与一致性。

(一)景区的环境破坏严重

旅游景区可以分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两种,自然景区发展的基础是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景区发展的基础是人文气息浓重的历史古迹等自然文化遗产。无论是自然景区还是人文景区,我国的游客对景区的尊重和景区的自我保护的力度都不够,很多自然景区的自然环境被破坏严重,而人文景区中的古物被损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旅游景区的景区环境和文物被破坏的现象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方面是我国国民的素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景区的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不够。

(二)自然景区内频发安全事故

近年来随着自然景区的游客人数增多,景区的管理难度和监管难度进一步加大,很多游客自认为有丰富的室外旅行经验,便轻视自身安全和景区警告,擅自行动乃至对景区的安全警示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频出现。反思其原因,仍然要对其一分为二,一方面是游客的自身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知识缺乏,另一方面则是景区的监管力度不足,安全管理缺乏,最终导致意外情况发生时没有应对措施,也缺乏应对的方法和手段。

(三)景区的综合设施配置无法满足游客需要

景区的发展尤其是自然景区的发展已经不仅仅以观光风景为主要存在目的,景区应该为游客提供一个全方位,综合化的多方面的休闲放松的场合,而风景观光和情趣陶冶只是旅游观光中一个主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景区的综合配置已经成为了景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我国的很多5A级景区的综合服务实施仍然相对薄弱,自然景区的卖点是自然风光,人文景区的卖点是历史文化,景区愿意做出改变的意愿仍然很小。

五、旅游景区发展升级的具体举措

(一)地方政府和景区发展协调建设

我国的旅游景区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旅游娱乐越来越成为了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的旅游景区的发展应该是依靠我国国民的需要为基础,结合景区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协调进行建设。我国的旅游景区已经经过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大规模扩建,逐步变为基础设施升级和人性服务建设的全新阶段。地方政府和景区发展的协调建设成为了景区发展的主旋律。地方政府和景区发展的协调发展应该坚持与不同的发展重点,景区的发展侧重点在于旅游景区的自身管理升级和建设升级,应该注重游客的反馈和游客的旅游体验,有的放矢的根据游客反响和景区条件进行景区的升级再造。而地方政府的对于旅游景区的建设则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注重政策的落实,依据景区的自然环境和实际情况开展具体的战略制定和细节完善。景区的发展战略不仅仅要取决于游客的需要,更要结合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优势,要依靠景区的自我发展发挥优势,也要依靠地方政府的统筹兼顾协调,纵览全局,进行景区发展的协调。

(二)坚持以游客需要进行景区的战略化布局

现代商业竞争中信奉顾客是第一的竞争的观念,顾客作为上帝在商业交易中具有最高的选择自由权和决定权。换言之,现代社会中,绝大数的商业竞争都属于买方市场,顾客在消费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旅游景区建设和其他商业竞争环境一样,应该坚持以游客的需求为主导,坚持以游客的主观意愿为景区建设主导力量。景区的发展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游客的主导力量,依据游客的需求和体验进行景区的升级建设应该重点把握住两点,第一是根据市场的反响和游客的意愿进行结合分析,在淡季分析上季度的市场反应和已有数据,进行景区建设发展的重点部署。第二点就是要相信统计数字,根据统计数字开展精确的计算和分析,建立起数学模型,建立准确的误差和分析和数学期望分析。坚持以游客的需要为景区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化布局策略是景区升级进步的一个重要保障,不仅有利于提高景区的建设水准,更是可以直接提高景区的盈利状况。

(三)坚持开展数字化科学分析

将景区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指标和参数进行科学的统计,完善的整理,准确的计算,周密的分析,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项目工程,不仅仅需要景区的上层领导重视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进行专业化的人才建设,引进专业化的人才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开展数学计算和数学模型构建。人才建设不仅仅要引进,还要进行培养,培养现在的领导干部和景区的基层员工开展数字化分析学习,建立数字化管理的理念。开展景区数字化科学分析管理是现代化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要和景区的发展相结合,更要纳入到景区的人力资源建设和自然环境建设的进程中,成为景区综合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结束语

从政府的管理出发进行景区的战略制度改革和动力机制改革,有利于提高改革的效率,提高景区的重视程度和落实程度,只有从领导层到基层均提高重视程度,才能改变我国旅游景区多年来的积习,使得旅游景区解决当下问题,突破发展瓶颈,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推动。

[1]朱海艳.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

[2]李治兵.长尾理论视角下旅游目的地营销[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谢朝栋.旅游景区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袁大伟.旅游景区微博营销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4.

[5]夏汉军.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服务质量测评与优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5.

林师堂(1994-),男,汉族,海南海口人,渤海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F592

A

1006-0049-(2016)20-0074-03

猜你喜欢
景区政府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某景区留念
旅游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