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艾
“永丰”级军舰的不同命运
●刘艾
“永丰”级军舰是指包括“永丰”“永翔”“永健”和“永绩”在内的系列军舰的总称。它订造于清末,诞生于民初,是晚清政府在北洋水师覆灭后实施重振海军计划下的产物。其中,永丰舰和永翔舰是清政府分别向日本订造的同型炮舰,永健舰和永绩舰则是中国江南船坞在仿照永丰舰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建造的两艘同级国产炮舰。
永丰舰是“永丰”级军舰乃至整个清末海军中最知名的一艘军舰。1910年8月16日,清政府陆军部海军处向日本三菱长崎造船订造了一艘炮舰,这艘炮舰便是永丰舰。从1912年建成下水,到1938年沉没于长江,它经历了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很多重要历史事件,诸多军政名人,如孙中山、汪精卫、蒋介石等,都和它产生过联系。
正在建造永丰舰之时,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民国创立。不久,袁世凯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7月,在宋教仁遇刺案和袁世凯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的影响下,孙中山发动讨袁战争。归国后被编入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的永丰舰参加了进攻讨袁军的作战。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遭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讨伐,护法运动拉开序幕。曾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的程璧光于1917年7月率“海圻”“同安”“永丰”等舰由上海南下广州,并发表海军护法宣言。从支持北洋政府到支持孙中山,这一转变翻开了永丰舰军旅生涯中的光辉一页。
1922年6月16日,粤系军阀陈炯明密令部下炮轰总统府和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越秀楼,孙中山撤离后登上楚豫舰,17日转登永丰舰,开始了为期54天的平叛斗争。7月8日,陈炯明的分化政策导致“海圻”“海琛”“肇和”“永翔”等原来支持孙中山的军舰接连叛变。永丰舰虽遭到猛烈轰击,军舰官兵仍然坚守立场。平叛期间,孙中山在永丰舰上指挥战事,宣扬主张,与永丰舰官兵结下患难与共的革命情谊。在北伐军回援受阻、永丰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孙中山于8月9日离舰赶赴上海。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广州革命政府于4月13日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1926年3月20日,根据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的命令,广州戒严;逮捕包括代理海军局局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在内的50多名共产党员;占领中山舰;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械;监视苏俄顾问、解除卫队武装。此即“中山舰事件”。蒋介石通过这次行动,达到了打击工农运动和中共、削弱苏联顾问的力量和排挤汪精卫的目的。“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不久,国民革命军发动旨在打倒北方直、奉等军阀的北伐战争。经宁汉合流和东北易帜,北伐结束,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中国。1932年7月,曾在广东海军服役的中山舰入编南京政府海军第一舰队。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凭借强大军力,先后占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开封等地,矛头直指武汉。1938年6月12日,武汉会战打响。作为当时中国海军仅存的军舰之一,中山舰奉命参加武汉会战,其任务主要是为陆军、炮台运输军火补给以及在长江中游布置水雷。由于炮台防御急缺火炮,中山舰的前后主炮以及舷侧炮均被拆交炮台使用,其主要火力装备仅剩前后两门高射炮、前驾驶台处的两门机关炮以及舰尾的两挺机关枪。武汉会战已接近尾声之时,中山舰在金口至新堤一带巡弋,负责安全转移的保卫工作。
在为数不多的海军舰只中,中山舰与日军的战斗最为激烈。10月24日10时许,6架日军轰炸机执行完轰炸粤汉线蒲圻铁桥的任务后,返航时在长江嘉鱼段上空发现中山舰。12时,3架日军舰艇攻击机起飞寻找中山舰,在隔口附近对中山舰发起攻击,因天气不佳,且遭遇中山舰的猛烈还击,最后无功而返。15时15分,中山舰迎来它一生中最悲壮的时刻。6架日军轰炸机呈轰炸队形出现在中山舰上空,中山舰官兵同仇敌忾,在舰长萨师俊的指挥下对空射击。日机急速俯冲投弹,对中山舰进行狂轰乱炸,中山舰的舵机失效、锅炉舱进水、驾驶台起火。萨师俊的腿部被炸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官兵的劝说下,被抬至舢板,日机随后对舢板展开疯狂扫射,萨师俊头部、喉部中弹牺牲。16时30分,中山舰沉入长江金口水域。在此次金口抗战中,有25名舰上官兵悲壮殉国,萨师俊成为抗战中阵亡军衔最高的中国海军军官。
1997年1月,中山舰被整体打捞出水。经修复的中山舰被迁移至为其量身打造的武汉中山舰博物馆。
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偕宋庆龄亲临永丰舰。
1997年元月,中山舰整体打捞出水。
在向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订购永丰舰的同时,清政府还向川崎神户造船所订购了一艘同型炮舰,即“永翔舰”。永翔舰于1912年建成下水,1957年被拆卸,舰龄45年。从外观上看,永翔舰和永丰舰极为相似,都属于长首楼船型。不过,永丰舰的4门机关炮通过舷墙上开设的缺口伸向舷外,而永翔舰的机关炮则放置在两舷外增设的耳台上。
1913年,归国后的永翔舰入编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为舰队旗舰。和永丰舰一样,永翔舰也经历了从支持袁世凯到投奔孙中山的转变。1917年7月,程璧光率领包括永丰舰在内的部分军舰脱离北洋政府,赴广州参加孙中山等人领导的护法运动时,原驻广州的永翔舰也加入到护法舰队的行列中。1923年,在讨伐陈炯明和沈鸿英的战斗中,永翔舰在西江内河作战,因表现得力而得到孙中山的表扬。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北洋政府被直系军阀控制。经直系将领吴佩孚的分化与瓦解,被孙中山任命为海军司令的温树德利用其影响力,率领“海圻”“肇和”“永翔”等军舰,从汕头开往青岛,投奔吴佩孚,成为渤海舰队的一员。
永翔号
1924年10月,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战败,原隶属于直系的渤海舰队不久便先后被奉系将领张宗昌和沈鸿烈接管。此时,国民革命正在迅速席卷全国。北伐战争打响后,永翔舰被调赴上海,配合南下的直鲁联军防范北伐军。随着北洋政府海军主力的易帜,奉系军阀决定派东北海军和渤海舰队对易帜海军发起偷袭,永翔舰因吨位较小,只担负驻防烟台的任务。1928年2月,日本商轮“海通丸”在海山岛附近被中国海盗控制,永翔舰奉命配合日舰剿灭中国海盗、夺回“海通丸”。12月10日,东北江海防总司令部成立,渤海舰队被正式纳入东北海军。永翔舰再易其主,隶属于东北海军海防第二舰队,负责黄县招远分界线至大河口以北海域的巡逻。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全国初期,东北海军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直到1933年才入编南京政府海军第三舰队。全面抗战爆发时,第三舰队分别停泊于青岛、威海港内,准备实施堵塞港口航道,封锁胶州湾的计划。上海沦陷后,日军进攻山东,青岛形势危急,蒋介石下令青岛市长沈鸿烈炸毁日商工厂,封锁胶州湾。1937年12月18日,永翔舰、楚豫舰等军舰和10多艘轮船全部自沉于青岛大小港弯道。除海军陆战队在山东打游击外,其他第三舰队官兵陆续转移至武汉,担负守卫马当、湖口、田家镇等长江要塞的任务。
1940年,在日本的扶持下,以汪精卫为首的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在汪伪海军的成员中,有一艘名为“海祥”的军舰,它就是永翔舰。原来,日军占领青岛后,永翔舰被打捞出水,经修理,入编日本北支炮艇队,之后被移交给汪伪政府,更名“海祥”,隶属威海卫海军基地部,负责烟台、长岛、威海等华北近海海域的巡护。
1945年抗战胜利后,“海祥”舰被国民党海军当局重新接收,恢复“永翔”原名。不久,蒋介石发动内战,永翔舰于1947年9月被调往山东沿海,协同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共胶东解放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被歼灭。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并于1949年4月23日攻克南京,同一天,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所属的9艘军舰和16艘炮舰在舰队司令林遵的率领下,于南京江面宣告起义。同样身为海防第二舰队的成员,永翔舰却拒绝起义,并在永嘉舰的带领下闯过解放军的封锁线,从长江突围。1950年,永翔舰在广东和福建与解放军作战后,被调为台湾淡水港港侦舰,1953年8月16日从台湾地区海军中退役,1957年12月31日被拆解。
1911年,清政府海军部大臣载洵、谭学衡下令,让江南船坞仿照永丰舰和永翔舰的设计方案,建造两艘同级的国产航海炮舰。这种先在国外通过订购以获得新型军舰的设计资料,由国内船厂照样仿造的套路,与此前仿造进口川江炮舰时的做法如出一辙。7月23日,在仿照永丰舰和永翔舰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江南船坞正式开工建造“永健”和“永绩”号军舰。由于政局混乱和经费欠缺,“永健”和“永绩”两舰分别于1917年和1918年才告竣工。国产姊妹舰“永绩”和“永健”在外观、动力配置、武器装备等方面,与日产姊妹舰“永丰”和“永翔”极为相似。不过,经江南船坞的改良,永绩舰和永健舰的舰尾处增设了船尾楼。因此,这对国产姊妹舰的舰尾炮位比日产姊妹舰高一层甲板。
1923年4月,受皖系军阀支持的驻沪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林建章率“永绩”“海筹”“建康”三舰和“列”字艇在上海宣布脱离被直系统治的北洋政府。该事件造成了海军的分裂,使身为姊妹的永健舰和永绩舰“兵戎相见”。1924年9月,直系军阀齐燮元向皖系军阀卢永祥发动进攻,江浙之战爆发。杨树庄率“海容”“应瑞”“永健”“楚同”等舰,由福建开入长江,准备进攻吴淞要塞。与此同时,林建章命令周兆瑞率“海筹”“永绩”“建康”三舰驻防吴淞口,准备抗击。双方虽然剑拔弩张,但是并未交手。随着卢永祥军队的节节败退,“永绩”等舰最后宣布回归北洋政府海军。至此,永绩舰和永健舰再次相聚。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吴佩孚部被消灭后,北伐军主力又移至江西战场与孙传芳部进行决战。北洋政府海军总司令杨树庄认为“直系军阀之被打倒,北京政权之灭亡不可避免,今后中国海军唯有归附广东新政权,才有存在的可能。”1927年3月14日,杨树庄率领海军官兵归附国民革命军,永健舰随即转变为国民革命军海军成员。8月,在孙传芳军兵临长江的同时,武汉方面的唐生智正沿江东下,初建的南京国民政府形势紧张。在龙潭战役决战中,永健舰等军舰协同陆军,沉重打击了孙传芳的军队。随后,永健舰又投入到西征唐生智的作战中。
由“楚有”“楚同”“永绩”“永健”等军舰及“辰”“宿”等鱼雷艇组成的西征舰队,在陈绍宽的指挥下,先后攻占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长沙等地,顺利完成西征任务。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成立后,永健舰被编入陈季良统帅的海军第一舰队。
淞沪会战爆发时,永健舰正在江南造船所维修。1937年8月20日,日军飞机开始轰炸上海各海军机关、江南造船所、上海司令部、海军军械处等地。“永健员兵,协同驻守高昌庙之海军部队尽力防御,相持数日。”25日,日军对江南造船所发起了开战以来最为猛烈的轰炸攻势。永健舰虽战斗到弹药告尽,但终无力招架,被日机投弹爆炸形成的残片击穿船壳板而进水下沉,成为“永丰”家族中第一艘在抗战中损失的军舰。日军占领上海后,在勘察江南造船所时,曾有随军摄影师对呈现出搁浅样貌的永健舰进行拍摄,留下一段长达数分钟的特写影片。1938年1月20日,江南造船所被日军改称“三菱江南造船所”。造船所成立后,日军着手对所内未竣工和被炸沉的舰船进行改造和维修。永健舰被打捞出水,修复后入编日本海军,名为“飞鸟”。在1940年和1945年分别被改为杂役舰和防空舰。1945年5月7日,在纳粹德国投降的前一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之时,“飞鸟”在黄浦江上被美军轰炸机炸毁。
1962年上映的《甲午风云》影片中的“致远”号军舰的“扮演者”就是永绩舰。
永绩舰是“永丰”家族中的两艘国产军舰之一,它曾服务于北洋政府海军、南京政府海军、汪伪政府海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既有过在青岛宣誓主权、在武汉抗战中抵抗日军侵略和成为人民海军的荣耀,又有过做汪伪政府海军旗舰的耻辱。
当永绩舰入列北洋政府海军时,永丰舰和永翔舰已南下成为护法舰队。1923年,经皖系军阀段祺瑞的分化,永绩舰和其他3艘舰艇在上海宣布脱离被直系统治的北洋政府。对此,广东军政府表示支持,并将永丰舰派往上海与沪队军舰商议事宜。巧合的是,沪队特别安排永绩舰前往吴淞口迎接,永丰舰和永绩舰相会。后来,北上的永丰舰因遭遇北洋政府海军的应瑞舰而未能到达上海。次年,江浙之战爆发,奉系、皖系以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军结盟,共同对抗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永绩舰加入反直系阵营。江浙之战后,皖系失败,独立的沪队舰艇全部归队,永绩舰再次回归北洋政府海军。1927年,北洋政府海军主力投向国民革民军,控制北洋政府的奉系军阀向易帜海军发起报复性偷袭,永翔舰因驻防烟台而没有参与南下偷袭行动。在龙潭战役中,永绩舰在第二舰队司令陈绍宽的指挥下,同永健舰等军舰一起协同北伐军作战,给孙传芳以致命打击。随后,永绩舰又和永健舰一起参与到西征唐生智的作战中。
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日军重创的永绩舰竟蜕变为汪伪政府的旗舰——“海兴”号。1938年6月至9月,中国守军在长江布置的马当、湖口、田家镇要塞皆被日军攻陷,武汉的防御形势急转直下。10月,日军向武汉周边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的轰炸攻势。此时,永绩舰奉命从岳阳开赴长江金口水域布防巡弋,和中山舰一起参与到“保卫大武汉”的战斗中。21日,日机在湖北新堤附近江面发现永绩舰,舰长曾冠瀛随即指挥永绩舰火炮齐发应战。由于舰首高射炮和左右两舷机关炮发生故障,在日机的俯冲轰炸下,永绩舰舰尾中弹、舵机失控、锅炉舱进水、指挥台被炸,终因受伤严重而搁浅江中。曾冠瀛下令将舰上火炮拆卸,在石牌建立“永绩”炮台,并随幸存官兵继续投入战斗。武汉失手后,永绩舰被日军俘获并送往“三菱江南造船所”修复。1940年5月22日,永绩舰被交给汪伪政府海军,并更名为“海兴”。直到抗战胜利,被国民党政府接收的“海兴”号才恢复原名。
永绩舰与中国共产党素有渊源。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之父蔡蓉峰是永绩舰的建造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永绩舰也一直服务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47年9月,当时还隶属于国民党海军的永绩舰被调往山东沿海,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解放区。在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时,23日,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舰艇在南京江面起义。永绩舰拒绝倒戈,突围长江时搁浅被俘,于29日在江阴被华东海军警卫团接收。
1950年4月24日,永绩舰改名“延安舰”。经上海江南造船所的修复和改装,延安舰上原有的火炮装备全部被苏式装备取代。从此,延安舰以崭新的面貌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海军中的骨干军舰之一。1954年3月,延安舰在浙江海防前线执行海上护渔巡逻任务期间,与台湾地区海军发生海战。
由于建造于晚清时代的永绩舰已经老化,当中国创建海防导弹靶场时,该舰被批准作为靶船,于1965年6月19日,作为中国海军海防导弹实验第一靶被苏制导弹击中,沉归大海。
永绩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