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
2015年12月31日,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代表东盟发布声明说,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对此,国内学界和舆论褒贬不一。讽刺的人说,这是什么水平和层次的共同体啊,和欧盟完全没法比。也有人称,这样的共同体“亦真亦幻”。还有专家表示,东盟认为的“梦想成真”是否言之过早。担忧者则说,东盟建成共同体了,要真正一个声音说话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压力将更大了。从这些评论来看,笔者认为我们对东盟共同体的了解还比较肤浅。
首先,东盟共同体成立并不等于建成。我们注意到,在2015年11月举行的第27届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不仅签署了《关于建立东盟共同体的2015吉隆坡宣言》,同时还通过了愿景文件《东盟2025:携手前行》,承诺在未来10年继续完善东盟共同体。所以,东盟共同体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结束了,而只是新阶段的开始。我们也注意到,以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共同体为支撑的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内容非常庞大。比如,根据“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东盟的宗旨是要确保成员国彼此和平相处,确保东盟与世界处在一个公正、民主、和谐的环境当中,建设内容包括政治发展、规则制定、冲突预防和解决冲突后的和平建设以及落实机制等,大约有150项具体行动。按照“经济共同体蓝图”,东盟将成为拥有6亿人口的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成为均衡发展、具备强劲经济竞争力、与全球经济高度融合的区域。“社会文化共同体”则致力于构建身份认同,建设和谐包容的社会,提升人民福利和生活水平。但由于东南亚是一个差异性非常突出的地区,东盟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民族、宗教、语言、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尤其东盟绝大部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所以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基础条件与欧盟不具备可比性,不能简单套用欧盟的标准来衡量东盟。
其次,对于东盟共同体取得的建设成就,不能一概否定。著名学者张蕴岭教授指出,东盟共同体“核心是共处,不是共管;不打仗是底线,和平是上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是东方文化啊”。诚如其言,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意义和成就其实非常重大。二战结束之后,东南亚就成为大国博弈的地区,越南战争持续了30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也是大国博弈的外在表现。所以,东盟的成立就是要通过联合自强摆脱被大国主宰的命运。东盟成立后,东南亚地区逐步从热战走向了缓和,而且自冷战后至今还避免了成员国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和外部势力的武装入侵。我们也注意到,东盟内部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加强,共同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也大为增强。尤其是在经济共同体建设领域,各成员国一直致力于大幅降低区域内关税水平、逐步减少非关税壁垒、对接技术规范和标准、简化海关手续、提高通关便利化,目前东盟内部的关税水平已降至零或者接近零,商品、服务、投资、劳动力和资金的流动比以前自由多了,商品流通的成本明显下降,区域内企业进入他国市场更加便捷。2014年,拥有444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和约6亿人口的东盟10国GDP总和达到了2.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
第三,我们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合作与发展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东盟发展壮大,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当东盟和中国关系比较顺畅时,上述立场与中国的实际行动是一致的;而当中国与东盟关系出现波折,尤其是2009年以来东盟与美国关系不断拉近以及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趋于强硬时,中国对东盟共同体的建设更多的是一种担忧。一些专家担心东盟共同体成立后,其成员国之间会进一步抱团,将不利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不利于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这种看法可以理解,但换个角度看,一个四分五裂的东南亚难道就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吗?东南亚各国是中国的近邻,邻居家里有事,必然会外溢或影响到中国的利益。中国要在东南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建设,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是必要条件。也许,一个相对松散但又不至于失控的东盟最符合中国的利益,眼下东盟是否正走在这样一条路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