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太秧歌发展历程研究

2016-02-04 19:54梅婷姜泉花
武术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健身晋中发展历程

梅婷 姜泉花

摘要:祁太秧歌是在广阔的晋中盆地上,由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组合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运动。它是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风俗为题材,配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因此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是山西省优秀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所以我们要加深对其发展历程的研究,更好地继承发展,使它更加繁荣兴盛。文章主要从祁太秧歌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技术风格以及健身价值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祁太秧歌 晋中 发展历程 健身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2-0081-03

1.前言

秧歌是在黄河流域渊源流传的,十分受当地群众欢迎的一种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早期秧歌起源于农民在田间的插秧活动,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吸收了乡间农歌、民间的武术和杂耍,以及戏曲的技术风格,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秧歌的演变因各地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民情乡俗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发源于山西祁县、太谷地区的祁太秧歌。

2.祁太秧歌的“溯源”

祁太秧歌是异彩纷呈的艺术百花园中一朵馨香馥郁的、具有浓烈原生态美的奇葩,它发源于山西的祁县、太谷地区,辐射周边的几个县市。祁太秧歌的题材丰富且贴近生活,描绘出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有些甚至不更改姓名,本本真真地将现实生活搬上了舞台,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百态,所以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从《祁县志》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祁县地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人们安居乐业,各行各业的生意兴旺,民间的艺术氛围也十分浓厚,走街串巷的艺人更是络绎不绝。上溯到明朝,是小曲兴起的时期,所以当地的艺人们就开始编唱并且流传。安定的社会因素使得各种民间艺术可以蓬勃发展,也使祁太秧歌得以在这片沃土中孕育。

在晋中地区,正月十五闹红火是从古时延续下来的传统,所以每逢元宵佳节,各地都会举办耍龙灯、划旱船、背棍、踩高跷以及鼓乐吹奏等活动,还有各式各样的助兴而来的歌舞队。这时候正是祁太秧歌表演形式形成的时期,即表演者在舞蹈节目的间歇,为了渲染气氛,演奏几只小曲来吸引观众。但据史料记载,关于祁太秧歌的阐述其实最早出现在安徽一带,清雍正时期在安徽广为流传的“小歌舞”即为祁太秧歌的前身。现在祁太秧歌的表演形式还是沿袭古时安徽“小歌舞”的特点,但是曲调和曲牌都出自于晋中地区。

3.祁太秧歌的“蜕变”

3.1解放前的发展演变分析

经济繁荣、交通畅达的祁县一带吸引了很多北上的凤阳花鼓艺人,他们一边传播凤阳花鼓,一边学习当地流行的秧歌曲调。“凤阳少女踏春阳,踏到平阳胜故乡。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断路人肠”。清代词人孔尚任描述了曼妙的凤阳女子在平阳表演凤阳花鼓时偏偏起舞的景象。祁太秧歌剧目《打花鼓》中有这样的描述,凤阳地区古时曾经动荡不安,甚至出现了罕见的粮荒,所以当地居民纷纷北上逃难,途中便以打花鼓卖艺求生,他们一路北上来到了黄河一带。由此可见在清朝初期,山西的中南部已经开始传唱凤阳花鼓戏。

孔尚任的《平阳竹枝词》中也有“蹴鞠场中不用球,轻轻对踢眼斜瞅,分明学得秦楼舞,五彩裙边露凤头”的描写,说的是年轻女子戏球时的场景。而祁太秧歌剧目中也有描绘姐妹一起玩球嬉戏的画面,名为《踢蹴球》,唱词是:“二月里来龙抬头,姐妹二人踢蹴球,大姐姐踢了个龙摆尾,二小妹妹来接球。”对比两者可以看出,《踢蹴球》很有可能是凤阳花鼓艺人改编创作而流传下来的。

原先凤阳花鼓艺人的表演形式是每经过一地,在热闹的街道边或集市上,先由两位表演者敲起锣打起鼓吸引观众,然后开始唱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小曲来助兴,接下来表演歌舞类的节目,在节目之余或者表演的间歇,演员也会演唱几只当地的秧歌曲调来充实表演,迎合当地观众的口味。后来便将这样的表演方式传承下来,不断地丰富、扩展,使祁太秧歌发展到踩街秧歌队的阶段。

踩街秧歌队是由两个手持折扇的公子打头,后面随行的有身背花鼓的少女和敲钗打锣的男角儿,他们沿街挨家挨户进行表演,遇到迎接的人家,领头的公子会即兴编唱“男人种地女织布,和和气气闹家务,指望今年收成好,儿孙满堂全家福。”之类的顺口溜,接着两三个表演者会在指定的场地表演戏曲和歌舞。领赏以后他们继续前行。其中,有一个人单独表演的歌舞小戏,也有叙事型的歌舞表演,歌舞的伴奏只是通过简单地轻击锣钗来把握节拍,本土化的曲调柔和简单到位的舞蹈,使祁太秧歌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3.2解放后的发展演变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祁县一共有71个秧歌表演组织,从业的艺术家达2000余人。旧社会的落后思想还存在于祁太秧歌的内容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后来在国家的倡导下,老艺人们齐心协力,剔除了祁太秧歌中落后的思想和恶俗的内容,翻新创作了《新打花鼓》、《缉草帽》等经典的剧目,并且结合新时代的特色创编了《挑女婿》、《送嫁妆》等深受群众喜欢的现代剧目。同时在音乐、舞美、道具等方面都有革新,一些剧目中还加入了弦乐伴奏,使音乐更加具有节奏感。推陈出新的祁太秧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一种表演形式。

“祁太秧歌”这个剧种的命名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民国时期,当地的秧歌多为祁县、太谷地区的艺人创编、传唱,因此才有了“祁太秧歌”一说。另外考虑到在晋中地区还存在着许多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秧歌,它们从本质上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把祁太秧歌命名为晋中秧歌就比较片面,容易造成概念的混乱。当然祁太秧歌一直以来也被称作晋中秧歌,直到1951年的时候才正式将其更名为祁太秧歌。

1955年成立的榆次县秧歌剧团改编上演了如《朝阳沟》等一批现代移植剧,受到观众的热捧。以邱金兰为代表的第一代优秀女演员在舞台上出现是祁太秧歌的新发展,尤其是出现了男演男、女演女的情况,男演女的历史开始改变。与此同时,在剧目的音乐和唱腔方面做了很大的完善,剧目也由原先的一剧唱一曲变为了一剧唱多曲的形式。endprint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召开以来,深化改革后的农村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农民的收入也日益增长,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所以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正是在这大好的形式下,祁太秧歌艺人不断地改革创新,寻求突破,进行个体化经营;在演员的培养方面,自己办学,发展师徒间的传承。不少演出迎合了市场,获得了良好的收益,观众好评如潮。而今祁太秧歌艺人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创编出了新的剧目,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

4.祁太秧歌的技术特色

4.1祁太秧歌动作特点的解析

祁太秧歌发展之初是重唱功而不重表演,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引进山西的地方民歌、晋剧以及民间的武术、舞蹈,所以在演员上场、下场、唱词、念白时都融入了舞蹈动作,借以更好的表达演员的感情,舞蹈动作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动作幅度的大小变化、力度的强弱变化、节奏的起伏变化都是情感的进发。如经典剧目《送樱桃》中,刘月秀和冯锡宝情意绵绵,难舍难分,月秀一手拿手绢抹眼泪,一手拉着冯锡宝的衣角唱出离别时的哀愁。此处是刘月秀撒娇的动作,语言无法充分地展现出此时她心中的不舍与委屈,所以当人们的语言无法尽兴时,动作往往可以加强情感的表达。

祁太秧歌中的舞蹈动作大都十分生活化,形成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特别舞蹈动作中抓取少女的表情,例如羞涩的看,或者是喜笑颜开的望等,一些转身留头、翘臀塌腰、提肩转胯、屈膝踢腿、拧身勾手的夸张的动作,生动地传达出浓郁的乡土情,构成了幽默诙谐的舞蹈风格。

当然在晋中地区,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取出的最为普遍的肢体语言就是摆胳膊。由于晋中地区常年干燥多风,所以人们就把手放入袖筒来御寒取暖,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原先人们可以用手形象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当手被束缚后,人们便由上传递到胳膊和肩膀,用其代替双手和人交流,传达信息,慢慢就形成了特有的“以肩传情”的风俗。这种表达方式一般用来表现十分细腻的情感,如男女主人公闹别扭后,一方碰另外一方的胳膊,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们和好吧!”另一方如果也以此回应,就表示同意,这种以肩传情的习俗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4.2祁太秧歌表演形式的解析

祁太秧歌的舞台表演形式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多变的演出。因为祁太秧歌是由乡间小曲发展而来的,它常用的曲调就是一首一首典型的小曲,在服装、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可以以原生态民歌的方式说唱。在晋中地区,每逢家里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就形成了请秧歌队来自家搭台表演的习俗。在祁太秧歌的发展历程中,每个阶段的表演形式都会有所变化,如自乐班、个人秧歌队等形式。自乐班是秧歌爱好者自发组织进行表演的形式,他们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其表演更加生活化,不需要深厚的工底也可以自然流露,所以更为观众所喜爱。

5.祁太秧歌对全民健身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表演性占主导地位的秧歌逐渐走下了舞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秧歌删繁从简,加入了现代生活的新元素,华丽转身成为新时代的健身秧歌,健身秧歌是以传统秧歌为基础,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加入舞蹈的元素,并增进传统秧歌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更适合在城市中开展的一种运动项目。

5.1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秧歌中常用的“扭”、“踏”动作,包括“十字扭步”、“二进二退扭步”、“三进一退扭步”等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舞者在多变的队形、欢乐的乐曲和起伏的节奏中,可以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放松全身紧张的肌肉,运动的方向、幅度、力度的不同对健身的效果也不同。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呼吸和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运转能力,达到健美体形,瘦身减肥的效果。同时,健身秧歌的配乐全是欢快、热烈的节奏,可以振奋人的精神,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特别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健身秧歌可以使其排除精神紧张,改善负面的情绪,积极地投身于运动中,减少中老年人的孤独感。

5.2充实人们的闲暇生活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健康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多数人愿意拿出更多的闲暇时间积极地投身于运动,并得到理想的效果。健身秧歌由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转变为具有新时代的气息的健身项目,锻炼的场地、时间、形式不受限制,而且可以让人们在舞动的过程中达到健身、人际交往、健美、抒发心情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超多3000万的人群通过扭秧歌的方式进行锻炼,健身秧歌也被列入了全民健身的96个比赛项目之一。健身秧歌的灵活性、娱乐性、全民性使其受到热捧,它也成为展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动态标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身晋中发展历程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以游戏为主打造趣味体育课堂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