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婷,唐致远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
目前销售的电热保暖衣、电热褥和电热毯[1]等产品都以用金属电阻丝和棉线混合编织成的导电布为材料,因其安全性低、制备工艺复杂、不能水洗[2]、遇水掉粉[3],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多种制备导电布的新方法。黄晓梅等采用将导电发热材料碳纤维织入布中,设计开发出棉状发热体[4];宋金昌等利用黏合剂、金属粉、氧化粉制成浆料喷涂在基体布上并干燥,发明出一种低电压发热取暖材料[5];王森林等将导电层涂覆到玻璃纤维布的两面,研究发明出一种玻璃纤维电热布[6]。而以具有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四氟乙烯PTFE(P)作黏合剂,石墨&乙炔黑作导电剂并用普通纤维棉布为基体制备导电布的方法未曾报道。碳元素导电材料随温度升高电阻率增大,达到一定温度时电阻处于稳定状态,电流相对稳定,温度恒定[7]。石墨(S-O)是一种碳素非金属导电材料,它具有优良的导电、耐高温等特性[8]。乙炔黑[9]是由碳化钙法或石脑油热解时副产气分解精制得到的质量分数为99%以上的乙炔经连续热解后得到的炭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吸液性。P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有机物具有较好的黏合作用。利用原料的这些特点,本研究以普通棉布为基体,首次按一定的比例将导电剂(石墨、乙炔黑)与黏合剂P(聚四氟乙烯)混合配制导电浆料,并第一次通过改变远红外剂钛白粉的质量比来考察其对导电布远红外效应的影响。
BS200S-WE1,电子天平;90-1型,恒温磁力搅拌器;5DX-FT-iR,Nicolet 5DX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石墨、乙炔黑、P(东莞博拓化玻仪器有限公司);钛白粉(天津鸿雁天山石业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导电布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按一定的比例将导电剂(石墨&乙炔黑)和黏合剂 P混合后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内搅拌至均匀,再将所得浆料倒入表面皿中。
图1 制备工艺流程图Fig.1 Flow diagram of preparation process
将棉布(4cm×4cm)浸入混合浆料中数分钟取出悬挂晾干。待晾干后置于铝板上用电熨斗将棉布熨平压实。
取4cm×4cm的样品棉布,在其两边中点处测量电阻值。
取4cm×4cm的样品棉布用5DX-FT-iR,Nicolet 5DX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其远红外辐射的发射率。
测量4cm×4cm的棉布的电阻值,其电阻值大于20 MΩ。
对黏合剂P与导电剂融合性未知的情况下做了初步试探性试验,如表1。
表1 试探性试验Table 1 Exploratory test
由表1阻值和布面情况记录分析可知:黏合剂P不仅影响导电布的电阻值而且会影响导电布布面情况,因此为本研究以导电布电阻值和表面情况为实验的优化指标进行以下探索研究。
在对导电剂(石墨和乙炔黑)与黏合剂P之间的黏合度、搅拌时间、浸润时间未知的情况下,做了试探性单因素试验。
以石墨-黏合剂P和乙炔黑-黏合剂 P为单因素分别考察了二者对导电布布面掉粉发白情况的影响。
以导电剂石墨和黏合剂P为原料做单因素试验找出导电布布面不掉粉不发白时,石墨与黏合剂P的质量比,结果数据如表2。
表2 石墨对导电布的影响Table 2 Influence of graphite on conductive cotton
由表2数据分析可知:随着 m(石墨)/m(黏合剂P)的减小布面由掉粉不发白到不掉粉不发白,m(石墨)/m(黏合剂 P)在 1∶7~1∶10之间时,导电布不掉粉不发白。
以导电剂乙炔黑和黏合剂P为原料做单因素试验找出导电布不掉粉不发白时乙炔黑与黏合剂P的质量比,结果数据如表3。
表3 乙炔黑对导电布的影响Table 3 Influence of acetylene black on conductive cotton
由表3数据分析可知:随着乙炔黑与黏合剂P质量比的增大导电布由不掉粉、发白到不掉粉、不发白继而到掉粉、不发白,m(乙炔黑)/m(黏合剂P)在 6.0∶200.0 ~9.0∶200.0 之间时,导电布不掉粉不发白。
在不掉粉不发白的 m(乙炔黑)/m(黏合剂 P)为7.0∶200.0时,分别探讨了以搅拌时间和浸润时间为单因素考察了二者对导电布电阻的影响。
以 m(乙炔黑)/m(黏合剂 P)7.0∶200.0为基础做单因素试验,找出搅拌时间对导电布电阻值的影响,结果数据如表4。
由表4数据分析可知:当 T1=50min时,时间较短且电阻也较小,为最适宜搅拌时间。
以乙炔黑和黏合剂P质量比7.0∶200.0为基础做单因素试验,找出浸润时间对导电布电阻值的影响,结果数据如表5。
表4 搅拌时间对导电布的影响Table 4 Influence of stirring time on conductive cotton
表5 浸染时间对导电布的影响Table 5 Influence of infiltration time on conductive cotton
由表5数据分析可知:当T2=6min时,时间最短且电阻最小,为最适宜的浸润时间。
根据以上4组试验,得到对导电布电阻影响的各个因素的水平,做了正交优化试验。
制备导电布的过程中,反应因素较多,常见的有搅拌、浸润时间、石墨、乙炔和黏合剂 P加入量等。为了优化反应条件,尽可能简化试验中的盲目操作,本研究选择 L16(44)正交表[10],试验设计见表6。
表6 正交试验水平因素表Table 6 L16 (44) of orthogonal test
由表2和表3,得到石墨、乙炔黑与黏合剂P(聚四氟乙烯)在不同水平因素下的质量比,故正交试验中对黏合剂直接采用二者对应量的叠加,试验结果与直观分析如表7。
表7 L16(44)正交试验结果Table 7 L16(44)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计算分析试验结果[11]:1)对 16个试验结果直接进行比较,找出最适宜的方案,显然电阻值最小者是 3号方案,电阻值最小为 973Ω,方案为A3B3C3D3,即:搅拌时间 50min,浸润时间 7min,导电黏合剂 m(石墨)∶m(乙炔黑)∶m(黏合剂 P)为1.5∶0.8∶23.5;2)计算分析,因为 L16(44)正交表,44实际有256个方案,L16(44)仅做了16次试验,最适宜方案可能在做过的16次试验中,也可能不在,所以必须计算分析,找出最适宜方案;3)由表7阻值极差分析R值可知:影响导电布电阻值因素的主次顺序:乙炔黑质量>浸润时间>搅拌时间>石墨质量,最适宜反应组合为A4B3C2D3。而正交试验的16各方案中没有A4B3C2D3,即第3号方案,这一方案,其是否为最适宜方案,需要通过正式验证来证明;4)为了与正交试验选出的最适宜方案进行对比,用A3B3C3D3方案和A4B3C2D3方案各做1次验证性试验,电阻值分别为973和834Ω,说明 A4B3C2D3方案确实为最适宜方案,即搅拌时间40min,浸润时间7min,导电黏合剂 m(石墨)∶m(乙炔黑)∶m(黏合剂 P)为 2∶0.8.0∶23.5。
以钛白粉为远红外剂,在制备导电浆料时加入钛白粉制备导电布,通过对制备的样品导电布的远红外发射率的检测结果分析得到远红外效应最好的二氧化钛的质量分数比。
以 m(石墨)∶m(乙炔黑)∶m(黏合剂 P)∶m[阻燃剂 Mg(OH)2]为 2.5∶1.0∶30.0∶0.7 配制基液,成分如表8。
表8 1 500 g基液各成分所占比例Table 8 The proportion of each component in the base fluid
根据试验中远红外剂的加入量计算出纯固体颗粒中各成分质量比,如表9,其中远红外剂为0作为空白对照。
表9 纯固体颗粒所占质量比Table 9 The mass ratio of pure solid particles
纯棉布和无远红外剂的样品布的远红外效应检测结果如图2。
图2 纯棉布、无远红外剂样品的远红外发射率αFig.2 Far infrared emission rate α of cotton cloth and far-infrared agents samples
从图2中找到纯棉布和无远红外剂的样品导电布的在8~15μm范围内的远红外发射率平均值相同。说明导电剂、黏合剂、阻燃剂没有远红外效应。
钛白粉做远红外剂对导电布远红外效应的检测结果如图3。
图3 钛白粉质量比7.14%、10.35%、14.75%的远红外发射率Fig.3 Far infrared emission rate when titanium dioxide mass ratio is 7.14%,10.35%,14.75%
从图3中发射率α平均值大小的比较,发现钛白粉做远红外剂的样品导电布的在8~15μm范围内的远红外发射率平均值分别为0.92、0.90、0.92,均大于0.83。说明加入钛白粉提高了导电布的远红外发射能力,且在7%时用量最少成本最小同时制备的导电布的远红外效应最好。
1)研究中利用廉价且导电性良好的石墨和乙炔黑作导电剂,并用具有水溶黏合性的高分子P作黏合剂,按一定的配比制备了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涂覆在棉质布上干燥制得导电布。优化工艺条件:搅拌时间50min;浸润时间6min。经优化,导电布布面掉粉发白情况显著减轻,电阻值降低,大大减少了试验过程中的盲目性。
2)研究远红外材料钛白粉对导电布远红外效应的影响,发现钛白粉质量分数为7.14%时远红外效应最好,其远红外发射率可达到92%,且比不加远红外的样品的远红外发射率提高了9%。
3)用黏合剂与导电剂石墨、乙炔黑以及辅助剂阻燃剂、远红外剂配制混合浆料涂覆在棉布上的方法制备导电布的处理技术,简便易行,降低了成本,且大大降低了在实际工艺中的难度,另外选择合适的导电黏合剂、阻燃剂、远红外剂的质量比可得不同特性的导电布。
[1]李平,周成学,陈锐,等.碳纤维材料在发热体方面的应用与开发[J].炭素,1999,(2):24-25 Li Ping,Zhou Xuecheng,Chen Rui et al.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ber material in terms of heating element[J].Carbon,1999,(2):24-25(in Chinese)
[2]张建华.远红外恒温电热布:中国,2006101250391[P].2009-01-15
[3]青岛石墨股份有限公司.远红外线辐射发热布:中国,982229275[P].2000-01-05
[4]黄晓梅,季涛,余进.碳纤维电热发热布的设计与开发[J].产业用纺织品,2009,(6):13-16 Huang Xiaomei,Ji Tao,Yu Jin.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ber electric heating cloth[J].Industrial Textiles,2009,(6):13-16(in Chinese)
[5]宋金昌.红外低压电热布及制造方法:中国,951088890[P].2000-11-22
[6]沈阳第三机床厂一分厂.电热布:中国,93229498.7[P].1994-08-31
[7]孙斌斌.一种碳纤维电热布:中国,2006201278570[P].2007-10-17
[8]孙成.碳素与铅酸蓄电池[J].蓄电池,1999,(4):38-42 Sun Cheng.Carbon and lead-acid batteries[J].Literature Summary,1999,(4):38-42(in Chinese)
[9]苏岳锋,吴锋,包丽颖.乙炔黑掺杂 NiOx电极及其应用[J].新型炭材料,2004,19(3):192-196 Sun Yuefeng,Wu Feng,Bao Liyin.NiOxdoped acetylene black electrode and application[J].New Carbon Materials,2004,19(3):192-196(in Chinese)
[10]张金利,郭翠梨.化工基础实验[M].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Zhang Jinli,Guo Cuili.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s[M].2ed.Beijing:The Chemical Industry Publishers,2006(in Chinese)
[11]徐仲安,王天保,李常英,等.正交试验设计法简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5):148-150 Xu Zhongan,Wang Tianbao,Li Changying,et al.Introduction of orthogonal design[J].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02,12(5):148-150(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