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探究

2016-02-04 22:15宋冬冬谭亚男
山西青年 2016年21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政治

宋冬冬 谭亚男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探究

宋冬冬*谭亚男*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299

共产主义信仰是我国的主流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及思想政治课引导的有限性,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动摇的现象开始呈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大学生信仰动摇的原因,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浅要分析增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观念的对策。

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信仰是对一特定事物的信奉和尊敬。将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积极践行。共产主义信仰就是人们对共产主义这一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是我国社会的主流选择,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追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责任,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因此,认真分析当下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危机的现状以及原因,切实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价值所在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价值取向。作为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理应树立共产主义的科学信仰。这是由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与时俱进性决定的。

(一)共产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目的,它是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一经诞生,先后在世界上的多个国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相一致的共产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那时起,共产主义信仰就成为了先进中国人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指引下,一举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社会面貌,其科学性得到了再一次的证明。

(二)共产主义信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

我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借鉴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和文化体系也传入了我国。其中不乏有一些负面的思想,这些思想的实质在于反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甚至于国外的一些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也对中国的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坚定理想信仰,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美好追求。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承载着中国的未来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未来,理应承担为人类建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责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此我们的大学生应该有清楚的认识。不要以中国当下的社会状况去否定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可能性。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下,不被外力所阻碍,不受一些落后思想所左右,时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党内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等思想,背离了党的宗旨,一定程度损害了党群关系。人数虽不多,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这很容易使对社会认知尚不全面的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产生偏差。因此,在大学 生党员中强调共产主义信仰,使广大青年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有针对性的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二、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现状

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崇高的追求,更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要选择。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然,共产主义信仰并没有在所有的大学生中得到普遍的树立。近年来一些高校的科研机构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在中科院组织的《转型时期社会伦理与道德》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信仰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36.09%,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大学生的信仰缺失问题,进而去思考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动摇问题。在这一方面,相关的学者也进行了论述。其观点主要表现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还存在有效性缺乏的问题”。[2]“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部分学生党员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重视专业学习,轻视政治理论学习”。[3]“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空虚,因此使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与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空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4]等等。

三、影响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因素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功利观的影响

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从而加快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社会上无形中出现了一股追求经济利益的风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正是这些负面影响的表现。甚至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认为个人价值的大小能够用金钱来衡量。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再加上当下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业是为了大学生的生存需要,连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能解决,共产主义信仰对部分大学生来说就更像海市蜃楼了。从而使得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消极的态度,进而使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甚至是过时的。从而淡化进而改变了原有的共产主义信仰。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这些变化同样也影响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比较活跃的群体,受到的影响也就更大。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而网络上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不实报道在无形中也改变着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原有认识,影响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形成。同时因为网络技术的发展,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也传入了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不实甚至歪曲的论述,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难以辨别,部分大学生的认识因此发生了转变。改变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态度。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引导的有限性

我们知道,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主要途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效果非常有限。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老师集中授课,学生集中学习为主。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存在着老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有的高校虽然注重思想政治课的互动学习,但其思想政治课过于注重迎合学生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却忽略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既定目标。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宗旨,并最终影响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形成。

四、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不容乐观的,而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问题,学术界也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对策,这些对策涉及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而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角度出发,探索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相应对策。

(一)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引导大学生的信仰取向

上文提到在我国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各种不良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正确认识。对于市场经济,我们不能回避。为此,就需要探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可行措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创造了一整套科学的原则与方法体系。”[5]其中就包括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原则。所谓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其实说的就是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关心人们的实际生活,从解决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才能收到解决思想问题的实效。”[5]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也是如此,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切实深入到学生中间,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递共产主义的相关知识,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让学生在无形中自愿接受并认可共产主义的理念。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宣传,宣传形式再好,内容再丰富,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会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方面,高校以思想政治课为主的授课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是外因,老师将共产主义的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是否接受,接受的程度如何,都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学生通过自我的学习,反思,将相关的理论内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实现了对共产主义的认知,认同,最终使自己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信仰并积极践行。这就要求高校将老师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避免老师单纯的理论灌输,而学生只有到课率,却没有抬头率。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培养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就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的老师和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老师。但这两个方面的力量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理论教育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是高校授课老师进行理论教育的方式单一。在作为共产主义主传授渠道的思想政治课的讲授中,基本上是采用以理论讲述为主的形式,师生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高校学生辅导人员在做学生工作时,大都以稳定为主要目标,主要着力于校园秩序地稳定和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日常生活中只有当通知重大事项或解决学生间矛盾的时候才会主动去和学生交流谈话。除此之外则很少去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更谈不上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了。由此可见,高校在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方面的教育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在此情况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切实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型技术,“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程,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5]就比如时下很流行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翻转课堂”,①“慕课”②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作为高校,其基础设施如网络教学设备相对是比较完善的,完全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则可以进行互动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的去引导学生,将共产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通过讨论引导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这些理论。同时,充分利用“慕课”的特点,不仅要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在课下也要注意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并作进一步的引导。这样就改变了以往传授形式的单一化,就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三)借助与现代传媒相协调的隐形教育方法

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形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渗透式教育方法、陶冶式教育方法和实践体验教育方法。”[5]在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隐形的思想政治方法把对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一场先进人物事迹的报告会,一段关于党的历史的记录影片,通过有经验的老师从旁引导,都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知和认同。这些都是渗透式教育方法的体现。而陶冶式的教育方法,则指的是高校要采取符合实际的措施,营造出有利于树立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校园文化。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定期开展相关讨论等形式,在校园中营造一种浓厚的共产主义的宣传氛围。实践体验教育方法则需要大学生积极践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通过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组织参加大学生志愿者和“三下乡”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共产主义信仰的真正含义。而上述所有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有经验的,共产主义理论知识丰富的老师从中引导。故在实施相关的教育方法的同时,也要提升老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如此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其他相关对策

加强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有很多,如探索满足主体多样性发展的咨询辅导方法,推广符合民主法制要求的管理评估方法等等。和上述方法一样,都需要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师生间不断的互动交流,从而最终使大学生接受共产主义,真正从内心树立起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

五、总结

总之,加强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对策还有很多,本文只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在查阅一系列的相关资料后所总结的若干措施。但不论何种措施,关键还是在高校大学生自身。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继承者,我们也应该坚信,共产主义的信仰会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信仰,会成为大学生不断奋进,努力拼搏,取得成就的不竭精神动力。

[ 注 释 ]

①“翻转课堂”是使传统的“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发生了“颠倒”或“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作业(或实验)”.

②“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与以往的网络开放课程有较大区别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强调互动与反馈;二是倡导建立“在线学习专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2]顾扬.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仰[J].求实,2005(2):284.

[3]叶小卉.加强当代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4):167.

[4]周家华.高校思想政治课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教育缺失及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237.

[5]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7,371,385,383.

宋冬冬(1989-),男,汉族,河南三门峡人,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谭亚男(1991-),男,汉族,河南三门峡人,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信仰政治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论信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铁的信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