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类院校学生培养工作及学制调整研究

2016-02-04 17:29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警种公安院校警务

冯 佳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公安类院校学生培养工作及学制调整研究

冯 佳**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本文对目前的公安院校执行新招录政策背景下的学生培养、管理工作客观的进行了梳理,针对当前学生实际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成因,并针对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包括公安专业分类适应、警务专业技能过渡、及调整培养考核比重等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的提出是建立在多年公安院校学管教育工作的前提下的,具有一定的实际性和参考性,但也肯定有不尽完善、值得商榷的地方,希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共促公安教育事业发展。

公安院校;学制调整;培养研究

目前,全国共有32所公安类普通高等院校,每年培养警察专业毕业生5万余人,还远远不足以满足地方、基层警察严重缺编的现状。并且毕业生还不能都保证进入公安队伍,需要参加面向全社会的招警考试,同普通地方大学的毕业生同台竞争入警。2015年,为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培养和毕业生录用工作,提升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公安机关对公安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本《意见》旨在建立公安院校招生与公安机关招警协调机制,提高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入警比例,确保公安院校毕业生成为公安队伍补充警力的主要渠道。

就业政策的倾向带来了招生利好,公安院校的生源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一些问题随之而生。

一、学生入学目的简单、就业实际认识不足

通过对大量新入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报考目的比较简单直白,都是为了毕业以后的稳定警察职业。学生在面对择校填报志愿时,很少能够深入了解公安院校的特点,也很少能够认真思考自己是否适合从事公安工作。公安工作要求每个警察具有专业的法律基础、较强的现场处变能力,以及出色的身体素质。这些都是需要每个立志从事警察工作的学生在校期间努力达到的要求。如果来到公安院校仅仅是为了毕业获得一份所谓光鲜稳定的工作,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会是大部分学生意想不到的,甚至不能接受的。就目前的入学培养体制来看,成绩(高考成绩)和综合测试(综合素质面试及体能测试)一经通过即可正式录取入公安类学籍,在本科教育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如出现生活学习不适性,通过外部调节和自身努力仍不能适应公安教育的,是没有办法停止学业的。那么在学生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退学。这样就造成了资源浪费,给学校和个人都带来了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考虑尝试引入一年的试读期(基础课期)。这一年内所有公安专业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并通过平时表现和一年后的综合成绩以及个人意愿,在第二学年开始时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公安专业学习。如学生退出,则可制定相应的调配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调至非公安专业的其它专业进行普通本科教育。毕业时不再享受招录政策,自主择业。

二、入学报考专业盲目、挑选专业理解偏差

根据对以往公安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调查问询情况得知,多数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对警种的认知不够,容易收到常识影响、产生警种名称好感,但不切实际。情况列举如下:

(一)部分学生偏好刑事技术专业,希望从事刑警工作。究其原因,无外乎受影视艺术作品影响,对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感兴趣,并抱以极大期待。但真正的刑事技术工作,是对心理、生理甚至生命安全都有着极高挑战的一项任务,是光荣与危险并存的一个警种。所以,在进行刑事技术专业课程学习后,有学生对一些极端的现场照片不能适应、对警察体育课程中的擒拿格斗等警用技能不能掌握等等。

(二)部分学生报交通管理专业,认为本专业是培养纯粹的交通执法警察的,背会条例便能上路执法。但因为交通管理专业涉及车辆驾驶人管理、事故鉴定、违章处罚、秩序管理等业务知识,兼有工学、公安学、法学背景。因此在招生上存在文理兼收的情况,相应的课业安排也兼有工科和法律基础知识,很多重文轻理的偏科生不能适应课程设置,导致每年都会有因选择专业不当造成成绩不合格的情况发生。

这样的志愿错报误报情况是公安院校中常见的情况。特别是在公安招录分配改革方案出台后,这样专业学制陈旧的专业填报方式不能更好的适应政策,更好的为社会、为公安系统培养合格的执法者。这里就需要对公安类高等院校招生入学考试录取体制做改革。本文提出,考生在提前批次报志愿时,先不分专业,仅仅只需报名公安类院校即可,招生提档按照本校招生计划进行统一排名录取,提档招录比例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在解决了招录问题后,本文根据上一个问题提出了试读期的概念后,继续提出灵活的两年制警察基础通识学习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多以文化基础课程和警务通识技能为主,不区分警种专业。文化基础课程以外语、数理、常识、法律、政治、电子信息课程为主,目的在于强化警察队伍的基本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警务通识技能包括警体技能、执法技能、射击搏击技能等警察必备素质。警务通识技能是真正区别公安院校学生和地方院校学生的基础。在这两年的入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全方位的熟悉了解各个警种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自身的兴趣所在,然后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警种选择考试,警种选择考试中涵盖人格性格测试、职业敏感性测试、身体特点测试等警察职业评估环节,结合综合成绩排名依次填报志愿,院校根据各系部招录计划择优录取分配。后两个学年各系部在坚持部分文化基础课程和警务通识技能的前提下,加入专业警种的相关内容集中强化培养。

三、过于注重文化成绩、警体技能严重欠缺目前公安类高等院校具有普通高等院校的一般特点,学生在校期间的文化课程成绩是考量学生本人的最重要指标,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指标。在普通高等院校,这样的考核标准无可厚非。但是具体到公安类高等院校,这样的考核显然存在非常大的问题。警察职业的考核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文化课考试成绩上。警察根据警种类别分别承担依法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等职能。因此公安类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是有特点的、有针对性的。通过分别对我国若干个公安院校多个年级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调查访问,本文得出总结:目前我国公安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基础课程文化成绩尚可、专业法律常识不够,对警察工作接触不多,比较欠缺实习实战锻炼机会,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不能达到国家对警察的要求,甚至和普通大学的学生比较也毫无优势可言。这样的警察将来是否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行政执法,安保处突,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考虑应该适当的削弱文化课成绩在考核中的权重,相应的大幅度增加警察通识技能及专业技能的考核权重。具体到学生的教学计划安排,原则上建议如下:1、每周增加公安实战技能课程,针对专业警种特点,每学年请经验丰富的一线警官定期给予实际指导,保证学生的技能先进性和实战性;2、院校应加强建设实验室和模拟场地,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警务技能演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警察意识;3、增加实习机会,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对口基层单位进行实习锻炼,以老带新,让学生能够提前接触一线公安工作,为将来毕业入警做好充分准备。

四、思政觉悟日益涣散、学管工作亟待加强

公安类院校承担培养的是警察,警察的职业道德要求对党忠诚、秉公执法、严守纪律、勇于献身,警察是国家的暴力统治机器,是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政府行政的保障基础。如果警察服从意识不强、思想觉悟不高,在学生时代不能培养起政治可靠的、执行力强的自身素质,将来在工作中就可能犯关键错误,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在公安类高等院校从事学管工作,从自身经验和实际工作感受来谈,随着近几年各种社会风气的不断渗透校园,加上信息时代舆论导向的多元化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日益困难起来。

本文认为作为公安类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甚至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容。警察职业道德明确要求“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就警察个体而言,自身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实战锻炼、可以通过协作弥补、可以通过科技提升。但作为一名警察如果内心是不听党指挥的,不服从命令的,不遵守纪律的,这种素养是极为不可靠的,是国家和人民不能够信赖的。学管工作要细化相应的考核指标,将指标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切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服从意识。通过大学期间长时间惯性强化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来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使这种素养成为一种习惯,这对将来的成长是极为有好处的。学管工作需要逐步建立个人档案制度,学生个人档案中记录本人从进入学校到毕业期间所有的表现情况,包括文化课成绩,警务技能等级、警体水平、思想政治评价、奖惩情况、生活考核记录等内容。个人档案制度完善后将逐步取代现行的内招考试制度成为公安院校毕业生考核的重要指标。

[1]江高翔.论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2]金鑫.课程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J].公安教育,2000(04).

[3]胡宇南.浅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04).

冯佳(1985-),男,河南新乡人,硕士,河南警察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教研究、交通管理研究。

G807.4;G

A

猜你喜欢
警种公安院校警务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十二星座各适合哪个警种(下)
环球警务专访
微博主:
关于地方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我国行业警种发展的模型构想及其结构解析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