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重意蕴分析

2016-02-04 22:15杨海芝
山西青年 2016年21期
关键词:意蕴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杨海芝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湖南 平江 414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重意蕴分析

杨海芝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湖南 平江 414500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人的发展不仅是个人的发展,更是与类的统一发展。可以说,人发展的核心是人体特征与类特征的发展进步。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的发展又是人自身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在统一情况下的协同发展。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价值取向,亦是马克思主义构建的出发点与目的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必须拥有的灵魂,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质入手,试析马克思主义思想所涵盖的三重意蕴。

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刻学习与贯彻落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国家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坚决遵循的重大课题,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灵魂,指导着政党始终拥有创造力与生命力。目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走到了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国环境特殊、国外环境复杂,我国的建设与改革事业前途命运仍存在国外反华势力的威胁。针对目前的现状,笔者尝试从三重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创新方向。

一、坚持与发展的结合

坚持是发展的起点,坚持构成了发展的主要条件,并决定着发展的一致性与延续性。坚持与发展的统一让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历史性的传承特色,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思想、观点、做法发扬光大,并不断突出体现其中蕴含的“精髓”,以无产阶级立场为价值体现,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礼仪,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之一、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所实践证实的多个观点,并非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结论,而是在坚持与发展统一道路上的唯物辩证的科学结果,这一结果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是可实现的,更是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体现。

马克思的群众概念就是在肯定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基础上,把人民、公民与群众联系起来,这种综合地使用彰显了群众概念的政治哲学意蕴。群众是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建构的整体,由长期以来所有政治上层建筑的异化了的存在,变成了所有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人和创造者,并具有了现代政治的特质。现代马克思主义学者不能单纯只学习理论,更需要在实践中看策略、找立场、做实事、立观点、寻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做出新概括,从实际出发、从实事求是出发,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路线,始终在坚持与发展中坚定立场,高举旗帜。始终认清“发展是坚持的要求与保证,坚持是发展的关键环节”,坚定自己的信念与路线。

二、创新与发展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不具备实体,大体仍处于抽象状态。想要将抽象的政治理论落地于现实生活,就必须在千差万别的政治情况与建设现状中进行不断的实践,并在实践结果中谋求创新之源,从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政策。

马克思主义自其提出以来,三次划时代的创新式理论改革将其不断完善。这三次划时代的理论创新都诞生于创新与发展的结合之中。真正推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就必须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转折,并从中折射出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当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就应结合本国特点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系统化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线、阶段安排、根本任务、改革动力、条件配备、政治背景、战略部署等基本问题本土化、创新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结合性改造。

三、实践与发展的结合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首要且基本的观点,更是其与其他思想学说产生区别的本质所在。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无产阶级的思想,是用于建设实践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者应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发展、不断超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世界舞台永葆生命力,正是因为其实践功能不断地改造着世界。可以说,实践中所蕴含的革命本质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所在。对马克思主义而言,其每一次理论创新与革命发展,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需。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工作开始启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新也走进了新的发展节点,顺应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实践、变革,以我国实际问题作为发展中心,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将实践与发展真正结合。

四、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介质

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体正义思想,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色彩对于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要实现发展,必须要首先发展先进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培育出有纪律、讲道德的公民,培养出科学、民族、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中,道德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将和谐社会理念作为核心,注重先进文化的发展,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吸收优秀的道德文化,树立起以和为贵的共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理解、尊重、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建立起社会和谐、阶层和谐、民族和谐以及城乡和谐的新局面。

五、结束语

总体而言,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层次,即个人所有权、分配正义与人的自我实现,尽管处在不同的位阶上,内容各有分殊,但其本身却不是互为他者、相互隔绝的,而是有一种会通、包容、推递、提升、助长的内在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坚持、创新、实践这三种理念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三种意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阐释。它们紧密联系、互相影响,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独特理论体系,共同构筑起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巨轮。

[1]季正矩.马克思“人类梦”的文本解析——《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历史轨迹及其当代价值》评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02).

[2]韩喜平,周成贤.“现实的个体”的走向——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起点[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05).

[3]薛俊强.“阶级”的群体性分析——对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学说的思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终极价值解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5).

A

A

猜你喜欢
意蕴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