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鸣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创作特征分析
杨 鸣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而钢琴即兴曲则是其后期创作的重要领域。其利用高超的音乐创作技法,使即兴曲表现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堪称是“理性的浪漫”,对后世的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创作经历谈起,就其创作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创作经历;创作特征
即兴曲是法文单词“impromptu”的翻译,原意为“兴之所至的创作”,早在巴洛克时期,就曾出现过即兴曲的雏形,被广泛运用于舞会的伴奏中。古典主义时期,诸多作曲家更加青睐于大型交响乐、奏鸣曲的创作,结构简洁、演奏简单的即兴曲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发展一度中断。而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创作者树立起了情感抒发这一创作的重要目标,所以在创作体裁上也更加多样化,个性鲜明、抒情性强的即兴曲重新为创作者所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浪漫主义音乐最具代表性的题材形式,包含音乐瞬间、新事曲、夜曲、浪漫曲、无词歌等,都属于即兴曲的范畴。一般都是中等长度,结构简练,在演奏上很少追求炫技,重在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在舒伯特之前,有一位名为弗日塞克的捷克作曲家,他曾经创作出了6首钢琴即兴曲,并将作品带到了奥地利和友人们一起探讨交流。在一次聚会中,舒伯特和弗日塞克相识,并分享了彼此对音乐创作的想法和感受等。尤其是弗日塞克的即兴曲,引起了舒伯特的强烈兴趣,并萌生了创作即兴曲的想法。1825年到1827年间,是舒伯特境遇颇为不顺的三年,期间友人们纷纷结婚,渐行渐远,而自己的精神导师贝多芬也与世长辞,让舒伯特失去了最为坚实的精神依靠。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舒伯特开始了即兴曲创作。先后创作出了两套共八首作品。这些作品虽然名为即兴曲,但是却不是随意创作的,而是形式严谨、内容充实的佳作,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但是历史却证明了这些作品的价值,并对后来的即兴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丰富的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特别是对即兴曲这种钢琴小品来说,由于形式上的简洁性,所以更加突出了旋律的重要性。纵观舒伯特这八首作品的旋律,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旋律的丰富性,多种类型的旋律无所不包。如歌唱性旋律,这是浪漫主义时期具有代表性风格的旋律,在当时,歌唱被认为是最佳的抒情形式,所以也就出现了器乐旋律声乐化的创作追求。如Op90中的第一首,A段的主题旋律从一个八度的G音开始,力度较强,舒曼后来解读道,这个音其实是对一声叹息的模仿,意在引起观众的注意。随后旋律则是级进的上行和下行,将一段故事娓娓道来,更像是一段淡然的歌唱。又如Op90第二首的一段旋律,以三连音开始,并贯穿于乐曲的始终,出了少数的几个音之外,几乎全部是级进,更像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山间轻快的流淌,正是一种轻松欢快的歌唱。又如舞蹈性旋律。舒伯特是一位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作曲家,对于奥地利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重视,并将一些素材广泛运用于创作中。如Op142中的第四首,f小调,快板,八三拍,旋律带有鲜明的律动感觉,特别是在连接部,还适时出现了强烈颤音和32分音符的极速跑动,正是对吉普赛舞蹈的的真实还原。此外还有连续性旋律、动力性旋律等,都在作品中有着精彩的展现,舒伯特“旋律大师”的称号可谓是当之无愧。
(二)创新的和声
浪漫主义时期,和声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获得更加丰富和精准的情感表现效果,很多作曲家都对和声进行了创新,而舒伯特则是其中的先驱。虽然受到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强烈影响,但仍在具体的创作中突破了古典主义和声法则的束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是注重和声的色彩性。舒伯特对和声的色彩性有着天生敏感,总是能够用和声表现出最准确的色彩。比如Op90第一首,先是从八度G音开始,然后是淡然的歌唱。第一主题是g小调,随后在强拍上出现的减七和弦则给人以焦虑和揪心的感觉。四十二小节之后,则进入了第二主题,转为了降A大调,此刻乐曲的色彩更加的温暖,这种从忧虑、焦灼到平静、温暖的转变十分自然,几乎不露痕迹,似乎是一段顺理成章的情感转变过程。其次是善于用和声营造意境。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利用和声营造氛围和意境的手法,就被舒伯特运用的游刃有余,在即兴曲创作中也不例外。比如Op90的第三首,单从旋律角度来看,虽然十分优美,但是也给人以单薄之感,但是舒伯特却通过和声的构建,营造出了一种起伏错落之感,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浪漫的梦境之中。Op90的第四首中,每一个低音都要保持两个小节,给人以一种沉重感,而大量重复音和弦的加入,则使音乐产生了连成一片的效果,突出了一种悲剧的氛围,给人以沉重之感。可以看出,舒伯特以古典主义和声体系为基础,根据实际表现需要进行了大胆的创作,不但丰富了作品本身,诸多和声创新技法,也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后辈作曲家都表示从舒伯特的和声技法中受益匪浅。
(三)灵活的节奏
舒伯特对节奏十分重视,而且对节奏的运用也十分灵活,能够让节奏和作品真正融为一体,带给人们以多元化的审美感受。如三连音节奏,这是一种为舒伯特所钟爱的节奏类型,八首作品中有七首都用到了这种节奏形式。在舒伯特看来,三连音这种带有动感的节奏,能够和古典主义音乐整体、刻板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让音乐更加灵活多样。如Op142中第二首,全面几乎都是三连音节奏,但是却没有给人以纷乱之感,而是一种极致的流畅,而且在Op142的第三首中,舒伯特还大胆运用了六连音,认为简单的三连音已经难以满足表现的需要,对这种节奏的重视和偏爱可见一斑。又如二对三节奏。这是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常用的节奏,意在通过对旋律和伴奏平衡的打破,获得更加动感的音乐效果。如Op90第一首的后半部分,右手旋律是规整的八分音符,而左手却是三连音,虽然两者在形式上并不是对应的,但是却分明呈现出了一种整体感。此外,舒伯特还经常使用改变重音位置的手法而获得新的节奏效果。可以看出,其对于节奏的运用是十分灵活的,由此也获得了独特、新颖的效果。
(四)多样的结构
结构是作曲家对整个乐曲诸多要素的有机安排,对于音乐风格的表现有着重要影响。舒特伯处于古典和浪漫主义交界的时代,不免会受到两种大环境的双重影响,所以在他的即兴曲中,结构也是多样化的,既有对古典主义的继承,也有匠心独具的创新。如Op90中第二、三、四首,都采用了复三部曲式,这是一种在古典主义时期发展的十分完善的结构,对此舒伯特予以了延续。而且在变奏曲式中,同样也使用了的三部性音乐发结机构,其中第一、二变奏是呈示部,第三、四变奏是发展部,而第五变奏和尾声则是结束部。正是对舒伯特对前人经典之作的效仿。与此同时,舒伯特也对结构进行了创新。在艺术歌曲创作中,舒伯特喜欢采用分节歌的形式,即使用同一种旋律来演唱不同段落的歌词,这种习惯也延续到了钢琴创作中。如Op90的第三首,第二段中就运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将一般二段体的 ab 结构变为 abb1,看似一个十分简单的处理,但是却带来了全新的音乐效果,不得不让人感叹舒伯特技法运用之精妙。
综上所述,一提到浪漫主义音乐,多数人都会联想到主观性强、情感浓郁等特点,与之前严谨、理性的古典主义风格迥然不同。然而这仅仅是欣赏者的一种审美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的形成,恰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创作者需要大到选材和作品架构,小到对每一种音乐要素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呈现出这种风格特点。舒伯特的即兴曲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其曲式结构、主题、和声、节奏等,无不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也正是对其高超音乐创作技法的充分展示。通过这种分析和研究,也能够为我们更好的欣赏和演奏这些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感受并表现作品的精髓。
[1]杨贤忠.论舒伯特钢琴《即兴曲》(OP.142第一首)结构上的突破与创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01).
[2]贺力.舒伯特和《~bA大调即兴曲》Op90No.4[J].音乐天地,2003(10).
[3]冯向阳.试论舒伯特《降E大调即兴曲》的演奏[J].中国音乐学,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