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的艺术价值

2016-02-04 15:09何泽明
北方音乐 2016年14期
关键词:歌星流行歌曲流行音乐

何泽明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甘孜 626000)

解读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的艺术价值

何泽明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甘孜 626000)

20世纪上半叶,我国以上海为中心,诞生了许多非常优秀的都市流行歌曲,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品,而且造就了许多具有个人艺术魅力的歌星、作词作曲家,这些不仅是我国音乐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的财富,也成为后人学习效仿传唱的榜样。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发展为当时的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带去了丰富的题材作品,也为今天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发展基础。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产生在一个特殊背景之下,呈现出时代性歌曲与救亡歌曲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国早期流行歌曲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的艺术价值。

流行歌曲;音乐社会学;旧上海

一、中国早期流行歌曲

(一)中国早期流行歌曲产生的背景

流行歌曲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通俗性,它是指与古典音乐和纯正音乐不同的一种音乐形式,它能让社会上大多数听众所感兴趣并喜欢,还特别容易掌握的一种音乐。流行歌曲的旋律较清晰、音域比较适中,伴奏和声法都非常简单易学。

流行歌曲有其特定的时代和商业背景,之所以受欢迎是因它在现代传媒中已被社会公众的广泛传播和接受,因此,流行歌曲的产生一般集中于城市的大经济基础背景下。

中国早期的流行歌曲必然的要从当时中国最为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上海说起,自从鸦片战争之后,我国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列强采用武力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来孑然一身的中国不自愿的融入到世界体系中,上海作为一个港口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桥头踏板。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经历了上海发展的黄金十年,上海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际性大都市,大量的国内国外移民进入上海,不仅带来了商贸经济异常发达,同样的在文化上,大量西方元素直接进入这一城市,受“五四运动”的新文化影响,大量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借助当时所具备的大众传播条件,上海乐坛开始了中国流行歌曲先河。1929年,由被誉为“中国流行歌曲之父”的黎锦辉先生组建了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的“明月歌舞团”,并由他本人创作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1],开始了中国流行歌曲的里程碑。之后仍然以上海为中心,全国各大城市相继的出现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数量高达八千余首,其中不乏一些今天我们仍然能经常听到的经典曲目,如:《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今宵多珍重》《天涯歌女》《春天里》《夜来香》《义勇军进行曲》《贺新年》等等。

(二)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存在的形式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的产生并发展与当时科技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没有新科技,再多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是空谈,所以在当时是不可能成功的创作出中国的新音乐,并使它快速流传下来。

1.电台和收音机

流行歌曲能够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电台和收音机的产生。在电台没有发明的时候,听者都是面对面观看的表演者在弹、拉、唱。这就存在许多的缺点,听众一旦离开了现场,就不能聆听,而且对于表演者来讲,还受到场地大小的限制,从而影响听众人数的多少。有了电台和收音机,以上这些缺陷就迎刃而解了。

2.唱片机和留声机

留声机能把歌唱家的演唱内容及其音乐师的伴奏,留录在胶片上,并能使演奏的歌曲变成唱片,最终变成可以供市场买卖的商品,令人们以后不断重复的播放,这在当时是及其重要的发明。有了唱片,音乐才真正的变得流行。从而改变了人们聆听音乐的方式,人们不必到现场,就可以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和歌曲,还可以一遍又一遍的永无休止的听下去。留声机和唱片这种新的产物对人们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力推动了我国早期流行歌曲的传播。

3.电影

电影的出现是对流行歌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从有声电影的面世,其制作人非常注意人们的听觉效果,并在影片中加插了一些歌曲和音乐。有了音乐和歌曲对电影效果的烘托、美化,无疑启发了电影制作人的创作灵感。于是就产生了中国人自己的电影歌曲。电影公司和唱片公司的合作,流行歌曲又扩大了它的传播途径,并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歌舞片的发展,流行歌曲便成了电影制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音乐社会学视角下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价值描述

(一)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早期流行的歌曲内容贴近群众的生活,表现的是市民心声,而这些歌曲的创作要么来源于历史沉淀的民歌,要么是由专业作词作曲的艺术家在追求艺术极致的目标引领下完成的,是中西合璧、古今合璧的完美交融产物,同时在商业化指导下,借助广播、唱片、电影、收音机等传播工具,流行歌曲得以迅速传播。这些当时出现的传播技术让传统的面对面歌唱聆听方式产生了本质的飞跃。

从内容上来说,早期流行音乐在小资产阶级流传过程中,大部分以享乐消遣为主,一部分歌曲的歌词妩媚浪漫,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其主流明显的是一种现代新生活的气息,大部分的歌曲还是通俗健康,对封建传统从根本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具有时代的先锋性,因此也有积极性意义[2]。

(二)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文学价值

流行歌曲是现代都市的产物,其内容主要表现城市生活中的人生百态与情感体验。在中国早期流行音乐产生发展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科学民主的新气息,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流行歌曲具有了多层次的构成,一方面早期流行歌曲反映现实,体现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意识,反映人们对于保守落后思想的摒弃和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另一方面早期流行歌曲对现实形成一定程度的干预,早期流行歌曲的创作者们在创作时面对着严峻的社会生活现实,自然的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融入其中,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相辅相成,在当时时局状况下,艺术反映现实,因此当时很多的作品都指向现实,表现出强烈的认为关怀意识。

而早期流行歌曲的题材内容所表现出的文学性也是异常鲜明的,人们从中能够获得即融合传统音乐元素又独特全新气息的审美体验。这种文化体验是多元文化融合产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追求新文化中的自由平等的现代气息,因此,早期流行歌曲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分支反映,体现五四时期的科学、民主、民族、大众等新美学精神,早期流行歌曲站在了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个性解放、追求客观真实的立场上。但同时,在早期流行歌曲的作词作曲者们又采用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诗歌、典故来服务于流行歌曲的创作。五四新文化运动从人民语言表达方式上白话文代替了传统的文言文,几乎彻底遗弃了传统文化的诗词,然而古典诗词却借助了这些抒写都市情怀的歌曲重新获得了巨大的生命力。如《我住长江头》《秋水伊人》《月圆花好》等[3]。

三、流行歌曲存在的社会意义

(一)歌星与流行歌曲的互相促进对于社会影响

商业化的运作造就了一大批歌舞团体与当红歌星,而且大量电台每天从早到晚播放大量的流行歌曲,相应的各种影片、报刊、出版物、广告宣传以及民间热议的对歌星的排名等等共同组成了流行歌曲评议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而歌舞厅在旧上海异常的繁荣,歌星成为歌舞厅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流行歌曲商业化造就了一批当红歌星,早期流行歌曲著名歌星很多,以周旋、白虹、龚秋霞、姚莉、白光、吴莺音、王人美等为首[4],而这些歌星对于社会影响作用更为直接,一名红歌星所具有的社会人气、地位及对社会的作用都随着其知名度提升而迅速提升。这些具有甜美声音、迷人魅力和美丽外貌的红歌星成为大众偶像,人们不仅模仿其唱法,更是从着衣、打扮、发型等各个方面进行效仿,其形成的巨大社会促进作用无法衡量[5]。以当时最为著名的周旋为例,周旋以其结合中国民间小调与西洋传统唱法相结合形成的独特演唱风格成为无人超越的一代歌后,她演唱的电影歌曲奠定了直至今天的中国电影歌曲形式。除了周旋之外,其他歌星也创作出不同风格的演唱方式,都有着一定的忠实听众和拥护者,有着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二)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对后世影响

除了上述歌星周旋开创了中国影视剧制作的影视歌曲形式之外,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

在当时战乱背景下,人们不仅是身体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在心灵上更是极度的疲惫,急需要能够抚慰伤痛和振奋精神的精神文化产品。而为了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一些粗制滥造的平庸、颓废作品还是在一定程度存在的,虽然这些作品在制作和内容上有着不健康成分,然而其成功点在于外来音乐与民族传统音乐融合,这份经验对后世吸纳更多世界音乐形式有着榜样作用[6]。而总体来看,流传的经典老歌都具有异常魅力,很多是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或歌颂生活或颂扬人的感情,直至今天已经八十多年,依然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想象这类经典老歌超越了流行歌曲天然短暂寿命的局限,成为人类宝贵精神财富中长久闪亮的宝石。在今天流行歌曲已经发展到一个异常成熟的高度,也有很多歌星在翻唱这些经典老歌,依然对今天的人们发挥着老歌的影响力。而在今天的唱片业和影视界,一些制度、流程、方式等等都是当时产生做法上的延续与发展。

四、结论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是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产生并发展的,其既有深厚的中华文明为底蕴,又是在对传统进行变革过程中吸纳世界音乐而产生的,可以说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剧烈碰撞下产生的。作为时代新产物,我国早期流行音乐成为了二十世纪通俗音乐文化的先锋,与五四运动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效果,中国流行歌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足见其价值与魅力。流行歌曲在中国发展已经快一个世纪,今天的流行歌曲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项常规的消费需求,今天,内地、港台乃至东南亚华语流行歌曲都在获得史无前例的巨大发展,形成多元化格局。而今天的流行歌曲表现形式、制作方式、行业规则等都是在当时制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1]冯长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2]俞贇奕.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音乐与文化生活[D].东华大学,2013.

[3]厉冬冬.多种风格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音乐的影响与启示(1937-1949)[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周康.上海早期流行歌曲成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茅迪.黎锦晖“时代曲”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6]李琼.上海早期流行歌曲的女性主题(1927-1949)[D].上海师范大学,2010.

[7]孙继南,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8]陈聆群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9]孙蕤编著.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

[10]祁斌斌.1937年以前中国音乐期刊文论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

[11]黄敏学.洋场十里毛毛雨 仙乐百代满场飞——民国时期上海流行音乐产业及其当下意义[J].人民音乐,2011(03).

[12]项筱刚.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J].中国音乐学,2010(01).

[13]傅宗洪.上海流行音乐对现代都市经验的叙写——以黎锦晖为中心的讨论[J].文艺争鸣,2010(06).

何泽明(1992-),男,汉族,四川民族学院2012级学生,本科。

猜你喜欢
歌星流行歌曲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都有前途
令人瞩目的歌星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
甩了几个男友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