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辉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1200
不同频度体育运动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郑辉*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1200
摘要:以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心理健康程度与不同频度的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锻炼方法上的依据。本文以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不同频度的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改善具有不同的效果;3.体育运动持续的时间、运动的频率、运动的项目多样化等因素对心理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频度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在现实社会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心理问题。怎样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就成为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已有的研究发现,部分学者从体育运动中得到启发,在进行走访调查和实验研究后,合理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希望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出最佳的体育锻炼频度,以更有效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的在校全日制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包括体育系学生160人,普系学生206人,其中男生166人,女生175人。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三所院校体育活动现状调查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网络资源20余篇,阅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次研究现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1)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采用了《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部组织编写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依据本次研究内容,针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作为研究基础,制定问卷内容,目的是了解被测试者在进行体育运动后情绪的波动程度,在真实体验后完成问卷内容的测试,保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3.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本次研究的选题、研究框架的设计、概念的界定,以及到论点的证明等方面进行判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有机的完成各个环节的衔接。
4.数据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运用Excel2010软件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数据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
1.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在该表中涉及到三个维度,有积极幸福感、心里烦恼和疲劳,每个维度含有四个题目,将每个维度的得分分为三个等级:4-12分为低等;12-20分为中等;20-28分为高等。其中以疲劳程度来反映被测试者进行体育锻炼的强度。
从收集到的数据上看出,大部分大学生经常进行低等强度到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只有不到极少一部分的学生在进行高等强度的体育运动;进行体育锻炼后,大部分的学生有中等到高等程度的积极幸福感,13.6%的学生只达到低等的积极幸福感。在心理烦恼的这个维度上,一半以下的学生达到中等程度,大部分学生心理烦恼程度较低。
2.不同频度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数据上可以得出,以每次活动时间达到0.5小时以上、每周参与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包括3次)的中强度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SCL-90总分和总症状指数。没有检测出有心理障碍问题的问卷,数值基本分布在0-0.5和0.5-1.5这两个等级之内,而检测出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的问卷,数值分布在0.5-1.5和1.5-2.5的两个等级。根据所得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体育系的学生所测问卷数量较少,但是数据基本都集中在较高的总症状分数区间内,但就个人来说,心理障碍症状的严重程度比普系更大。
2.SCL-90因子分。因子分是指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的总分除以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从所得的数据可以看出,占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存在着轻度和中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偏执、抑郁、焦虑、强迫症、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几个方面。
3.SCL-90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比较。为了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存在的差异是否是由于实验操作(即体育活动)而造成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系与普系检出问卷各自所占比例之间差异明显,普系的学生中存在心理症状的人数明显多于体育系的学生。每一项的因子分统计结果都存在着差异,其中躯体化和恐怖两项显示出体育系比例比普系偏高,其余各项均是普系偏高,通过显著性检验体育系和普系,只在抑郁和敌对两项上面差异明显。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适时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愉悦身心,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2.不同频度的体育运动对身心的影响存在差异,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情况合理安排体育运动,能够使身心状态达到最佳。
3.体育运动方案的制定对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参加锻炼的时间、频率、强度、项目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持续时间在0.5小时以上、每周3-4次,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的效果最明显。
(二)建议
健康的标准不但是身体的健康,还要注重心理的健康。心理问题在不断普遍化,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基本源于学习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等各方面。在强化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和训练,不断强化起来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应以积极的态度及时调整好心态,通过各种途径化解压力。体育运动是最便捷、最有效、也是最积极的方式,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将体育锻炼与学业、生活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在抓好学习的同时,保持积极的健康的心态,从而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形势。
[参考文献]
[1]林宋荣,黎洁荣,曾凡.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影响作用的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4):20-25.
[2]蔡武成.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2.12.
[3]张祝平.篮球运动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科技视界,2012(04).
** 作者简介:郑辉(1987-),女,汉族,河南开封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助教,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排球、健美操。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