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

2016-02-04 05:41:49张婉姝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空巢辽宁省子女

张婉姝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辽宁省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

张婉姝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未富先老的影响,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老年人数量日益递增,其中空巢老人的赡养问题渐渐得到重视。老年人赡养分为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赡养已得到满足,但精神赡养日益缺失,尤其是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集中。

未富先老;空巢老人;精神赡养

一、辽宁省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现状

本次调查是对辽宁省空巢老人情绪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样本是60岁以上(包含60岁)的城市空巢老人,本次研究对象主要是对辽宁省内六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辽宁省总人数为43746332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6750725人,占16.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09441人,占10.31%。辽宁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本次调查显示,辽宁省城市空巢老人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空巢老人心情抑郁,根据相对剥夺理论,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压抑、攀比、抑郁甚至狂怒。调查显示,有自责或内疚情绪的城市空巢老人占比为8.15%,与人攀比现象人数占比为5.6%,从研究结果中显示,辽宁省城市空巢老人抑郁程度比较严重。

二、辽宁省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孤独现象普遍

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第八阶段,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在这一时期,人类往往由于生理及心理的变化,不能完全接受自己衰老的现实,导致疾病的产生,容易产生孤独、绝望心理。因此,在这一阶段,人类应该适当的自我调节,适应现实带来的状况,用一个平常心态看待衰老。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从调查结果中显示,有占比60%的城市空巢老人感到孤独,说明老年人孤独现象普遍。

(二)子女看望父母频率较低

关于子女与父母沟通频率情况的调查子女与父母沟通频率是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情绪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这次调查结果的数据可以看出,抑郁人数占比较少的数据中,其子女与城市空巢老人沟通频率较高,父母对子女的孝顺程度较满意,相反,抑郁人数占比较少的数据中,其子女与父母沟通频率较低,父母对子女的孝顺程度不满意。为了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质量,使其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上度过晚年,子女尽量增加与父母沟通的频率。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质量。

(三)社会关怀度不够,城市空巢老人与社会脱节

辽宁省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存在第三个问题是社会关怀度不够,城市空巢老人与社会脱节,在本次调查中,关于城市空巢老人在闲暇时间中生活兴趣分配情况,占比32%的城市空巢老人选择养花、养宠物度过自己的闲暇时间,仅有占比9%的城市空巢老人选择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由此可见,城市空巢老人不主动丰富自身闲暇时间,严重与社会脱节。

根据调查分析,辽宁省城市空巢老人由于三方面不能良好的安排自身的业余时间,第一,由于步入老年期,但其心理还不能马上接受这一现实,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产生一种自卑情绪,不能融入社会坏境;第二,由于与社会脱节,拒绝了解当今社会新闻要事,导致不能与其他人顺利的沟通;第三,由于社区活动较少,不符合城市空巢老人要求,使老人不能充分的参加社区活动。因此,社会关怀度不够是导致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之一。

(四)政府提供养老服务数量较少,质量较低

老年人由于年龄和心理的问题,很多办理业务不能及时完成,政府在对待老年人办理业务时,没有为老年人考虑,没有为老年人所处的状态进行特殊对待,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考虑不全面。

关于老龄人口接受政府服务时产生问题情况。有占比25%的老龄人口认为政府服务人员态度较差,为占比较高,有占比13%的老龄人口认为政府服务人员没有导读人员,但反应此情况比例较少。

三、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鼓励城市空巢老人增强自身精神赡养的意识及能力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空巢老人应该主动增强自身精神赡养的意识及能力,老年人应该改变其旧观念,认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该被社会淘汰,成为社会不被重视的一类人,相反,老年人这一类人更应该主动接近社会,平衡自身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产生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空巢老人自身的精神赡养的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活动的参与度

为了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质量,老年人应该主动增加社会活动的参与度,第一,可以平衡由于退休这一过程,造成心理及生理造成的不良状态;第二,老年人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多结识和自己有共同心理状态的朋友,互相沟通,化解其产生的问题;第三,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增强老年人体质,使其生活充实,心情愉悦。

(三)强制要求子女增加对老人的陪伴时间及社会企业的支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尤其是子女的陪伴,为了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质量,一方面,应该增加子女对老人的陪伴时间,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越来越成为父母的精神支柱,应该增加子女定期陪伴老人的意识;第二方面,随着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加剧,社会上的各大企业为了增加自身公司的利益,无节制无限制的给员工增加压力,使得员工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因此,笔者认为,公司应该增加孝道文化,应该把孝敬老人、陪同老人这一规定纳入公司规定中,并每月定一天孝敬日,给予员工充分时间回家陪同老人。

[1]陈建兰.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社会科学辑刊,2011.4.

[2]李瑞芬,童春林.中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2(26):1754.

[3]穆怀中.老年发展论——21 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J].人口研究,2012,26(6):29-37.

D669.6;C

A

猜你喜欢
空巢辽宁省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杂文选刊(2018年11期)2018-11-06 03:39:48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