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柳永慢词创作动因

2016-02-04 05:41:49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柳永词人创作

余 民

南昌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8

略论柳永慢词创作动因

余 民**

南昌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8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也是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他从形式、内容和艺术上分别对词进行了开拓、创新,对慢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拟从柳永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角度对其慢词创作动因进行简要分析。

柳永;慢词;创作;经济;文化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是北宋第一位专力词作的词人,也是改变宋词风貌的词人,他对宋词,尤其是慢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柳永不仅在词的形式上有新的创造,在内容上有新的开拓,在艺术上也有新的进展。李清照在《词论》中说:“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①此处“变旧声作新声”即指柳永创新词调,如《乐章集》中“浪淘沙”、“木兰花”等原属小令,柳永却创新为慢词。相较于小令,慢词的抒情功能更为强大,加之铺叙点染手法和俚俗浅近语言的运用,让词人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宋词自柳永之后进入了慢词与小令并行的时期。本文将从两大角度对柳永创作慢词动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个人经历

生于仕宦家庭的柳永,自小便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踌躇满志参加科考,却屡未及第,激愤之下作了一首《鹤冲天》,以明白晓畅的语言直接抒发了自己“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的不满、牢骚,自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并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以此嘲弄科考,同时也断送了锦似前程。

其实柳永何尝不是对功名孜孜以求,他后来改名考中进士,奔走“政府”之间要求转官等行为都明显表露出其内心的渴望和追求,只不过他生性浪漫,性格浮躁,“倚红偎翠”的生活又确实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牢骚来时便口无遮拦,最终触怒了统治者。

带着屡试不第、久困不迁的失意心情,柳永游宦多地,将个人苦闷融于羁旅行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身的不幸与痛苦。如名篇《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州。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词作上片写景,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下片抒情,感叹羁旅萍踪、游宦淹留。

二、社会背景

(一)经济因素

柳永所生活的北宋正处于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繁荣成熟,如市内出现了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和说书唱戏等地。《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如相国寺南录事巷,寺北小甜水巷,景德寺前有桃花洞,皆妓馆”。②可见,北宋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政策,使得市民尽情享受太平盛世、歌舞升平,而且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词作。

柳永的名作《望海潮》就是北宋城市经济繁荣的直接产物,典型地反映了太平时期的都市风情: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的上片借由“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珠玑”、“罗绮”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下片尽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富足安乐的生活。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当时正觊觎宋王朝国土的金主完颜亮,听到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垂涎钱塘美景,于是起了“投鞭断流立马吴山”的野心。③虽不足信,却可见其影响一斑。

又如元宵词《倾杯乐》描写了都市人们元宵观灯的热闹欢快场面,直至“向晓色、都人未散”,可见市民无不尽享太平盛世。

柳永以词记实、以词颂美,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朝野同炊的都市生活风情。

(二)文化因素

北宋经济的繁荣,直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进而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养。某种意义上说,宋代文化是一种俗文化,也称平民文化。它产生于平民阶层,是在人头攒动的都市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士大夫所重视,但却深受大众喜爱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条记载北宋汴京瓦舍勾栏情况云:“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④可见北宋市民文化的发达程度。这也是影响柳永慢词创作的重要因素。

柳永自“奉旨填词”之后,久沉下僚,纵情声色,同歌妓关系日益密切,渐渐熟悉市井文化。为满足高文化素养的市民的审美情趣,并将流行于坊间的“新声”推广开来,柳永大量创制新调,呈现了大量迎合大众口味的俚俗词。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柳词的市民化。

较之于表现“承平气象”和羁旅行役,柳词主要内容更在于叙写男女相思恋情,表现歌妓生活。与传统文人词中的爱情意识相比,柳词中的爱情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爱情至上”的市民化色彩,“也更加带有着‘平等’和‘普遍’的意味”。⑤如《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嫌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词中女主人公认为甜蜜而琐碎的爱情生活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而仕途功名与之相比皆黯然失色。

也正是基于上述思想,柳永描写恋情直白大胆、格外袒露。如《凤栖梧》“旋纹熏炉温斗账。玉树琼枝,迩通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此类词以浅白通俗之口语描写艳情,迎合了市民的审美情趣,更为世俗民众所接受。

综上可知,广阔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是柳永慢词创作的基础,个人经历与浪漫性格为其慢词创作提供了可能。柳永充分发挥了慢词长于小令的优势,为后世词人创作慢词开了先河。

[1]曾枣庄.中华大典·文学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460.

[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3.

[3][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中华书局,1983.

[4][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3.

[5]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299.

I

A

** 作者简介:余民(1985-),女,江西乐平人,南昌工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柳永词人创作
柳永·望海潮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词人的职业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8
从“柳三变”到“柳永”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林逋梅妻鹤子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