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互联网+”多媒体平台:独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研究
——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为例
崔 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在“互联网+”创新2.0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背景下,知识社会创新的2.0也在加快脚步跟上革新的速度。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政教育在此更是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多媒体平台、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理念、新手段在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中的引入与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向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本文将主要从多媒体平台引入教学实践中,以独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践具体案例来展示多媒体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多媒体平台;教学改革;创新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各个行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在此背景下,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政教育在此更是面临着革新、创新的挑战。以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在于:过度强调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却偏偏把互联网拒于学校与课堂的大门之外;过度强调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却忽视了网络时代知识与学习已发生质的变化这一基本事实。以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课堂模式,将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信息时代下创新与传统、理论与实践的新趋势。信息碎片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意识形态多元化、差异化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抽象理论融入学生的知识构架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如何让思政课能够与互联网多媒体平台更好的融合等。这些都是当今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需要去思考去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肯定思政教育必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其理论应是具有实践性和前瞻性的;其次,思政教育的“内化”教育特点,是需要学生能够心领神会,从而形成更全面的意识形态认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作为全国知名的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上也紧跟时代步伐。2014年起,就开始推行线上与线下教学、课堂与课后教学的改革举措。并于2016年全面推进以“翻转课堂”为主的在线自学,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并专门为师生搭建了“锦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全面助推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思政课教学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平台的快捷化、信息化、资源化等优势,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紧密融合,在深化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同时,更多体现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并能迸发更多的学习兴趣。思政课教学在运用互联网多媒体平台过程中主要是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而非过分夸大网络信息在教学中的比重,而忽视课堂教学。
针对思政课程重理论,少实例运用的特点,每门思政课程开课前,老师们在把握教材重难知识点的基础上会相应的加入一些当下理论发展前沿问题、当下学生所特别关注的重大事件以及老师录制的微视频等。充分利用相关互联网资源与互联网技术,如借助:中央领导人的讲话视频截选、媒体上对重大事件的相关视频或图片报道、相关层面的专家、教授对某一理论问题的详细解读、拓展理论学习的在线书籍等。丰富PPT教案与线上教学资源,让思政课的理论教学真正“活”起来,备课中融入“新、实践”的原则,讲课内容要新,不照本宣科,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辅助讲授,让学生有新鲜感,想听爱听。实践,教学过程尽可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生活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让学生感到学习有用、有效、有收获。将理论与实践运用相结合,让理论更加具有说服力与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时间,便于学生的学习吸收。
利用“锦城在线”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提前通过观看老师在线上录制的微视频就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并且根据微视频中的问题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能够在课前就接下来的课堂内容有所思考与拓展。
思政课都是大班教学,人比较多,一般都在一百到两百人。在这样规模的大班教学中,我们还是选择以教师讲授为主,并辅助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讲课不满堂灌,依据课前学生的网上预学习情况,穿插课堂提问、播放视频、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生PPT作业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有前期的拓展运用,更重要的是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在思政课课堂教学结束后,老师们会借助“锦城在线”互联网平台,及时统计学生上线学习比重,并通过布置线上讨论、作业、测验等形式及时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为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做及时调整。
在过去一年多的探索尝试中,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思政四门课程都已建成了完整的互联网线上学习体系,能够很好地与线下教学相融合。互联网信息时代,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承前人的知识,创新才是关键。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核心。而要培养创新人才,需先帮助学习者建立一套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记忆不再是最重要的能力,学会创新思维、具有思辨能力才至关重要。高校思政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并不冲突,并且是更深入的一种培养,将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渗入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特别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进行学习与创新教学方式的意识,既是符合时代趋势的也是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12.
[2]魏忠.《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0.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