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萍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浅谈当前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陈 萍**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 4761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高,高等教育地位越发突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备受关注,当前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围绕教育中定位偏差、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针对问题提出加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加强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几个方面建设,以期对今后大学生教育提供有效参考。
大学生;教育
说起大学生的教育很多人就会说又是老生常谈了,无非又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冲突、在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脱节、大学生三观不正之类的问题,确实,大学生教育一直是高校研究和改革的重点,很多学校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个人认为大学生教育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大学生教育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教育的错误定位,当前大学生的教育可能从一开始就存在弊端,只有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才能解决矛盾。具体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第一,定位存在偏差。大学生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大学生虽然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意愿,却贫于实践,缺少对社会的认知和经验。这样的落差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困惑、迷茫等心理问题。而很多大学一方面自诩是学术研究的场所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就业的迫切性,既要求学生实现个人的理想设定,又强加于学生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各方面意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在这些压力下大学生很容易丧失对未来的信心,转而变为消极面对学习生活,彻底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活力和朝气。
第二,教学理念陈旧。当前,我们很多高校的教学目标仍然局限于为就业率、硕士升学率这些当下责任而服务,但是一个真正的大学应该为未来培养人才。很多大学关注的重点其实并不是学生,课题、研究领域、排行榜才成为了学校夜以继日为之拼命的对象,而大学生们,只不过是学校陈旧生产线上的相同产品。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很难想象学生的个人感受和问题能被感知和解决。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大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地方,如果只是为了获得知识,那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等远程教育实现这一目的。很多高校一味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殊不知课堂这种形式本身就将效果大打折扣,没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课堂教育不再是服务于学生的渠道,而是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受刑室”。当然不排除很多高校也有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但实际中这些举措都是徒与形式,完全没有发挥出高校作为一个组织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传授知识、解决各种书面问题已不再是大学的主要任务。大学教育应通过提出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自我的潜能解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第一,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才是高校教育最根本的宗旨。对于我们高校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校并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单纯的为社会培养需求性人才不是一个高校主要目的,高校应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最大化激发每一位学生个人潜力的目标而努力。[1]具体就是相信学生可以自己解放自己,会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2]
第二,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创新高校评定标准。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由学生提出的要求安排教学课程。这同时就意味着学校应以综合素质评定为标准,个人认为学校完全可以参考国外的APL为学生量身进行测评。不单纯局限于学校的成绩标准和学分,还可以通过参考社会第三方评价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灵活的的评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允许保留学籍暂时休学在外实践和就业。[3]
第三,增强学生自我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一种习惯。大学应该努力影响学生,以大学独有的人文主义和多元文化包容性影响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以学习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开启学生对人类社会的探索和反思。通过学术独立为学生营造真正的自由气氛,以研究导向型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灌输式教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可以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好奇心,培养出思考的习惯,发现自我,最终达到终身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教育目的。[4]
第四,依托高校资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大学教育一直未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一方面是未能摆脱政治约束,另一方面就是高校未能充分利用好学校资源,教学内容和实践严重脱节。因此,高校应该在多方面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合法分享研究成果。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可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所带来的经济收入也为高校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5]同时也为学生的锻炼和实践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实现了学生在社会中自我价值的评定和肯定。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对大学生教育的研究是高校一直探索的核心,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以为学生服务为出发点深化教学改革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
[1]关丽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5).
[2]孙珊.浅谈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3]肖磊,靳玉乐.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检视:异域学者的观点[J].课程·教材·教法,2013(06).
[4]杨骞.教师专业发展“五步曲”[J].教育研究,2006(04).
[5]李晓进.独立学院通识教育区域资源共享的思考与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例[J].时代教育,2016(15).
G641;X
A
** 作者简介:陈萍(1982-),女,汉族,本科,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