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伸出援手吗
——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研究

2016-02-04 05:41:49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道德大学生

孙 畅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你会伸出援手吗
——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研究

孙 畅**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社会公德水平。社会公德建设又是我国整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性基础工程。本文以当今社会热点的“扶老人”等社会公德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当今社会公德现状,并以此为背景对大学生进行关于社会公德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对大学生应加强社会公德教育,遵守的社会公德规范等提出建议。

社会公德;社会道德;大学生;帮助

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各大高等院校学生的逐年增加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建设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社会公德现状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壮大。但是现在大学生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现象着实不容乐观。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各大高校教育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我国社会道德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断的密切频繁起来,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就更加的突显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断减少,致使情感变得冷漠。遇到摔倒的老人、大声呼喊救命的女人、正在偷窃的小偷、乱扔垃圾的行人等现象,大家都害怕管了之后会受伤,会为自己惹到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大部分人选择逃避,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把希望寄托于他人,产生“有人会去帮助他们的,我就不必去了。”的想法。

(二)教育的缺失

1.学校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社会大众往往以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校教育的好坏。而且学校在教育形式上比较呆板,即使学校进行了社会公德美德的教育,也只是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不能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重要性,不能感同身受。没有现实案例和实践的基础,以至于学生学习以后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相应的事件还是会思前想后、犹豫不决,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2.家庭教育

目前我们国家年轻的一代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都十分的疼爱。由于我国传统重视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到家长们也只重视孩子们的课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成长和道德教育,而且现在大部分的家长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见义勇为,遇到事情能躲就躲。这种行为致使我们年轻一代从小就缺失社会公德教育,责任感不强,遇事以躲避为主。

3.法制建设的不健全

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但有许多关于社会公德的事情法律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像社会热议的几起“扶老人”事件,欺骗的老人都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反倒是热心的帮助者变成了受害者。设想一下,如果法律规定犯敲诈罪、偷盗罪、破坏环境破坏公物罪都有明确的相应的处罚,对于帮助、揭发、制止犯罪行为的群众都给予奖励,对于社会公德的建设还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另外,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也是社会公德缺失的一大因素。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才会出现老人去敲诈他人等现象。

二、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期”,是特殊的社会化阶段。和谐的校园公德环境是培养大学生的成长和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的最佳场所。校园里的社会公德包括规章制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班级社团或者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各类人员的人际交往、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以及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操场等环境。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完善各类的规章制度,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懂得自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强化他们的自律精神,提高遵循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学校也要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用学校的大环境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规范。

(二)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

首先高校应该增加社会公德教育的课程,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也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参加社会上的公益活动等。同时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并且,道德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课堂上,学校和老师要带领学生们去社会中进行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认识,在实践中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和价值观。主体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体验才能实现“内化”和“外化”的结合。

(三)大学生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学校、家庭的社会公德教育再好,受教育主体自身的重视才是关键,只有大学生认真的分析自己,教育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会不断的提高。大学生应该增强社会公德的主体意识,遵照社会公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需要努力学习社会道德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参加社会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认识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1]林琼斌.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江西教育科研,2007.03.

[2]姚路明.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06.

[3]王庐云.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广西大学学报,2008.02.

[4]王岩.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讨.长春大学学报,2007.01.

[5]郝秀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04.

B

A

** 作者简介:孙畅(1992-),女,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孤儿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14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