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娟
(重庆市武隆县中学校,重庆 武隆 408500)
川江号子的音乐文化价值探究
梁明娟
(重庆市武隆县中学校,重庆 武隆 408500)
千古流传的川江船工号子主要发源于我国四川和重庆,是川江地区船工劳动时所唱的劳动号子。四川境内江河密布,险滩纵横,早年航运发达多以木船为主,勤劳的船工在抢险滩、搏激流、手攀岩肩拉纤的严酷环境下,边劳动边用说唱的形式即统一劳动的步调又表达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豪迈胸怀,形成了独具四川民族特色的川江号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内河航运机械发动船只替代木船,能歌善唱的老一代纤夫越来越少,川江号子面临失传的危机。川江号子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对川江号子这种音乐形式的探究和保护,是一项具有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川江号子;音乐文化;价值;研究
说起川江号子,首先要说说川江的地理环境。川江由众多河流支流组成,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内各条江河,其中金沙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涪江、渠江都在重庆汇入长江滚滚东逝。通常把四川宜宾经过重庆到湖北宜昌段,俗称“川江。这一段也就成了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川江境内河流密布高山耸立,险滩暗礁不胜枚数,河道狭窄曲折悠长。千百年来,四川地区航运业发达,早年的木船是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下,用人力拉纤摇橹掌舵,带动船只运行,在喘息用力间随着不同节奏发出的不同节奏的声音,用特有的四川方言唱出劳动生活,有唱出生活经历的;有唱出古代传奇的,有美好山川景色的,也有唱趣味轶事的,唱词曲调没有固定统一模式,曲调的高低长短,随着船行与水流的缓急,逆水、顺水、险滩或平水情况而定。这种独具四川语言特色的说唱号子,声音婉转动听,反应了船工在气势磅礴的河流面前不畏艰险的澎湃激情,也表现出对艰苦生活豪放、随意和自由的态度。
川江号子也称川江船工号子,船工是号子的主唱人员,它是一种合唱形式,由号工领唱、所有船工齐唱的方式。领唱部分歌词主要是劳动号令、呼号,为了统一船工、纤夫们负重前行的步调、板桡节奏,形成合力,闯过险滩,战胜激流恶浪。川江号子这种民间音乐的形式,用它或激昂或和缓的优美声调,记录了川渝地区水运发展的历史进程,反应了川江地区原始的水路运输场景,让现在的人们仿佛感受到当时的劳动景象,为前辈劳动者面对险恶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无畏精神而震撼。川江号子不仅是民间音乐更像一首韵味无穷、荡气回肠的交响曲,就像号子词中唱的:一曲川江号子唱出川江劳动人民大无畏的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的战天斗地精神。
川江号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四川境内的长江上游、金沙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广为流传。川江号子根据干流和支流河道不同,水况、船型不同,形成不同类型和不同的艺术特征。根据水流湍急和舒缓,川江船工号子分为激越型号子和平和舒缓型号子;上水号子与下水号子的划分是根据船行的方向而定。
由于号子主要是用来统一船工动作、把握航行速度的,在船运行过程中号子是不能停顿的。有开船号子,船工齐声回应:“哦竭搓(音)”“嗨佐”;行船途中需要大家齐心用力就唱搬桡号子,领唱高声唱出长句,船工齐声回应“嗨”“嗨佐”;当船行至急流险滩狭窄河道时,领唱节奏急促,声音嘶喊就像拼命一般,《拼命号子》《外倒号子》,船工们随着号工的统一节奏,吼着震撼人心的号子,闯过险滩难关。
说起川江号子的产生和发展,就一定要说说长江上游地区、金沙江、岷江下游地区的水域环境和地质地貌,还与这一地区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关。纤夫们最初唱号子是为了统一步调提高效率的。川江号子以长江主干和支流为中心形成多民族文化汇集,受三峡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川江号子一点点成为有中国民族音乐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形式。川江号子是船工生活与心灵交融的歌,通过歌声唱出了船工们的一切喜怒哀乐,它是一曲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生命赞歌,记录了川渝地区生产、文化的变迁发展,抒发着川江人的爱恨情愁,它是我国四川地区精神文化的精华凝聚。代代相传的川江船工号子,深深地蕴含着川渝人的人格品质、思维方式以及川渝人乐观与豪放、仗义与淳朴,和川渝人勤劳向上的精神与当时的生活状况。川江号子采用一人领号、众船工随声合唱的方式,领唱的船工称为号子头,
他不仅要指挥劳动,还要具有嗓音好、熟悉航道、行船经验丰富等才能,在行船过程中,他根据河流情况变化,把握木船行驶中船工劳动顺序连接、劳动强度调节,他用号子头婉转高亢的旋律唱腔指挥着航船的前行。号子头领唱高亢与众船工雄浑的应和,此起彼伏,形成波澜壮阔的多声部合唱,成为我国民间音乐史上最早的合唱雏形,至今这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舞台依然保留。
船只在整个航行中的速度,船工拉船的频率和强度,都是由川江号子的节奏来决定的。号子头或激昂或缓慢地变换着号子的节奏及唱词,逐渐形成混合型节奏的音乐特征。有时川江号子并不唱词,船工唱语气词嘿、哟、嗨等。这类号子大多以其节奏和气势而著称于世。川江号子采用多种不同节奏韵律的方式,独创成为川渝民间艺术的宝贵资源。总之,川江号子的音乐特征充实丰富了民间音乐。
“数板号子”是在江面风平浪静时唱的,它富有抒情性和歌唱性,它的节奏舒缓悠长,领唱者的演唱是号子唱词的主要呈示部分,在劳动强度较低时会有一些比较具体的陈述内容,音乐性很强,舒缓悠扬,具有抒情性。“拼命号子”是在遇到险滩大浪或者闯滩时唱的,号子声节奏急促,紧凑高昂。这时船工唱着根本没有实词的狂喊来与风浪一比高下,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磅礴气势,紧张到了极致,这种曲调豪放有力,领唱与合唱交错频繁,节奏短急,音调近乎呼喊,直接体现出了船工在危险面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劳动强度加大的时候,领唱唱词的陈述性减弱,音乐变得自由灵活、具有号召性和呼唤性的特点。合唱者多以节奏单一的衬词、重复词做为唱词,与领唱者相呼应。领唱与合唱的配合形式有:①领唱与和腔相互交错重叠;②唱完一段后的和腔;③半句中的和腔;④在下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开始和腔;⑤唱完一句后的和腔;⑥联句式的和腔。这些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重叠式、综合式、交替呼应式。
川江船夫号子常用在比较紧张、激烈的劳动之中,领唱与合唱之间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大多采用领唱与合唱相互交错重叠的形式,如:《过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平水号子》,《平水号子》达到三个声部,《上滩号子》达到五个声部。
短律型的号子伴随劳动节奏的加快而加快,基本上是以1拍为1个单位。《上滩号子》是在船行驶到比较危险江段的时候,船夫们拉纤或划水的节奏逐渐加快,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时间来冲出滩流,保证自身和行船的安全。假如江面情况比较危急,船工们就会唱出《拼命号子》。这两种号子都近似口号式的呼喊,甚至有点声嘶竭力,音乐性较不强。 平律型的号子领唱与和唱各一小节,共两小节的律动相当于一个乐节,它节奏规整,协作性较强,伴随的劳动强度适中,具有较强推动力的特点。音乐律动平缓,歌词无具体意思,主要的作用在于统一动作。
川江船夫号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音乐材料的重复性,因为受到劳动动作限制,很少出现复杂的旋律和节奏。《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的曲调都比较单一,伴随着劳动强度的不断加大,节奏性越来越强,旋律性逐渐减弱;《下滩号子》和《平水号子》随着劳动量相对减少,节奏性逐步减弱,旋律性却得到强化。不难看出,劳动量和音乐的节奏是成正比的,而旋律性则是成反比的。随着劳动动作的不断反复,音乐材料也循环反复。川江船夫号子是多段体的劳动号子,把众多的号子根据行船的路线来连接起来,船工们根据船在行驶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喊出他们心中相应的节奏。
川江号子的突出特点,在旋律上经常有四度、五度的大跳,还时常加入上下滑音和倚音等装饰音,这些都是长江流域巴蜀民间音乐的特点。一些号子头曾经就是当地戏曲演者,而船工也都广泛喜爱曲艺戏曲,因而在号子中不断地吸取了川剧、杨琴等地方音乐、曲艺、戏曲的元素。
川江号子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川江号子由于传唱在民间,以基本的生活为参照,具有可观价值的人文、科学的史料,它的唱词记录当地社会生产状况、水文地理以及流域民风民俗。
如今在长江流域河道两岸已看不到白帆点点,听不到号子声激昂回荡的场景了,但是川江号子这一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精神文化,深深植根于我国艺术宝库,有待进一步研究与传承。
[1]周冰颖.川江号子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传承问题研究[J].中国音乐,2007(3):172-174.
[2]毛小璐.川江船工号子演唱及表演方法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4.
J607
A
梁明娟(1986-),女,汉,渝涪人,大学本科,重庆市武隆县中学校,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