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燕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社会治理与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
梁 燕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民族内部力量的推动下,在其他民族的影响下,生活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化已成为生活方式建构的主要目标,中华民族得以在当代世界上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现代化。社会治理对民族生活方式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对民族地区的有限统治,二是在民族地区建立自身的合法性并获得民族地区人民的认同。现代,社会治理应当将自己纳入生活方式的轨道,通过多元主体的合作,积极推动文明的民族生活方式的形成,构建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新型民族生活方式。
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社会治理
社会现代化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现代化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包括政治、经济的现代化,也包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民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的民族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型的过程。它体现了人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扬弃落后、腐朽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科学、健康、文明的民族生活方式。
(一)实现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活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生活方式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就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若意识到生活方式失调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主动地对生活方式进行变革,使其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就能减小生活方式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增加有利的因素,使之成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因此,实现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中腐朽的、落后的部分,才能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实现族生活方式现代化,有助于提高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渗透到民族地区,丰富着民族生活,提高了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民族地区的人们也不断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将旧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模式。例如,电脑、手机等信息化产品打破了他们原来封闭的信息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加快捷地获知外界的信息;铁路的覆盖、汽车的普及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多彩的娱乐活动渗入民族地区,改变了过去以宗教为主的精神生活。
(三)实现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有助于建立平等、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民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不仅可以引进外界的先进文化,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努力形成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因此,研究民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不仅对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民族地区的人们正在从传统中走来,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着我国民族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
(一)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方向
1.从封闭向开放,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时期农业制度的改革,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民族地区人们的生产角色开始由个体家庭自给自足的劳动者逐步向市场经营的主体转变;另一方面,使民族地区的社会关系日益呈现出现代化的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劳动分工扩大和产业化,增大了民族地区之间的流动,人们不再满足于在范围狭小的村落中生活,他们开始走出去,寻找新的发展出路。这几年来,民族地区出现的劳务输出现象,反映出民族地区人们行为观念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民族地区人们的消费方式已经从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变,生活质量从解决温饱向讲求健康转变;穿衣的档次、款式也在不断提升,更加注重时尚;居住条件也向混凝土结构的楼房转变。
2.从多样性向一体化,从地方化向世界化的变迁
随着全球化进程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民族
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活方式,也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多样化的民族方式逐渐走向一体化。在传播媒介的影响下,人们接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呈现出由地方化向世界化发展的趋势。
(二)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内容
少数民族面对开放的格局,不断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调适、优化,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消费生活方式
在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介传播的现代生活方式影响下,民族地区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形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方式开始发生转变。
1)饮食结构多元化,食品种类多样化
民族地区饮食多以地方特色为主,现在随着商品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民族地区人们的饮食在主食地方食物的基础上,蔬菜、零食、饮料也逐渐增多,这些食品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民族地区人们的饮食,使他们过去单一的饮食结构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
2)穿着服饰趋于汉化
穿着服饰趋于汉化证实的不仅是服饰随着生活环境、思想观念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而且是这一重大变化的符号和记录。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交融也越来越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媒介的影响下发生改变,所有这些都体现在穿着服饰上,具体表现在:人们的穿着打扮大部分汉化,传统民族服装趋于减少,民族地区人们很少自己制作衣服,大多衣服直接从商场购买。
2.文化娱乐生活方式
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休闲活动方式。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文化娱乐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在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今天,阅读、上网、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电视和手机已成为人们接收外来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可以快速了解国内外大事及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措施。此外,看电视丰富了他们生活的同时,一些电视剧中所展现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为他们改变自己传统生活方式的方向。
(一)社会治理对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促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社会治理的研究必然要深入到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生活方式的治理。但截至目前,有关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研究在我国已有学术研究领域还没有展开深入研究。与国内较多的关于社会治理层面的研究成果相比,有关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已有的研究成果很少也很分散,也鲜有系统地以民族生活方式为背景来考察民族地区有效治理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需要,尽快开启民族地区有效治理研究的新局面。而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终究要落脚于民族地区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上来。
当下,各种市场资源和社会要素在区域之间快速流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民族生活方式也进行着现代化,过去一些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被绿色、健康的新型生活方式所取代。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与社会治理体系相辅相成。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下方面。
1.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基础
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的纲领,治理能力是治理体系的再现。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更是完成治理过程中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行动能力。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要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基础,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框架下进行创新,脱离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2.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具体化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现在多个层面,从政府管理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应积极参与到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中来。社会治理对民族生活方式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对民族地区的有限统治,二是在民族地区建立自身的合法性并获得民族地区人民的认同。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离不开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只有各民族的团结稳定,才能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通过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的优化
在全球化、信息化力量的影响下,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已不再局限于民族地区问题,而是与国家的社会治理息息相关。由于受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是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映人们自觉地改造落后、腐朽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民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改善社会成员的生存状况,实现社会成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一个充满幸福感的美好社会。
[1]瞿明安.中国民族的生活方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C95
A
梁燕,女,甘肃省正宁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