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
中国神话有“新神”和“旧神”之分,先秦的神仙形象大多带有原始部落色彩,外貌都是人兽杂交的粗犷风,身体强度也没有明显优势,经常一不小心就死了,比如被毒死的神农、淹死的精卫、没头的蚩尤……随着朝代变更,“人心不古”,旧神逐渐被遗忘,势力庞大的新神崛起,少数老派神被转职融入新神体系。
西王母就是一个典型:从早期“狗尾”、“虎齿”、与猛兽为伍的昆仑山凶神,到战国时期与周天子有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女神,再到汉代时掌管长生不老药的绝世美人,逐渐转变为道教女仙之首,给西王母整容的,就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越来越文明化的想象力。
《封神演义》是明朝人许仲琳所作,取材自民间神话,构架了这样一个世界:盘古开天辟地,天地之间分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有三位大佬: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元始天尊管的阐教和通天教主管的截教是此间两大势力。而三界则是玉皇大帝管的天庭、女娲管的妖界和人间帝王统治的人界。
总体来看,封神的故事脉络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手下面临不升职就是死的难题,但又苦于没有地方挣KPI,于是只能到人间抢地盘。在这次火拼中,元始天尊勉强算战胜了通天教主。然而,我们永远不知道谁能笑到最后……在《西游记》里,最后的赢家反倒似乎是一直没有存在感的玉皇大帝以及悄然入驻的“外企”佛教,老派神似乎被架空了。而且,《山海经》里记载的诸多妖兽也纷纷成了这个神仙那个佛祖的坐骑……真是世道无常啊。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北宋《太平广记》都记录了大量民间流传的神仙、妖怪、道士传闻,其中一些是“今天抓了一条鱼精很好吃”这种富有我吃货国特色的捉鬼故事,但也不乏人鬼恋和人妖恋,比如“同床三年才知对方下半身都有枯骨了”。当然,虽然蒲松龄曾自谦“才非干宝,雅爱搜神”,但论起妖鬼类作品,《聊斋志异》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IP。
文献记载的奇人中除方士、术士之外,还有一类匠人,擅长机关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和鲁班的“木鹊飞鸢”都是传说中不用动力就能运动的奇巧之物。《列子·汤问》还记载了“中国人工智能之父”的故事:周穆王西巡途中,有一名叫偃师的匠人向他进献才艺。偃师造的木甲人会跳舞唱歌,还会向周穆王的妃子们抛媚眼。天子大怒,认定是有人穿着木片服装来骗自己,于是一剑劈开木甲人,只见里面竟然都是零件。这应该是中国最早关于机器人的记载。
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
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封神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