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赫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论传统文化对我国家庭养老影响
翁赫*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各个国家都在为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符合本国国情的养老体系而在努力着。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强大的社会养老体系,而与这些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是在目前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阶段进入到老龄化社会的,这就使得国家在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体系和完善老年福祉方面遭遇诸多问题,人口、财政等等都是我国政府面临的艰巨问题,所以在中国,家庭养老模式依然将作为主流的存在于我国的各个家庭单位中。孝文化早已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层,中国人与生俱来的被培养的意识就是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本文尝试从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入手,探究其对我国养老体系的影响,思考在人口老龄化的洪流下,如何正确弘扬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如何规避孝文化的局限性。
传统文化;孝文化;家庭养老;养老体系;中国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如果追溯孝文化的话,从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的早期诗歌、从《论语》中的诸多言论等等我们都能追寻到早期孝文化的明确倡导。“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等都是对“孝”的直接表达,也有类似于“父母在不远游”的内在表达。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尊敬父母,二是赡养父母,三是立身续香,四是谏诤父母,五是慎终追远。尊重父母当然也引申到尊重祖先,尊重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一个表现,对父母长辈精神上的抚慰有重要意义。赡养父母是我国养老文化发展走向的核心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赡养父母为儿女之本,所以在传统文化的渲染下,赡养父母成为了每一个中国家庭潜在或表层的思维,深深扎根于心。立身续香恐怕是我国相比较发达国家独有的一种孝文化的内涵,实质上是以传宗接代为孝敬父母祖先的表达,让血脉延续也是一种孝,当然这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埋下种子。谏诤父母是指对父母的错误直言相劝,尤其是中年以后的人群在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维和新的生活方式上多处于抗拒状态,这就需要儿女的积极正确引导和劝谏,使父母融入时代,这一点为养老体系中的自我养老也提供了积极推动。慎终追远指的就是为父母养老送终了。“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爱,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体现了我国孝文化对亡亲的哀思,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深邃的内涵之一。
家庭养老是由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养老模式已经具有较长时间的历史,有一定稳定性。传统的孝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对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封建政府提倡的儒家文化中的孝道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已经愈发成熟,在当今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家庭、家族观念。不同于西方的个人主义,国人意识中的几世同堂、儿孙绕膝、老有所依,这些内容组成了老人所谓的天伦之乐,这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生活方面的满足,更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这也表明了传统文化对家庭养老的积极的保障作用。
尽管中华民族孝文化千百年来为稳定社会的养老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各个年代的领导阶级所推崇的孝文化在长期帝王制的影响下依然会残留一些封建的、宗教化的痕迹。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尽管有着其积极的一方面影响,也有着一些局限性,在当代的养老体系的构建完善中需要重新审视和慎重思考。
其一是孝文化在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的打磨之后,传统养老文化中或多或少会含有宗法性与封建性。等级秩序正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成为了官方宣扬的道德准则。这也形成了意识形态的宗法性原则。因此,养老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孝道”就成了封建伦理和宗法文化的道德基础。传统文化以“孝”为“本德”,认为治国必重“孝道”。然而,这种孝道都是有方向性的,也就是说都是单向的,例如君臣关系中,臣要对君绝对忠诚,而“君让臣死臣不能不死”,亲子关系中,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禁锢了个性和思想,夫妻关系中也讲究妻子对丈夫的绝对顺从,男可有三妻四妾,妻却务必忠贞至死。这些思想扭曲了人的本性,对“愚忠愚孝”的极度张扬,使得孝忠意识成了封建君主制度的思想附庸。
其二是认为无子是为不孝,孟子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文化讲究多子多孙,儿孙满堂,这种思想一方面成为了最早期家庭传统养老模式形成的必要条件,必须要有后,才有人去为自己养老,另一方面却成为了中国人传统家庭观念的劣性祸根。这一观念在逐渐的演化中,由于生女儿一不能帮助家庭分担过多农活,二要外嫁难以为父母养老,这就形成了娶而不生是为不孝,生而为男是为不孝。不仅视儿子为不孝,连儿媳也会被横眉冷对。这种观念逐渐形成了“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在男女比例平衡发展上是有着极大的弊端的,而这种心理在当今依然存在于中国人的思维意识中,成为了夫妻生育观念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思维在落后地区、农村尤其明显,导致了城乡的生育水平差异,进而影响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的形成。
儒家文化中的孝文化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据着主流文化的地位,所以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下的养老文化研究对我国家庭养老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把握我国历史文化轨迹的前提下,尊重客观历史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上层建筑”文化历史精华,不断加强新时代的养老文化建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养老文化。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中将现代养老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找到符合我国当前客观国情的发展策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养老文化的桥梁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达到统一的格局。
翁赫(1991-),女,汉族,吉林通化人,长春工业大学,社会保障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管理。
B823.1;D669.6
A
1006-0049-(2016)19-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