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性视角下高校贫困生特征分析

2016-02-04 15:17杨立娜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
关键词:脆弱性贫困生资助

杨立娜 朱 玉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脆弱性视角下高校贫困生特征分析

杨立娜*朱玉*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贫困脆弱性是贫困研究的新视角。高校贫困生作为特殊的贫困群体,其脆弱性有别于其他群体。从高校贫困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入手,运用贫困脆弱性相关研究的理论,研究其脆弱性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表现,运用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制定适用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帮扶对策,旨在帮助其克服风险冲击,提升贫困应对能力,增强风险适应能力,消减贫困带来的脆弱性。

贫困生;脆弱性;资助帮扶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世界性的难题,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精准扶贫的计划。高校贫困生是贫困群体中最特别的代表。他们承受着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他们长辈的贫困,也承担着家庭脱贫的希望和压力。贫困生具有有别于其他群体的贫困脆弱性特征。

一、脆弱性研究综述

脆弱性的提出者Burton,Kates(1978)和White(1974)将脆弱性应用于自然灾害的研究,这种研究突破了原本的灾后评估和救助的方法,通过预测脆弱人群,可以有效地规避灾害的风险。脆弱性的概念也成为了评估人类适应或提高现存威胁能力的分析工具。

20世纪90年代,脆弱性的概念被引入贫困的研究领域。贫困脆弱性是在权利失败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贫困并不都是伴随灾害出现的,而是由于权利的缺失引起的。贫困脆弱性的研究开辟了贫困研究的新路径,主要将研究的视角定位于个体层面在不利风险冲击下的应对能力,被广泛应用在发展型社会救助的研究中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中。笔者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希望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脆弱性的特征,从帮扶政策的可持续性和贫困生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适应高校贫困生发展要求的资助模式。

二、高校贫困生脆弱性的特征

贫困脆弱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是风险冲击与各项适应策略综合的结果,对贫困群体脆弱性的研究主要是从其现有资产出发研究其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对于高校贫困生(以后简称贫困生)而言,无论是资源占有还是风险冲击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都是非常有限的。贫困生作为特殊的贫困群体,从生计的可持续角度和贫困生的特点出发,可以将其脆弱性的特征划分为生计、机会、社会支持和心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计脆弱

生计脆弱是贫困生脆弱性的最主要的特征。生计脆弱主要体现在资产的匮乏和能力的缺失。生计资本是为了实现可持续生计所必须的资本,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生计资本的匮乏主要体现在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种资本的积累方面。

物质资本的和金融资本的匮乏主要是由于高校贫困生没有固定的工作,其通过兼职或者勤工助学所获得的收入有限。高校贫困生受家庭条件限制,家庭能给予的生活费用有限,他们没有足够的金钱来消费生活耐用品,即使拥有其质量也普遍不高。贫困生平时获得的助学金等资助仅可以支付生活费用,很难有结余用于储蓄和投资,所以贫困生金融资本的存量往往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甚至为负。

人力资本方面,贫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于边远地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少有学校有条件开展相应的计算机、美术、音乐等课程,很难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限制了人力资本的提升。由于经济的拮据,在大学期间他们往往需要承担较多的勤工助学工作,没有足够精力来学习除了课堂内容之外的其他技能,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的缺失,限制了生计资本的积累,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和家庭的脱贫。

(二)机会脆弱

机会脆弱主要是指贫困生在升学、就业和创业等方面机会的脆弱。首先是制度造成的机会脆弱。由于地域间发展的失衡,高校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资源比较集中,而西部地区高校资源相对短缺,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其次是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有些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往往有较高的地域限制,使得优秀的毕业生很难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限制了其发展的路径。随着就业成本的提高,贫困生受经济条件的约束,就业主要依赖校园内部的就业渠道。再次贫困生技能提升方面的薄弱,缺少相应的资格证书也限制了就业的质量。贫困生往往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贫困,都希望找到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从而放弃中小企业或者偏远地区的就业机会,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资源占有的缺失造成贫困生敢想不敢干,很难实现自主创业。机会脆弱限制了贫困生的发展,甚至造成一些贫困生抱怨社会、抱怨学校的现象,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三)社会支持脆弱

社会支持脆弱主要是社会网络简单和政策支持的脆弱。首先,高校贫困生的社会网络范围比较小,其生活网络主要集中在同学和亲友范围内。同学大部分都处于求学阶段,没有固定的收入,对贫困生的帮扶只限于精神方面。而其亲友经济状况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很难给予过多的帮助。其次,高校的资助实行的是补缺型的救助措施,这部分救助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需求。在医疗救助方面没有针对贫困生设计的资助措施,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医疗采取的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形式,造成很多贫困生有病不敢看的现象。有些社会资助采取的是以奖代助的形式,条件设置比较高,造成有些特别困难的学生难以获得支持。

(四)心理脆弱

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提出了著名的贫困文化理论,他认为贫困群体由于条件的影响,会造成与社会的交流减少,脱离主流文化,形成贫困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并影响周围其他群体和子辈的价值观,形成应对贫困的消极心理。对于贫困生而言考上大学往往是成功的象征,大学生活的落差,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出现。贫困生承担着整个家庭所有的希望,他们需要长期承担经济、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长时间作用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其一是化压力为动力,各方面都表现优秀,并最终实现自身和家庭的脱贫。而另一种结果则是截然不同的,压力造成的结果是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心理扭曲,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危机,甚至有些很难顺利完成学业。

三、消减贫困生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IPCC对脆弱性的中心解释即“脆弱性=风险-适应”,从贫困生的特征出发,要消减贫困带来的脆弱性可以从降低风险和提高适应能力两方面入手。目前,贫困生面临的风险大部分是不可控的,对其脆弱性的消减就从自身能力建设方面入手,以提升其面临风险的适应能力。

贫困生资助帮扶的目的是让贫困生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目前,贫困生的救助主要以经济救助为主,减贫策略主要是以满足贫困生的基本生存需求为主,反贫困的效果是短暂的。

(一)政府层面,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借助精准扶贫的策略,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持续性,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法律建设,明确贫困生资助的权利和责任。在高考和就业政策上也可以适当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生倾斜。作为政策的实施者,政府需要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创新资助形式,改变原本单一的经济救助模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贫困生提供培训、公益岗位实习和医疗服务方面的资助,帮助贫困生克服困难,提升能力。

(二)社会层面,广泛吸引民间资源参与救助体系

贫困生的资助和帮扶离不开相应资源的供给。除了国家支出外,贫困生的资助和帮扶还应吸引民间资源的加入,可以广泛吸引校友和社会资源参与贫困生的救助,适当降低评选标准,增加贫困资助项目,并适当向边远地区学生倾斜。以合作办学和实习基地建设的方式加大与企业的交流,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增强就业能力。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友的力量,在寒暑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增加贫困学生的生活来源,缓解生活压力,锻炼自主脱贫的意识。

(三)高校层面,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帮扶工作

高校是贫困生资助帮扶的最直接的实施者。高校承担着贫困生的管理和能力提升的任务。高校不仅要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要做好贫困生的精神慰藉、激励教育和心理辅导等的帮扶来消减贫困生的脆弱性。

1.搭建全面能力提升平台

全面能力的提升包括贫困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及其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首先要提升贫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对于贫困生来说,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困难的勇

气,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需要从其所学专业入手,通过鼓励教育和心理辅导,培养起对未来的信心,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维持较为稳定的社会网络。此外,还应当帮助其搭建沟通咨询的平台,让其适时的释放压力,合理利用压力的作用,帮助其进步。其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消除课程学习和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之间的脱节。完善培训内容体系的建设,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的贫困生,需要加强其基本技能的培训,帮助其适应岗位需求。再次,提升贫困生创新实践能力。从专业学习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帮助贫困生适应专业的学习,了解最新的学科动向,将所思所想运用到实践中,树立自信心。

2.发挥朋辈帮扶作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同学间的帮扶是最具成效的。朋辈间的帮扶可以有效地减少帮扶的成本,消除贫困生的顾虑。贫困生可以在朋辈间找到学习的典型,通过分享和分担,减轻心理负担,树立信心,消除贫困带来的自卑和脆弱。同时,朋辈间的帮扶还可以有效地激发贫困生服务同学的意识,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在学业、生活和社会工作等多个方面,帮助贫困生重拾信心,带领贫困生走出贫困阴影。

3.完善贫困生信息建设,分类帮扶

高校贫困生的管理大多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因此资助和帮扶很难实现对症下药。高校应该完善贫困生信息的登记制度,建立贫困生电子档案,运用指标化的手段对贫困生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指标问题的分类,制定相应的帮扶资助策略。如对于心理脆弱的贫困生,除了要给予物质帮助之外,还可以加强心理辅导和激励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贫困,树立信心。此外,贫困生脆弱性的消减除了政府、社会、高校的资助和帮扶政策和措施之外,还需要贫困生自身正确地认识贫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意识地锻炼自身能力,自强不息。

[1]郭劲光.脆弱性贫困问题反思、测度与拓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6-20.

[2]冀慧珍.可持续生计理念下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J].中国行政管理,2012(1):66-70.

[3]郭劲光.我国贫困人口的脆弱度与贫困动态[J].统计研究,2011,28(9):42-48.

[4]高玉玲.贫困生的生活困境及其应对策略_兼论发展性资助支持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2):1-5.

[5]周文华.社会资本视域下贫困生就业难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4):165-166.

[6]许德镇.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_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3):83-89.

[7]周文华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2012(1):39-42.

[8]章元.贫困脆弱性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2006(12):14-20.

[9]檀学文,李成贵.贫困的经济脆弱性与减贫战略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2010(5):85-96.

[10]JanHesselberg,Joseph A.An assessmentof the extent and causes of food insecurity in northernGhana using a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framework[J].GeoJournal,2006,67:41-55.

杨立娜(1987-),女,河北沧州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朱玉(1990-),女,江苏常州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

G647

A

1006-0049-(2016)19-0004-02

猜你喜欢
脆弱性贫困生资助
工控系统脆弱性分析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基于DWT域的脆弱性音频水印算法研究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考虑脆弱性的复杂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路径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