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园项目课程启示
——对《德国制造的孩子》的解读

2016-02-04 15:17段昕彤赵慧君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
关键词:德国幼儿园儿童

段昕彤 赵慧君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德国幼儿园项目课程启示
——对《德国制造的孩子》的解读

段昕彤赵慧君*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32

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科学、全面地渗透在项目课程之中,在纪录片《德国制造的孩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项目课程当中有效、积极地支持儿童进行探索与选择,处处体现着对儿童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德国制造的孩子》为我们有针对性的展示了生成性学习的积极意义,也为我国的幼儿课程设置提供了有益借鉴。

项目课程;《德国制造的孩子》;儿童主动性

从幼儿园的课程形成方式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两种类型。纪录片《德国制造的孩子》中是以德国南部:因格尔施塔特市(世界著名的奥迪汽车总部所在地)内的一所公立幼儿园为例,为我们讲述德国幼儿园实施的项目课程。

一、项目课程的概念界定

1918年,克伯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项目教学》(The Project Method)一文,将项目界定为“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或经验。在活动中,学生内心为他的目的所驱策,决定其活动的计划、进行的步骤,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在这种课程模式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或需要,和学生一起生成新的项目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经验。[1]这种通过老师与幼儿共同商议确定的项目,无论是源于孩子对所选项目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的内部学习动机,还是源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外部学习动机,都是孩子在接受新知识、增长新技能、提高自身能力的动力来源。

生成课程是取代传统的、教师掌控的课程设计的课程形式,以深入探索儿童与教师感兴趣的主题为基础。长期方案是生成课程的核心内容,它依据儿童与教师的调查兴趣灵活地确定,以便吸引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与喜爱。[2]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来自教师对儿童兴趣及活动的观察,而不是教师所认为的儿童应该要学习、掌握的内容。教师真正的做到倾听并且回应儿童所传递的信息。德国幼儿园中这种从儿童的兴趣中生成的项目课程,便是生成课程的一种表现方式。

二、德国幼儿园项目课程的生成

德国各个联邦州都会制定各自的幼儿园教育大纲,而大纲的具体执行则由幼儿园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决定。幼儿园里只有宏观的教学计划和每周实施的周计划,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独立生活能力、团体交往能力、环境适应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和语言能力,但同时不得安排类似于初等教育中的知识性课程。2011年德国人权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合作出版的《德国人权和学前教育》中说:学前教育是每个人教育生涯的重要基础,所处时期是儿童身体、认知、社会和情感快速发展的敏感阶段;学前教育的宗旨是发展每个儿童不同的个性、天才和能力,认可儿童独特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需求。[3]

在《德国制造的孩子》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项目教学的这种课程方式,在德国的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德国幼儿园是在混龄编班形式下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开展开放式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以及儿童在不同的成长发展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及要获得的能力,来预设一个类似于“神秘的国度”或是“有趣的动物”等宏观的主题活动,而具体课程的开展,则是由每小组的孩子自己决定。各小组内儿童依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向大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自己的选题,最后通过集体表决的方式决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课题。这种寻找孩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来进行项目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儿童为中心、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三、德国幼儿园项目课程的特点

(一)项目课程目标自然渗透,嵌入一日生活

有史以来,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笨的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强壮聪明起来,显露出身上确实始终存在的成人特征”,儿童——缩小了的成人。德国,注重把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德国学前教育目标的鲜明特色,其学前教育工作者则主张应把儿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有着自己兴趣喜好的人,一个在生活中可以与同伴、成人进行社会交往的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发展方向的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的教育的重点在于对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个性的塑造。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强化儿童的自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习方法的能力、提升对变化和压力的能力。[4]

在短片中为我们介绍了,德国幼儿园内的一日生活,是随着早间晨会的开始而逐渐展开的。晨会是幼儿园内每个小组的固定例会,一般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互动,说出今天的天气、日期及熟悉的一些数字的概念。而后则是围绕着项目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即项目课程。相比预设课程中教师通过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与材料准备,短片中幼儿园课程目标更多的是渗透在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们会依据本班儿童的发展水平,并寻找孩子们长时间感兴趣的主题来制定活动的目标与计划进行教学,是绝不会命令或是强迫任何一个孩子做什么事。儿童有充分的自我选择权,给予最大程度上的自由与发展空间,让儿童在做中学。

(二)项目课程内容层层递进,还原真实生活

在德国认为幼儿园是帮助儿童发展并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的地方,要给儿童提供支持、帮助、鼓励、引导,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获得自我发展的潜能。这一点与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斯宾塞的教育观点相一致,都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是为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

纪录片《德国制造的孩子》向我们介绍了其幼儿园规则的制定、项目的生成大都是由孩子们共同讨论、表决而形成的。从项目的设立到慢慢成熟完成之期,一般会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这是一个漫长并且非常有价值的过程。因为德国的幼儿园不是以认知教育为主要的教育目的,主要的教育内容是社会教育。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更多的是带领儿童进行实地的参观、访问学习,让儿童初步的认识社会,在真实的环境中成长。同时在这种混龄编班的班级中开展项目的学习也是增长儿童的社会性的过程,让儿童模拟在一个有着兄弟姐妹的课堂环境中生活成长,通过“以大带小”的互动学习方式,就项目活动中涉及的主题进行讨论、共同合作交流,学会团队合作、相互帮助,给予儿童之间足够大的交流、沟通空间。从而让孩子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使孩子们学会将项目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5]

(三)项目课程评价全面具体,促进儿童发展

任何幼儿教育活动都会伴随着评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成长,注重儿童纵向评价,对儿童的成长、学习历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观察每个幼儿的问题、兴趣和需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根据他们的现有经验和能力通过评价所带来的反馈作用,灵活地调整、改进、充实课程计划和教育活动方案。这种评价强调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教育功能,是为了支持儿童进一步更好地学习、实践而进行的评价。如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让儿童自己去做,通过自己的动手体验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发挥他的智能所长,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同时教师不会过多的干预和指引儿童,只会在必要时给儿童以言语或行为上的暗示与鼓励。因为在他们看来,让儿童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方法的选择、材料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师与儿童的积极讨论而产生的,让儿童参与自我评价,将目标、兴趣与实践这三点完美的融合到儿童的课程之中。在短片《德国制造的孩子》的最后我们也看到了,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迎来了自己作品展示秀。用这种在公众场所进行富有仪式感的展览方式,让儿童对自己的创作富有信心、感到骄傲并且儿童的自我肯定感得到了充分地满足,同时也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更多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

四、德国幼儿园项目课程给予我国的启示

通过纪录片《德国制造的孩子》,看到更多的是德国对于幼儿的儿童观及课程理念,一切都是以儿童的需要在前、以兴趣为中心、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注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通过自己实际操作把梦想变为现实,帮助孩子们将来能融入到社会和生活中,将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教会孩子们生活不会一直都美好,但生活终会美好的,并保持这种对生活的热爱,这大概就是德国学前教育的由衷出发点。

在德国强调的是:孩子在小学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通过各种项目活动获取与成长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发掘课堂的隐性能力与隐性知识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根据儿童的天性组织开展各类源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以具体内容为基础,并与他们萌发的技能相联系的项目活动。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同样每个人的成长之路的基础也是在于早期的学前教育。我国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应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大多是以教师主导的预成性活动为主,而以幼儿自主的生成性活动相对缺少。因此,在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应适当减少教师主导的预成性活动的比重,同时提升幼儿自主的生成性活动的比重。在今后的幼儿园课程开展时,适当地让儿童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制定,由老师和儿童共同的生成孩子们感兴趣且又积极参加的课程,开展个性化的、灵活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1]钱雨.论生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1):61-64.

[2][美]Eva L.Essa著.儿童早期教育导[M].第六版.马燕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231.

[3]潘孟秋.德国学前教育立法简况[J].基础教育参考,2013(13):65-66.

[4]黄崇岭.德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J].世界教育信息,2016(8):42-47.

[5]王春燕.德国学前教育随感[J].教育导刊,2005(12):55-57.

[6]田景正.基于生活哲学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7]李婷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11-2013年《3-5岁幼儿课程标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8]梁汉平.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计划的变化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3,01:75-78.

[9]王一雯.透过瑞吉欧“项目活动课程”审视幼儿园生成课程的构建[J].特立学刊,2015,04:38-41+47.

[10]陈丹.幼儿园运用家庭资源进行主题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段昕彤(1991-),女,汉族,吉林通化人,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

G61-4;G652

A

1006-0049-(2016)19-0081-02

猜你喜欢
德国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爱“上”幼儿园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开始敲门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