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雨婷
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自媒体时代手机传播与舆论问题分析
董雨婷*
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作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整合媒介,手机一直被学者和业界普遍看好,且近几年朝着智能化、移动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通讯工具,革新了自媒体时代,也引领了社会民众的舆论导向,人们更加关注社会民生和政府、经济等关乎公共议题的领域。这就要求政府对当下的新媒体社会舆论走向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实时监测和引导,防止强大社会舆论造成的政治问题。
自媒体;手机传播;舆论问题
(一)手机的变迁
自诞生以来,手机发展和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10月全球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60亿,其中的10亿用户来自中国,而中国达到这个水平仅仅只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手机的不断发展更迭可以从两方面看出来,一方面是移动通讯网络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是手机终端的演变。
首先,从通讯网络的更新换代方面来说,主要是三个时代的更迭。1978年美国在移动电话系统和移动通信网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成功地开通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标志着第一代(1G)手机通信网络的诞生,这个时代的手机通信网络采用的是模拟信号,只能为用户提供语音通信的服务,对宽带的使用不够充分,接收信号的效果也不好。第二代以后,通信网络制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数字信号替代了模拟信号,除了为用户提供语音通信服务之外,数据处理和接收的功能也被开发了出来,出现了GPRS技术、WAP和Java程序,极大地丰富了手机用户的生活。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世界上仍然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机功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开发,通话质量和数据传输能力增强了许多,手机在市场内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其次,在手机终端的演变方面,手机的外观、功能和使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外观上由大到小、由笨重到轻薄,功能上由最基本的语音通信拓展为上网、音频、数据传输、消费为一体的多功能,使用方式由之前的实体键盘转变为了触摸式虚拟键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换代,手机技术越来越智能化、网络化,价格越来越低廉,逐渐深入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他们接收私人信息和发布舆论的主要工具,中国迎来了手机网络化时代。
(二)本文“手机”概念的界定
在本文中,笔者将手机视为一种个人移动多媒体终端,具有智能化、网络化和个人化的特点,它不仅仅是电话的一个替代品,而是将音乐、视频、图片等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具有综合功能的一个多媒体设备。在未来,手机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我们的信息社会中,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舆论走向。
(三)手机:自媒体的杰出代表
2002年美国的两个研究员在《我们即媒体——公众正如何构建新闻和咨询的未来》这一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媒体这一概念,指出自媒体最简单最通俗的含义就是“我们即媒体”,是面向所有人的传播方式。这一概念的出现从侧面说明了手机通信技术的革新、我们信息传播的途径更自由和私密、我们对社会舆论有了更多的知情权、话语权,消解了传统媒体垄断话语权的局面,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热门、新鲜的新闻资讯,并参与到多媒体网络化的浪潮中去。
(四)手机和电脑的差异日益缩小
由于电脑一直追求体积小、重量轻但功能不变的发展方向,且手机技术更新换代以后功能更加完备,这使得手机和电脑在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在性能上的差异越来越小。目前,手机已经能够实现双核、四核处理器的配置,有的主频速度和处理能力甚至可以超过市场上一般性能的电脑产品,同时,之前在电脑系统上安装的软件,在手机上也开发出了相应系统的应用版本,手机替代电脑为用户提供大部分的服务功能。
(一)互联网发展对手机传播的影响
在互联网发展之初,人们仅仅是出于语音通信的需求而持有手机,手机的电话、短信功能足以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最初的通讯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是追求个人移动多媒体平台的建立,音乐、视频、上网、购物、缴费等便捷百姓日常生活的功能被附加到手机中。因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们需求的多元化程度,也决定了手机功能的扩展和信息传播程度,移动互联网业务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手机传播模式。
移动互联网以手机为传播媒介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在民众中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手机用户的数量逐年增加,且手机网民占网民总体的比例越来越大,手机已经替代电脑成为民众上网的主要工具。
手机功能由最终的语音通信转变为上网、多媒体、购物、缴费等为一体的现象展现了手机传播对象由人对人到大众到大众的发展历程,即从B2C(Business—to-Consumer,媒体机构对用户的上下游模式)转变为P2P(Peer-to—Peer,点对点的、以媒体机构为“媒介”的“准人际传播”)。B2C传播模式下传统媒体仍然占主导作用,话语权不属于广大民众而是归媒体机构,新闻报道没有创造性,手机上只有手机报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些新闻传播。而P2P模式是在网络自媒体的推动下出现的,它是一种用户与用户之间点对点的交互传播模式,微博、SNS等软件获得了话语的主动权,对传统的主流媒体进行了强烈的冲击,手机通过集群效应主导着社会舆论的走向。
(二)“自媒体”时代的手机传播方式探讨
信息传播方式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媒介的发展。造纸术将文字信息保留了下来,电视将信息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传播给人类,互联网帮助人们将看电视、浏览信息、听广播、看视频等多种行动结合起来共同实现,而手机的出现使互联网的接入更加便捷,满足了人们对智能化和网络多媒体化的需求,人类对时空的认知被改观,手机传播方式的转变颠覆了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
在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时空一体性、碎片化的特点,信息像“实时流”般以每秒数以万计的速度发散给民众,民众接收到信息后又飞速地反馈给周围的其他人,使信息实现了高效的传播、反馈和再循环,同时,这种传播使时空距离对我们的限制大大减少,信息的传播不受地域和时间的束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模糊了,信息和数据能够在一定的载体内被分享、搁置和保存,在下一个状态下被传播或删除,人们利用信息和资源的方式呈现“碎片化”的特点。
(一)微博的迅猛发展
微博,全称是微博客,它的出现凸显了自媒体在网络背景下的即时性和社会舆论传播的力量。Twitter是国际上首个微博网站,受到了超过5亿用户的追捧,是最知名的网站之一,而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饭否网、新浪、搜狐等主流门户网站先后将微博推向用户市场,中国的微博平台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使用微博的用户目前已经占到了总网民用户的一半以上。
(二)微博的传播特点
用户草根化、内容简短化和传播即时化是微博的三个传播特点。其中,用户草根化是说微博用户的范围广、准入门槛低、渗透程度深,只要有言论就可以去编辑去发表,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去评论去转发,内容简短化是根据微博的140字以内的内容要求上来说的,体现了短小精悍、轻松自由的优点,而传播即时化其实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了,主要是强调微博信息传播、反馈速度之快。
(三)微博的传播模式和效果
微博主要有裂变式、网站聚合式和用户交互模式三种传播机制,其中最显著的是裂变式,传播效果惊人。通过“关注”和“被关注”微博在用户之间搭建起了由一系列“弱关系”相互交错影响而形成的传播系统,当微博信息以一定的速度被传播时,也意味着无数条社会舆论纠结缠绕在一起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一)媒体间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条经典理论,而对于媒体而言,议程设置是指媒体与媒体之间存在的一股重要力量,其中能够为其他媒体进行议事日程设置的媒体又叫做“意见领袖媒体”,它对其他媒体有一种主导和引领的影响作用,通常是一些大型报社、电视媒体或通讯社才能造成这样大的连锁反应。
(二)舆论走向——从新媒体流向主流媒体
自媒体时代下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微博的产生和兴盛,微博的出现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渠道,它能够即时地传播消息、数据和资源,使民众关注到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微博传播的整个过程中,之前由传统媒介流到其他媒介的“精英媒介”模式已经被完全颠覆了,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平等地享受话语权,主导着社会舆论的走向,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发展。
(三)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如何主导舆论形成
现在新媒体异军突起,微博、网络等主流平台愈来愈深入地影响着我国的媒介舆论环境,主要影响因素有许多,比如,社会民主背景下政府对民众广开言路,使得民众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下,政府、民生等公共议题更受民众的关注,更容易成为热议舆论的导向;微博已经不仅仅是公众表达舆论的平台,更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被某部分企业、个人别有用心地从事炒作、推广等放开广告式运作工具,通过信息的即时性和草根性将产品推向大众以谋取利益。
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手机因其自身具备的即时性、移动网络性而受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成为当下最主流的一种媒介传播方式,但是,不可否认,手机的传播效果和传播途径还不足以完全主导当下的社会舆论走向,为了有效地引导舆论走向,媒介形式还是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
(一)对“自媒体乐观主义”的若干思索
某些“自媒体乐观主义者”对公民在媒体发表言论这一问题上持有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互联网让公民参与媒介、发表舆论的这种作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无可厚非,但美中不足的是社会舆论走向偏离社会发展主流以后引发的不良后果却被轻易忽略掉了。在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渗入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也无法保证所有的公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为自己的个人舆论发声,信息传播地快,但也消失地快,最后被自媒体内部关注的信息仅仅是那些夺人眼球的稀缺资源。同时,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实力差距,传统媒体仍然占据着整个媒介消费的大部分,电视、报纸等强权性的、精英式的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关系着普通民众的公共权利,实现话语权回归、实现社会公正仍然是一条需要攻艰克难才能走出去的路。
(二)自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引导舆论
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要想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不仅需要政府和网络中主流网站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深入意见领袖、网络和传统媒体等各个层面上对其进行疏导。首先,从意见领袖层面上来说,要重视政务微博的重要地位,利用政务微博及时了解普通网民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建议,及时公布与民生相关的信息,及时澄清社会舆论中的不良谣言,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将其作为政府网络发言人的作用落到实处,同时还要重视那些网络中意见领袖的情感态度,通过他们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来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其次,要合理地利用门户网站对舆论走向进行实时的监测,发挥它为广大网民设置议程的功能,将社会舆论引向积极、正义的一面,活跃网络舆论氛围,净化社会风气,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而有力的控制;再次,传统媒体的作用不能被忽视,电视、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在应对网络中某些过激、不理智的言论时能够强制性地将意见领袖的观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防止一些突发性事件或者恶性事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媒体中公众舆论的成分进行辩证分析,在对这部分舆论进行处理时,也应该主要以疏导的手段而非一刀切地将舆论拦截或消除。随着自媒体时代的进一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手机等网络传播手段下出现的舆论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1]贾磊磊.影像时代衍生的道德问题[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3(5):1-5.
[2]刘彬.依托校园媒体提高民族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48-153.
[3]李秀文.区域教育舆情的应对[J].教育,2015(9):50-50.
[4]李荣.切实加强边境民族团结舆论引导[J].今日民族,2015(2):49-50.
董雨婷(1994-),女,满族,辽宁岫岩人,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在读。
G206
A
1006-0049-(2016)19-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