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汤阴县民间舞蹈“跑帷子”的艺术特点分析及存活现状调查

2016-02-04 09:02
黄河之声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安阳民间舞蹈

谢 佳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安阳汤阴县民间舞蹈“跑帷子”的艺术特点分析及存活现状调查

谢 佳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本文对安阳民间舞蹈“跑帷子”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对其艺术特点和存活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

安阳;民间舞蹈;跑帷子;特点

“跑帷子”号称豫北三绝之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因舞者手拿帷杆,奔跑各种阵型而得名,以汤阴县支村帷舞最具代表性。帷舞结合古代战争中场面宏大、古朴庄严和祭祀活动中的祈祷、天象、因果报应等的理论和特点,由主干队伍和辅助队伍共计二百多人组成。舞者按照《易经》中的八卦阵法不断变换出一百多种阵势,场面壮观,内容丰富,在民间舞蹈中实属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军事、艺术和民俗价值。

一、起源与传承

帷舞起源于何时,尚无历史资料确切记载,但据了解,该舞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支村。据老艺人孙同谦(1931年生)、姬文国(1930年生)、王开枝(女,1943年生)等口述:“听前辈们说,帷子的雏形要追溯到祭祀活动盛行的殷商时期,现在表演者手里的“帷”源于当时给死人送葬或占卜时用的“幡”。帷舞起源于大国争霸、王室衰微的春秋时期。有一次,五霸之首齐桓公带爱妃路过支村附近的“隆化社”,其爱妃生病并逝于此地,齐桓公伤心不已,下令为爱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最初的帷舞就起源于祭祀这位王妃的盛大的仪式中。”笔者在《汤阴县志》第一卷·地理志·古迹篇中得到了如下记载:“城东北隆化社,按图经昔日齐桓公娶卫女为妾,道卒于此招魂葬之,今有墓存,周围二百步,高一丈。”故此推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帷舞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据老艺人张雨成(1931年生)、杨德(1934年生)、孙芳献(1943年生)等介绍,战国时期,支村处于赵、卫、齐三国边陲,当时各国争霸,战争不断,每国军队经常带兵操练,加强防范。他们排兵布阵、操练众兵的方法启发了当地群众的智慧,人们把纪念爱妃的活动用于模仿军队的操练与行军上,对帷子的颜色款式进行了改良,并以统一的步伐、多变的队形、强大的场面庆贺战争的胜利。随着人们对节气和气候的深入了解,艺人们又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通过人数、分组等进行展现。到了明代中叶,封建迷信盛行,人们为了来年的风调雨顺、平安兴旺,纷纷建立庙宇,求神拜佛,并在帷子头的带领下,借助帷舞进行祭神活动。后来,艺人们又将它发展为乡民求神拜庙、欢庆节日的娱乐活动。支村群众每逢农历二月十五当地“奶奶庙”大会时,都要自制帷子进行帷舞的表演,以表达自己向往幸福生活的心愿。

此外,帷子社昔日也相当辉煌。据艺人们讲:“当时本地有唱戏组织的“戏社”、敬神组织的“香火社”、帷舞组织的“帷子社”等团社,其中数“帷子社”规模最大,拥有土地好几百亩,并安排专人管理;每四年年满,帷子社把几年来积存之财物,统统耗费于四年一次的帷舞活动中,然后轮换下届社主,如此反复,推动着帷舞不断发展、完善和壮大。

19世纪30年代,因日本侵华战争帷舞被迫中断。为了抢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八十年代中叶,在为数不多在世老艺人的具体指导下,当地人重新扎起了帷子、训练了帷子手,恢复了演出并一直

延续至今。

二、艺术特点分析

(一)表演特点

帷舞的表演阵势大、使人震撼。身披古装战袍的七十二名演员,手持自制的“帷子”,通过奔跑组成各种图形、字型,生动地再现了古时带兵打仗、攻城破阵的场面和佛教寺院、衙门升堂等的画面。演出开始时,在隆隆的炮声中,先由二名衙役装扮的演员敲击大锣进行开道;而后,两名骑着骏马,手持执令旗的演员,来往奔驰,开辟场地;接着两名手持木雕龙头和十二名手拿彩旗的演员,带领着由鼓、号、大扇、铙、小叉、锣等九种乐器组成的41人的民间乐队,在打击乐伴奏下进入场内,并分列两旁;接着在轰鸣的鼓乐声中,“三蓬”七十二人手持用黑、红染料染成两色的帷杆的帷子,在两名帷子头的带领下,奔腾入场;当所有人员进场完毕后,民乐队便奏起鼓乐,手舞足蹈,烘托气氛;然后帷子队高举道具,快速有序地跑成各种阵势图案,阵图主要以戏曲、八卦阵名、阵型形状命名。每一种阵图形成后,全体不动,三声炮响后,迅速按原路线恢复原队形;等总帷子头挥动令旗,大家又在两名帷子头的带领下演化为另一种阵势……此外,随舞队进场的还有充满皇家威严的满朝銮驾和诙谐的七品芝麻官和衙役的表演;表演尾声,队伍整合成方块儿队,一杆红色三角大旗来回摇摆,预示演出结束。每次演出,所跑阵图及数量、演出时间都由总帷子头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二)舞蹈动作及内容特点

帷舞的动作较少,以屈膝微蹲的“小跑步”为主,并以“跑”的动作贯穿表演始终,快速有力的奔跑极好的衬托了舞蹈盛大的表演气氛,使舞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帷舞蕴含着深刻的内容。第一、行兵布阵。统一的服装、统一的道具、快速统一的跑步步伐、渲染的鼓锣、飘飘的令旗、轰隆隆的土炮、快马加鞭的骑士、多变的阵图和强大震撼的场面,能把你带回到军队行兵打仗的战争年代去,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第二、表示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气候。与此相应,“跑帷子”就用“三蓬”(即三组)二十四人,共七十二人组成舞队,如顺利跑完帷子,表示一年吉利。民间有帷舞具有神威法力,可消灾、除难的说法;三、表现宗教信仰。人们通过帷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因此帷舞是当地人祭神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服饰道具特点

帷舞中的服装以黑、红、黄三色为主,服饰简单大方。帷子手身着相同款式、黑黄红三色的古代战士服装;总帷子头身着太极八卦的黑白两色宽长衫,头戴黑色巫师帽,手拿指挥令旗;民间乐队身着鲜艳的中式民族盘扣衣衫,头戴绒球头饰;七品县令则身着官服,头戴官帽,着滑稽戏曲丑角妆。

帷舞中主要的道具-帷子,制作精美,是村里各家各户动手制作的。帷子由帷子心、帷子帽、帷杆、铜铃、彩带、飘带等部分组成。一根六尺长的笔直的竹杆(即帷杆)上套近一尺长、四寸宽的圆形带轴心铁柱,通称“帷子心”;用木料手工雕就六个神采逼真的龙头,配以六个参半的童男童女,统称“帷子帽”;帷子帽套在帷子心上,帷身中间配以六个布艺童男童女,并以防风圈固定;整身由铜铃、六条绣有十二生肖的各色飘带和六条彩带进行有规则装饰,由此构成了精美绝伦的“帷子”。六个龙头如腾云驾雾般聘驰长空,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屈民族魂;各种装饰彩带如龙口吐丝,再配以哗哗作响的铜铃和十二生肖刺绣,构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

帷舞表演中那充满威严的銮驾、做工考究的令旗、到处奔驰的骏马和来回飘扬的彩旗等都令人过目难忘。

(四)音乐特点

帷舞本身没有特定的音乐伴奏,无专门的伴奏乐队。伴奏一是来自于舞队中的民间打击乐队,节奏整齐有力,声音低沉浑厚,粗旷豪迈,为帷舞烘托了气氛。二是来自于帷子手道具-帷子上装饰的铜铃。帷子手每跑动一步,帷子就发出哗哗的响声,配合着表演者整齐规律的跑动步伐,别有一番情趣。

三、存活现状调查

帷舞目前成了仅流存于汤阴县古贤乡支村、白营乡西隆化村两地的稀有艺术。当今帷子社中有影响的“社头”、“帷子头”、“鼓头”、“旗头”、“銮驾头”及銮驾制作等主要传人仅有十几位,年龄最大的九十多岁,大多也已七八十岁。村里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口头直接传承的方式进行传承,故一些老艺人的离世,导致“阵图谱”散失,原来一百多种阵型仅存近三十种,损失惨重,令人叹息。

由于村里男人到城市谋生,原来全部男性参加的帷舞,变动为以女性参加为主的局面;而留守女人除种地外,平时还要赡养老人,照顾儿女,家务事繁多,业余时间受限,传承受到影响。

此外,帷舞的演出次数较少。仅本村“奶奶庙大会”就需积蓄力量、酝酿四年才能组织一次。舞蹈长期以来一直无专项活动经费,演出及平时排练支出主要以各村村委会拨付为主,发展中的经费短缺问题凸显。

四、结语

“跑帷子”是安阳民间舞蹈的杰出代表,它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充分展现了安阳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研究“跑帷子”对于安阳及中国民间舞蹈建设,对于探究安阳乃至中原的民俗文化,对于唤起有关方面对当今安阳民间舞存活现状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探讨继承和保护民间舞蹈文化遗产有效途径等无非具有重要意义。■

[1] 汤阴县志编撰委员会.汤阴县志(第一卷).1956.

[2] 中国舞蹈研究所和中国舞蹈词典编辑部.中国舞蹈辞典(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谢佳(1975-)女,河南郑州市人,河南工程学院音乐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音乐和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安阳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安阳之旅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安阳博物馆馆藏A05192号卜骨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安阳中嘉业投资有限公司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