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主体性 反对理性至上
——浪漫主义运动影响下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

2016-02-04 12:16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个性主体

白 旺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重视主体性反对理性至上

——浪漫主义运动影响下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

白旺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摘要:通过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演化的探讨,明确三者的传承关系,以及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判断,追溯到当代艺术的方位价值。探究艺术史,可以从人类艺术的发展看出:审美认识表现方法的推演。艺术审美价值的演化和确立,实质就是时代与独立个体相互作用下的审美标准的彰显,“重视主体性,反对理性至上”成为艺术方位价值的追溯。

关键词: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主体;个性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今天,艺术、文学和哲学,甚至于政治,都受到了广义上所谓的浪漫主义运动特有的一种情感方式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连那些对这种情感方式抱反感的人对它也不得不考虑,而且他们受它的影响常常超过自知的程度以上。”在这一论述中,浪漫主义的审美表现方法,对社会整体发展和推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提倡人本主义的主体性成为后期直至今天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发展的文化背景,“重视主体性,反对理性至上”成为艺术方位价值的追溯。

一、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概念

(一)强调艺术家主体性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兴起于18世纪晚期,是影响广泛的艺术思潮,盛行于19世纪上半叶,影响乃至20世纪并表现于艺术、文学、哲学和政治的各个部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是关于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的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态度,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突出了艺术家的主体性,强调个人情感与想象力在创作中的决定作用。

(二)形式化、观念化的现代主义艺术

现代主义始于1890年代,是工业革命的第二次高潮,摄影术的发明使得绘画不再有复制现实的专权,下层结构技术创新凌越了结构视觉艺术的上层传统。现代主义是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是浪漫主义“反理性”的延续。艺术家提出“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艺术态度,成为现代主义的理论源头。

形式是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主张,还有一种与“形式”相对的“观念”,“观念”是达达主义的产物,是反艺术的主张态度,与“形式”构成现代主义艺术的两大特征。

(三)兼容并蓄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确立于1977年,美国詹克斯出版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书中针对建筑炸毁事件提出“现代主义建筑已死亡”,证明后现代主义的开始,但后来作者又反驳了自己的观点,以至于“后现代”这一概念仍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有争论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依然像现代主义,反叛传统,延续“形式”与“观念”的主张。现代主义是艺术运动和艺术主张的总结,后现代主义则是一个思想和观念,因而在谈后现代主义时,不能将它理解为艺术运动概念,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现实,只是一个观念形式和美学概念,到今天后现代主义仅仅是一个“问题”,而不是答案。

后现代主义并不像现代主义曾经展现的一个接一个的有自己明确风格、宣言和代表人物的主义,而是没有主义的主义,是知性上的反理性,是泛称,兼容并蓄、多元多样的视觉美学。

二、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关系

本质上,浪漫主义运动强调艺术家的主体性与个性美,提倡个人感受和情感的表达,反对理性至上。进而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强调认知领域中的感性,道德价值观中的世俗,精神分析领域中的荒诞激进。而后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具有很大关系,后现代主义是延续,美国艺术评论家丹尼尔贝尔指出:“后现代主义所遵循的发展路线正是现代主义和逻辑发展的最终目标。”后现代主义,对于认知世界、自然则在感性的基础上再一次非理性,彻底地主观。

特征上,浪漫主义强调个性美,提倡个体感受和想象力,反对被动模仿客观自然;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是形式和观念,虽说现代主义在艺术发展中反对“传统”,但仍然其艺术形式和内容被框定在一定的法则关系中,无论是塞尚的形式化,还是杜尚的观念化,都承认物质对艺术本质的影响,他们的意图都是呈现一种艺术趋势。而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肯定一切存在,兼容并蓄、多种多样的艺术,达到一种绝对折中,一种绝对平均,过分承认社会感性愿望的一切,将法则界限一抹而光,在积极影响的同时造成一定的艺术扭曲的消极影响,因此,出现对行为、装置等非架上性艺术批评与探讨。

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艺术创作观念的影响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强调个人情感与想象力的表达,反对理性至上,这种审美主张三者一脉相承。当代艺术创作观念受其影响,明确艺术创作不是艺术技巧的重复和图像的复制,是一种“自我对话,追寻自我”的思考痕迹,是艺术家从个体的独特命运的例外情形去探问生活感觉的过程。

当下艺术创作处于多元化的时代,创作的个性化问题依旧摆在每个艺术者的面前,不同的艺术创作者对自我成长经历的不同影响了各自的兴趣点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单独的艺术者由于对不同的生活时期产生不同的感受,呈现的风格和思考点也不断发生变化。创作不用受限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真实形态,创作者通过“自我对话”感受每个事物外在的色彩、形态和结构,结合自我的真切感受,重新把握事物的气韵和活力,形成自我的艺术技巧,最终形成艺术作品画面中表达自我思想的符号性语言。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中华书局.

[2][美]H·H·阿纳森著.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吴永强著.西方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136-01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个性主体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