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 杰
NHK中国历史纪录片的创作特色
文/董 杰
1925年成立的日本放送协会,简称NHK,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首家大众传媒机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传媒机构之一。而在其制作的众多节目中,纪录片以鲜明特色、优质内容而享誉全球,成为了国际纪录片制作的翘楚。NHK制作的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与BBC齐名,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历史秘话》《新丝绸之路》《大同》等。这些纪录片的创作风格具有鲜明特色和研究价值,对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以NHK制作的中国历史题材的经典纪录片为例,简要探讨日本NHK历史纪录片的创作特色。
中国受众对NHK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因为NHK在国内的传播渠道非常有限,除了个别酒店可以收到NHK国际频道,其他正规媒体传播平台很难见到它。但与线下这种无人问津的状况相比,NHK纪录片线上传播状况却截然相反。以“NHK纪录片中国”为关键词进行百度搜索,会得到194万个结果,而这些信息集中分布在视频网站、论坛和博客中。“道兰纪录片同好会论坛”是专门整合NHK纪录片资源的专业网站,据不完全统计,该网站上的纪录片年平均下载量大约为50万次。论坛的年访问量大约在1300万,单日平均访问量约为1万。除了网络下载,该论坛还会将整理好的NHK纪录片刻印成碟片,然后邮寄给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或公益组织,并获得了广泛反响和好评。
NHK十分注重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涉及中国的节目数量高达6000期,而这些节目在日本本土的收视率也非常可观。审视NHK中国纪录片不难发现,其题材涉及面非常宽广,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科技、教育、体育、环保、美食、人物、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统计显示,在题材选择和价值倾向两方面,正面纪录片占总数的48%左右,而负面纪录片占总数的18%左右,中性纪录片占集数的34%左右,这对客观定义日本民众心中的中国的正面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1985年以来,NHK就先后制作了《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大同》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纪录片。本文就是以这些中国题材纪录片为例,从文本特征、叙事结构和生产流程等方面入手,探讨NHK纪录片的创作特色。
典型的话题选择。NHK制作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内容丰富,话题典型,涉及经济、文化和民生等领域的诸多社会热点,包括贫富差距、公民维权、经济改革和环境保护等议题。20世纪80年代制作的《丝绸之路》和《大黄河》,旨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泛反响,并一度引发了“敦煌热”。再如《中国铁路大纪行》,这是NHK为纪念中日友好建交35周年,通过日本演员关口知宏的中国铁路之旅的第一视角,全面记录沿途自然风光、社会状况、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的纪录片,具有浓厚的游记色彩。该系列仅首播就有142集,并分成了不同的片段形式,一经播出便赢得了受众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NHK客观全面地再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民众的生活现状、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
灵活的叙事结构。不同于PBS《内视中国》系列的宏观报道,NHK纪录片采取个体与宏观相结合的灵活叙事结构,以多元化视角全面呈现实际存在的社会问题。而由PBS制作的《内视中国》纪录片,采取全景式宏观报道模式对社会矛盾和问题进行揭示,例如在讲环保问题时,分别对宁夏乡村、安徽癌症村和三峡移民村进行了采访报道,尽管采访对象众多,直接引语却很少,这样很容易造成制片方主题先行、主观臆断的问题。同样是环保问题,NHK却采取“个体+宏观”的叙事方式进行报道,以怒江大坝项目地方政府与民间人士的攻防战和地方环保局的不懈努力为两条主线进行叙事,追踪报道相关负责人的工作,当事人身份真实,直接引语多,极大地提高了节目的权威性。在日本NHK中国纪录片中,我们能够看到《西藏—圣地寻富》中藏族青年曲列是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想要到外面世界闯荡的小镇青年缩影;《上海老师到穷村》中的谢春燕代表了许多品学兼优但因贫辍学的人,等等。以典型个体反映宏观现象,进而彰显一定主题,这就是日本NHK“个体+宏观”的叙事结构。这种灵活的叙事结构能有效促使受众在观看后进行深刻反思,不仅丰富了节目内涵,而且提高了节目品格。
彰显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类生存现状和生存意义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对人类个体生存价值与命运的终极关怀。就算在《新丝绸之路》《大同》等文化题材的专题纪录片中,NHK也一直坚持大众化报道视角,在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多地关注那些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确保纪录片艺术价值的同时,赋予其丰厚的史料价值和社会价值。纵观NHK中国题材纪录片,人文关怀色彩非常浓厚,并始终将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与生存意义的思考置于首位,这也成为了NHK纪录片的一大特色。关注农民工、北京“蚁族”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呈现他们的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和人生经历。
严肃的专业主义追求。NHK纪录片的制作团队,主要是由本国专业媒体人士组成,不管是从学历水平上讲,还是从文化素养上讲,他们都将“真实、公正、独立”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始终坚持新闻本位,这无疑为NHK精品化内容生产提供了根本保障。此外,充足的拍摄经费也是高品质纪录片产生的主要原因。据NHK纪录片摄制组内部人员透露,时常50分钟左右的一集纪录片的拍摄成本大约为150万元人民币,制作周期通常为六个月,前期准备时间有时比制作时间都要长。而反观国内纪录片,以水平相对较高的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纪事》来讲,其拍摄成本还不到5万元人民币。以NHK《中国力量·驰骋非洲的巨龙》为例,仅中文资料译成日文就高达上百万字,而这却是所有资料中的一小部分。日本编导对资料的真实性有着严格要求,有不懂的地方必然会想方设法弄明白。据悉,曾有一位日本编导在制作一期中国题材纪录片时,花了两三个月时间查阅了近70本书籍,并对拍摄地点和人物的选择达到了近乎挑剔的地步。
与中国电视机构合作密切。NHK中国题材历史纪录片的制作,都是与央视下属公司合作完成的,并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梅地亚中心电视业务部成为了NHK在中国的发展基地。据悉,近年来梅地亚中心电视业务部有大约九成的业务量都来自于NHK纪录片业务。梅地亚中心参与的方式主要是:申报主题项目,通过NHK审核后,获得拨款进行拍摄,题材以人文景观类为主,包括人文景点、中华武术等。但客观来讲,涉及中国社会问题的纪录片几乎都是由NHK独立完成的,很少有国内人员或媒体机构参与其中,就算参与也以提供设备和辅助人员为主。
NHK始终与中国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行一次会议,许多中国题材的经典纪录片都是在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后拍摄出来的。相较于部分欧美媒体,NHK始终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坚持真实、客观、全面报道。因此,NHK与中国政府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源于双方的真诚信任。
视觉风格的大胆突破。由于纪录片将真实作为根本价值诉求,因此始终强调的是自然的叙事风格和简洁的音画效果,但NHK却强调视觉风格的大胆创新。以《历史秘话》为例,就倾向于明艳繁复色彩的使用,对传统视觉风格形成了突破。以《历史秘话》的演播室设计来讲,它并没有融入典型的时代元素,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呈现了色彩纷呈的异次元场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主持人的服装设计,主持人渡边亚由美会结合每期纪录片的实际内容,穿着符合纪录片中时代背景的服饰出场,有时技术人员还会利用特效将历史画面生动地呈现在主持人的衣袖上,个性十足,极具创意。
纪录片作为一种高品位的影视内容,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去开发。新时期的中国纪录片,既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通过借鉴NHK纪录片的创作经验,或许能够在漫漫的求索之路上获得一丝领悟和启发。但需要指出的是,日本NHK中国纪录片在生产的复杂场域中,制作主体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以日本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中国表征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来讲,日本NHK中国纪录片是日本的自我表达,是其历史认知、文化诉求、现实利益的文本映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纪录片的客观性。因此,国内纪录片的生产一定要避免该问题的出现,不要让主观意识左右客观现实。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