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文翻译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读朱纯深先生文章有感

2016-02-04 12:16杨艳卫
山西青年 2016年10期

赵 硕 杨艳卫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72

浅析中文翻译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读朱纯深先生文章有感

赵硕**杨艳卫*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关于中国翻译研究的定义问题,译学界颇有争议。朱纯深先生主张将中国翻译研究定义为中文翻译研究。他指出中国国内翻译方面的研究论文很多,但在国际舞台上却很少能看到中国翻译研究方面的成果。他的文章给中国翻译研究者们以深刻的启示。本文通过中文翻译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论证了“中文翻译研究”这一定义体现了与世界翻译研究接轨的思想,有利于中文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中文翻译研究;世界翻译研究;部分与整体

一、引言

朱纯深先生(2004)在《巴别塔》上发表了题为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or Chinese-related Translation Studies:Defining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的文章,他认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是一种误区,“中文翻译研究”这一定义更适合翻译研究的发展。它含义广泛,涵盖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其他国家中讲中文的一些地区。在文章中,他还指出中国国内翻译方面的研究论文很多,但在国际舞台上却很少能看到中国翻译研究方面的成果。这些对中国翻译研究者启示很大。

二、中文翻译研究的定义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译学界就翻译研究的定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主流意见主张建立“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或“中国翻译学”,他们认为中国特色翻译研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翻译研究。谭载喜等主张建立“翻译学”,反对过分强调民族特色。朱纯深(2004)将“中文翻译研究”看做开放的体系,主张构建“中文翻译研究”。“中国翻译研究”和“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这两个定义强调“中国和中国特色”,将其与“世界翻译研究”割裂开来,不利于“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使其在世界翻译舞台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中文翻译研究”这一定义既没有否认中文翻译有自身的特点,又扩大了中文翻译研究的地域范围,有利于我国与这些地区之间的中文翻译研究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我国翻译研究的发展。

三、中文翻译研究与西方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

无论是中文翻译研究还是西方翻译研究都同属于世界翻译研究。两者研究的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可以相互借鉴学习。(1)翻译策略。斯坦纳(1998)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翻译理论被牢牢束缚在直译、意译与忠实这一无果的争论之中。中国也不例外。早在古代佛经翻译之时,我国就已存在“文质之争”之争。民国时期,直译意译翻译策略之争更为激烈。(2)翻译标准。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Tytler)(1797)提出翻译的三原则:译文应该原文的思想一致,译文风格和类型应该与原文一致,译文应该与原文同样流畅。我国翻译家严复(1896)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两者有相似之处。(3)翻译中的客体与主体。西方翻译研究自施莱尔马赫之后,从过分关注微观文本这一客体,渐渐开始关主体:作者、读者等。奈达(1964)中提出了动态对等即功能对等:“译文对译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跟原文对原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大体对等”,关注译文读者的反映。80年代之前,中国翻译研究只关注文本翻译策略、标准等微观领域,强调忠实原文和翻译实践规律的归纳。80年代后研究者渐渐意识到中国翻译研究应该面向世界,应与世界翻译研究接轨,开始重视翻译主体、意识形态领域等对翻译的影响。(4)翻译的流派。20世纪西方翻译研究事业创立了众多的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翻译科学派、文化学派、操纵学派等等。(5)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西方存在应用翻译研究和纯翻译理论研究两种翻译研究方法,而我国翻译研究通常是应用翻译研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纯翻译理论研究。

四、翻译论文撰写所使用得语言问题

朱纯深指出中国国内翻译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在国际舞台上却很少能看到中国翻译研究的成果。根据许均、穆雷(2009)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中国30年(1978-2007)内共发表了8390篇翻译方面的论文。翻译方面的论文虽然很多,但大多是中文撰写发表在国内的刊物上。要让世界翻译研究了解中文翻译研究,让其听见中文翻译研究的声音,研究者应多用英文来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并将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

五、结语

中文翻译理论研究与西方理论研究有共性又有个性,同属于世界翻译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理论研究中合理的部分,结合中文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特点,构建中文翻译理论研究体系。中文翻译研究应涵盖所有的与中文翻译相关的研究,应包括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我们要用宏观的角度看中文翻译研究,使之不断的发展,立足于世界翻译研究舞台。

[参考文献]

[1]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4.

[2]Steiner,G.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Zhu Chunshen,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or Chinese-related translation studies:Defining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J].Babel,2004(4):332-345.

[4]许均,穆雷.中国翻译三十年(1978-2007)[J].外国语,2009(1):77-96.

[5]谭载喜.必须建立翻译学[J].中国翻译,1987(3).

** 作者简介:赵硕,男,博士后,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英语语言文学、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翻译等;杨艳卫,女,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英语教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0-0037-01

* 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高水平课程建设阶段成果、2016年国家留学基金项目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