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2-04 05:41:49
山西青年 2016年24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能力

王 娟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 娟**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学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高校毕业生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市场的要求,大学生就业、择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导致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就业压力。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些对策。

就业压力;原因分析;缓解对策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不振,而人们普遍对生活要求更高,大学生择业的价值尺度更加复杂,导致大学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1],导致许多自我心理调试能力不好的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影响到学业的完成,本文将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一些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

近十几年来,我国各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眼高手低,而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尤其是近几年来服务行业不断壮大发展,社会无法提供与大学毕业生人数相当的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导致部分学生就业困难,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2.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整体失业率升高

全球经济形势低迷不振,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许多小微企业生存艰难,甚至难以为继,社会无法提供足够多就业岗位,失业率上升,导致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我国的人口数量与发展极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尤其近几年的城镇化建设导致劳动力剩余人口越来越多,也预示着高失业率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二)主观原因

1.个人综合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但高等教育的改革却滞后于社会的需要。专业划分过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由于没有建立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新机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就得不到培养和发挥[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有了更多的要求,当前高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当前社会发展变化迅速,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却比较慢,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许多毕业生所学的东西走上社会以后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2.对就业择业的定位不准确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积极参加实习实训及社会实践,对社会行业性质和需求不了解,到了找工作的时候,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在择业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功利性。有的毕业生盲目从众,人云亦云,非要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有的只关心工资待遇,不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愿意到基层、农村或者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工作发展。这就导致了就业的不平衡,有些工作岗位几千上万人来竞争,有些岗位空缺却无人问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竞争。

二、缓解就业压力的对策

(一)调整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存在问题,导致学校设立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人力资源的市场状况不能有效地反馈到人力资源的培养中去,造成供需“两张皮”,这是一个结构性和全局性的问题。目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限,在专业设置上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迅速作出调整,同时,由于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高校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主动性。这就造成人才供需匹配率低,人才结构不合理[3]。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给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发挥高校的主观能动性,使高校能够积极应对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增加与专业相关企业的联系,适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增加学生实践实验环节课时量,培养出与社会、市场、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二)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在争取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应同时把好学生的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卡。不光要招录优秀学生,更要抓好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应确定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的平时考核,实习实践,拓宽素质教育方式和渠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光是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当收到重视,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了保障学生教育质量,学校还应重视引进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对已有的教师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以便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下,很多人形成了模糊的或不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会导致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模糊或有业不就。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帮助学生理清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注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适应性广,可塑性强,特别要注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保持旺盛的精神风貌,朝气蓬勃,积极进取[4]。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

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估个人能力与专业特长,建立合理的就业期待值,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从一年级开始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早做规划,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授学生就业技巧和就业礼仪,组织模拟招聘等活动,让毕业生在模拟情境中增强自信,提高技巧,帮助毕业生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五)开辟多种就业渠道

面对信息化、多元化的求职市场,学校不能坐等招聘单位上门招聘,应积极主动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通过招聘会、网络招聘、校友招聘等多种形式,来拓宽就业渠道。应大力宣传国家相关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学生到基层去、经济欠发达地区去建功立业。应利用好校友资源,多和各个省份的校友会联系,通过校友来为母校优秀毕业生提供一些工作机会和岗位。学校还可以利用学生实习的机会与一些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培养计划,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关注学生成才发展

国家应大力宣传,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正直、积极、向上的风气,尽力消除行业歧视,转变一直以来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才算就业的观念。家长应逐步转变观念,尊重子女的专业选择和就业选择,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担当意识。社会相关部门应配合学校做好相关的思想教育和政策扶助工作,减轻、减缓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关就业部门要积极进行制度改进和改革,使之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加简便易行,帮助大学毕业生扫清政策上的绊脚石,真正落实国家“把大学生合理使用起来,将会对经济社会和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当前在用人就业机制和管理体制上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必须抓紧改革”的精神,使大学毕业生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1]车文博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

[2]谭胜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观变化[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3]阮立华.试论高校扩招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王辉,侯建平.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就业观念[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G

A

** 作者简介:王娟(1983-),西安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能力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抄能力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