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明铎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明实录》人名考误九则
牛明铎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453007)
《明实录》共13部,约1600多万字,是明代历朝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奏章、批件等为基础,逐年、逐月记录各个皇帝的诏令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的官修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15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附于《明太祖实录》、景泰帝朱祁钰附于《明英宗实录》)、约250年间的大量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是学界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然白璧微瑕,其中亦存在着一些阙谬之处,爰撰短文,予以商榷,并求教于学界同仁。
1.“林正”、“郑蘭”:《明太宗实录》卷三一“永乐二年五月丙寅”载:“擢庶吉士林正……郑蘭……为给事中。”(第562页)
按:“林正”当作“林政”。 庶吉士是明代出现的一个仅次于一甲进士的高科名群体,一般来源于二、三甲新科进士。[1]林政也是考中永乐二年进士并被选拔为庶吉士的。查找现存记载有永乐二年进士的相关文献,并没有发现该科进士中有“林正”,但发现有“林政”。如《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三载永乐二年二甲进士 “林政,直隶江都县人。”[2]《皇明贡举考》[3](p202)、《类姓登科考》[4](p571)亦载林政为永乐二年二甲进士,“直隶江都”籍。可知,“林正”当作“林政”。
“郑蘭”当作“郑澜”。同样,在载有永乐二年进士的相关文献中,只有“郑澜”,而无“郑蘭”。如《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三载永乐二年二甲进士 “郑澜,福建闽县人。”[2]《皇明贡举考》[3](p202)、《类姓登科考》。[4](p678)亦载郑澜为永乐二年二甲进士,“福建闽县”籍。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六《选举四》也载闽县举子郑澜中永乐二年进士。[5](p131)可知,“郑蘭”当作“郑澜”。
2.“李燧”: 《明武宗实录》卷七三“正德六年三月甲子”载:“命……工部尚书李燧……充读卷官。”(第1609页)
按:“李燧”当作“李鐩”。据《正德六年进士登科录》载,充当该科读卷官的官员中有“工部尚书李鐩”,但没有“李燧”。[6]另据《明武宗实录》载,明廷于正德五年九月壬申“以李鐩为工部尚书”。[7](p1484)张廷玉《明史》卷一一一《七卿年表一》也记载了李鐩担任工部尚书的时间:正德五年九月——正德十六年四月,且在此期间并无他人任此职务。[8](p3441-3445)故“李燧”当作“李鐩”。
3.“洗尚文”: 《明武宗实录》卷七三“正德六年三月丁丑”载:“选进士……洗尚文……等三十三人,改翰林院庶吉士。”(第1623-1624页)
按:“洗尚文”当作“冼尚文”。查《正德六年进士登科录》[6]和《正德六年会试录》[9],无论是该科会试中式举人名单,还是该科进士名单中均无“洗尚文”,而有“冼尚文” ,是广东广州府学生,治《诗经》,会试第50名,殿试为第三甲第148名。又查《正德五年广东乡试录》,中式名单中也只有“冼尚文”[10],而无“洗尚文”。《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一○。[2]、《皇明贡举考》[3](p389)卷六均载“冼尚文”是“广东番禺县”人,中正德六年杨慎榜三甲第148名进士。雍正《广东通志》亦载:番禺人“冼尚文”先后中正徳五年庚午乡试榜和正徳六年辛未杨慎榜,为庶吉士。[11](p369、415)故“洗尚文”当作“冼尚文”。
4.“郑自璧”: 《明武宗实录》卷一四七“正德十二年三月甲辰”载:“选进士……郑自璧……三十四人,改翰林院庶吉士。”(第2880页)
按:“郑自璧”当作“郑自壁”。 查《正德十二年进士登科录》[12]和《正德十二年会试录》[13],无论是该科会试中式举人名单,还是进士名单中均无“郑自璧”,而有“郑自壁” ,是顺天府大兴县籍,治《易》,会试第6名,殿试为第三甲第97名进士。又查《正德八年顺天府乡试录》,中式名单中也无“郑自璧”,但有“郑自壁”[14]。《皇明进士登科考》卷一○[2]、《皇明贡举考》卷六[3](p402)亦均载“郑自壁”是“顺天府大兴县”籍,中正德十二年三甲第97名进士。故“郑自璧”当作“郑自壁”。
5.“石瑶”: 《明世宗实录》卷二四“嘉靖二年三月乙卯”载:“命……掌詹事府事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石瑶……为读卷官。”(第688页)
按:“石瑶”当作“石珤”。据《嘉靖二年进士登科录》载,充当该科读卷官的官员中有没有“掌詹事府事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石瑶”,但有“资政大夫掌詹事府事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石珤”。[15]另据《明世宗实录》卷一七载,嘉靖元年八月庚寅“吏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兼翰林院学士石珤奉敕告祭孔庙,事竣过家,以遭兄丧屡疏乞休。不允”[16] (p527); 卷四二载嘉靖三年八月丁酉“致祭先师孔子,遣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石珤行礼”。[16](p1090)也即明廷嘉靖元年八月至嘉靖三年八月间的吏部尚书是“石珤”,而不是“石瑶”。故“石瑶”当作“石珤”。
6.“康太和”、“王维祯”: 《明世宗实录》卷一七四“嘉靖十四年十月甲申”载:“改进士……康太和……王维祯……为庶吉士。”(第3786页)
按:“康太和”当作“康大和”。 查《嘉靖十四年进士登科录》,该科进士名单中无“康太和”,而有“康大和”[17],是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学生,治《诗经》,殿试为第二甲第九名进士。另,《嘉靖二十年会试录》载“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康大和”充任该科会试同考官,是“福建莆田人,乙未进士”[18],也即“康大和”为嘉靖十四年进士。《弇山堂别集》亦载“是岁(嘉靖十四年)并李机、赵贞吉、郭朴、敖铣、任瀛、沈宏、骆文盛、尹台、康大和九人策皆刻之”[19](p1570)。乾隆《福建通志》也载莆田县人“康大和” 先后中嘉靖十三年福建乡试和嘉靖十四年韩应龙榜。[5](p149、p219)故“康太和”当作“康大和”。
“王维祯”当作“王维桢”。 查《嘉靖十四年进士登科录》,该科进士名单中无“王维祯”,而有“王维桢”[17],是陕西西安府华州民籍,治《诗经》,殿试为第三甲第103名进士。另,《嘉靖二十三年会试录》载“翰林院检讨徵事郎王维桢”充任该科会试同考官,是“陕西华州人,乙未进士”[20],也即“王维桢”为嘉靖十四年进士。《皇明进士登科录》[17]、《皇明贡举考》[3]亦载“陕西华州”人“王维桢”中嘉靖十四年第三甲第103名进士。雍正《陕西通志》也载“王维桢”中“嘉靖乙未(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21] (p849)故,“王维祯”当作“王维桢”。
7.“王庭相”: 《明世宗实录》卷二一○“嘉靖十七年三月丙戌”载:“命……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王庭相……为殿试读卷官。”(第4337页)
按:“王庭相”当作“王廷相”。 据《嘉靖十七年进士登科录》载,充当该科殿试读卷官的官员中没有“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王庭相”,但有“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院事王廷相”。[22]另,张廷玉《明史》卷一一二《七卿年表二》载“王廷相”于嘉靖十二年四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嘉靖十三年二月“加兵部尚书”,嘉靖十五年四月“加太子少保”,嘉靖十八年三月“加太子太保”。[8](p3455-3458)也即,嘉靖十七年三月充当殿试读卷官的应是“王廷相”,其官职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故“王庭相”当作“王廷相”。
8.“严纳”、“王光升”: 《明世宗实录》卷五四四“嘉靖四十四年三月辛亥”载:“命……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严纳……刑部尚书王光升……充读卷官。”(8786页)
按:“严纳”当作“严讷”。 据《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登科录》载,充当该科殿试读卷官的官员中没有“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严纳”,而有“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严讷”[23]。另,《明史》卷一一二《七卿年表二》载“严讷”于嘉靖四十二年三月任吏部尚书,嘉靖四十三年八月“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四月入阁。[8](p3469)也即,嘉靖四十四年三月充当殿试读卷官的是“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严讷”,而非“严纳”。故“严纳”当作“严讷”。
“王光升”当作“黄光升”。 据《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登科录》载,充当该科殿试读卷官的官员中有没有“刑部尚书王光升”,而有“资政大夫刑部尚书黄光升”。[23]另据《明史》卷一一二《七卿年表二》载,嘉靖四十一年十月至隆庆元年四月期间只有“黄光升”一人任刑部尚书。[8](p3469-3470)也即,嘉靖四十四年充任读卷官的刑部尚书只能是“黄光升”,而不可能是其他人。故“王光升”当作“黄光升”。
9.“王作远”: 《明神宗实录》卷五四五“万历四十四年五月己丑”载:“以庶吉士……王作远……为简讨。”(第10343-10344页)
按:“王作远”当作“王祚远”。据《明神宗实录》卷五三八载,万历四十三年十月己巳日“发下庶吉士卷,大学士方从哲等再拟上卷,依原中进士甲第铨注翰林编修、简讨姜逢元、叶灿、陈玄晖、曾楚卿、缪昌期、李国、王应熊、冯铨、王祚远、刘鸿训、罗喻义、孟绍虞十二员”。[24](p10229)也即,依照庶吉士散馆考试成绩及原来所中进士甲第,“王祚远”当授翰林院编修或者简讨,也就有了万历四十四年五月的庶吉士散馆授职,以庶吉士王祚远为检讨,但被误作“王作远”。另据《明神宗实录》卷五五四[24](p10469)、五七○[24](p10725)、五七九[24](p10953)、五八七[24](p11244)所载,“翰林院简讨” 均为“王祚远”,而非“王作远”。故“王作远”当作“王祚远”。
[1]郭培贵.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J].历史研究,2011,(6).
[2]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M].台湾:学生书局本.
[3]张朝瑞.皇明贡举考[M].续修四库全书本.
[4]盛子邺.类姓登科考[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郝玉麟,谢道承.福建通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正德六年进士登科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7]费宏等.明武宗实录[M].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校勘本.
[8]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正德六年会试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10]正德五年广东乡试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0.
[11]郝玉麟、鲁曾煜.广东通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正德十二年进士登科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13]正德十二年会试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14]正德八年顺天府乡试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0.
[15]嘉靖二年进士登科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16]张居正等.明世宗实录[M].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校勘本.
[17]嘉靖十四年进士登科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18]嘉靖二十年会试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19]王世贞.弇山堂别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0]嘉靖二十三年会试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21]刘于义、沈青崖.陕西通志[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嘉靖十七年进士登科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23]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登科录[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24]叶向高等.明神宗实录[M].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校勘本.
[责任编辑:郭昱]
按:《明实录》是一部编年体巨著,记载了有明一代自建国至天启年间的国家大事,是研究明代历史最丰富、最系统的一部历史文献,对了解和研究明代历史起着其他文献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自1930年始,在胡适的支持下,由傅斯年先生亲自挂帅,组织了一个有关《明实录》的校勘团队,持续奋战了30年,最后在著名学者黄彰健先生的主持下,利用73种版本和部分他校完成了对《明实录》进行校勘的重要阶段性任务,为明代历史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此书的校勘工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进行下去,比如利用大陆现存的、原来未曾使用的一百余种《明实录》进行版本校,继续开展更为广泛的他校,对《明实录》进行标点和分段,以及做文献学上的研究和分析等。承蒙国家社科规划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继续进行整理和研究《明实录》的工作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明实录》整理与研究,13&ZD090),并交由我牵头的团队来承担。课题组成员也深刻意识到了此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在开展项目研究的近三年中,取得了若干阶段性成果。今在《殷都学刊》本期发表的4篇文章,主要是上下文校和他校中取得的部分成果。目的在于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以使此项工作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中国明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前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炳文教授
2016-07-1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实录》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090)阶段性成果。
牛明铎(1975-),男,河南长垣人,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在从事明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