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戏剧性的善与普契尼悲剧性的真

2016-02-03 22:51吴晓婷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山西太原030012
黄河之声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普契尼戏剧性咏叹调

吴晓婷(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莫扎特戏剧性的善与普契尼悲剧性的真

吴晓婷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歌剧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歌剧是单个声乐作品的综合与升华,凝聚了作曲家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表演、舞台编剧的动态美等,我们作为演唱者要想更好地诠释作品,就要知道不同时代的作曲家他独有的艺术审美、个性的风格等等特点。本文从莫扎特歌剧中音乐的戏剧性、皆大欢喜的结局与普契尼歌剧中音乐的悲剧性、死亡结局这几点进行比较,研究两者的不同之处。

莫扎特;戏剧性;普契尼

歌剧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歌剧是单个声乐作品的综合与升华,凝聚了作曲家的思想、艺术家的创作表演、舞台编剧的动态美等。对于完成歌剧的声乐演唱者来说,在演唱歌剧作品时,科学、熟练的演唱技巧对于作品的内容完整的展现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如果我们只重视演唱技巧,忽视对作品风格的研究,就会给人感觉的是千篇一律、空洞乏味的重复。所以,只有对每个时代的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及特有的审美要求、风格特点等很好的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的驾驭作品。

就莫扎特和普契尼两位作曲家歌剧作品来说,莫扎特的音乐简洁、明快,歌剧中音乐气势宏大富有戏剧性,表达一种善良的美好;普契尼的音乐凄美、感人,音乐的戏剧性和抒情性并存,表达一种真实的悲剧现实写照。

一、莫扎特的戏剧性与普契尼的现实性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歌剧的巅峰代表人物之一。18世纪受启蒙思想与狂飙运动的影响,在歌剧创作中追求自由、平等的观念,音乐宣扬了自由现实主义精神。莫扎特创作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歌剧,从音乐旋律上是天真悠扬的美感,并带有音乐的戏剧性;结构上严谨,注重传统的平衡方整结构;明朗的风格,并赋予浓烈的古典主义韵味。戏剧性的表现力是莫扎特一贯的特色,通过音乐本质的戏剧性提升了歌剧作品的戏剧性,从而使歌剧的戏剧性得到进一步升华。比如《伊多曼纽》中十四首咏叹调中有十二首是以奏鸣曲式写成的,曲式相当的复杂,音乐形象有着明显的对比冲突。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独唱咏叹调以不再是主要地位,重唱的比例加大,占有一定的主要地位,重唱这一演唱方式传递了歌剧的戏剧力量。在创作《唐·璜》时,他把音乐对抽象概念的描绘与戏剧对细节上的表现生动结合起来,使得他的歌剧音乐中充满生命力的交响化倾向。

普契尼带领意大利歌剧进入到了一个“真实”的盛世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极一时的浪漫主义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真实主义”的歌剧流派占据了主导地位,要求创作能够真实的表达人物情感及生活窘态的作品。这种歌剧不同于以往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通常从日常生活中材取,并以夸张的情绪和紧张的戏剧情节结合起来进行创作,音乐富有华丽的抒情曲调,并表达出自然的感情。“普契尼的真实主义表现在他从朴素平凡的市民生活中找到了激动人心的情节,他抓住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之情,带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同情之心。”①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是艺术特色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成果。普契尼是走在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前端的先锋代表人物。

二、莫扎特角色形象各异,普契尼悲剧女性形象居多

(一)莫扎特音乐人物形象各异

启蒙主义“返回自然”的思想要求精致而不做作,世俗而不低俗,莫扎特的音乐平民化,解放了个性、创作上有了自由的空间,他把贵族典雅细致与世俗艺术结合起来,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莫扎特打破陈规,歌剧中的主要角色不再以贵族为主,而更多的是平民。莫扎特在作品中加入民主、平等、自由的观念,故事情节同情并且赞扬平民阶层。他用精彩纷呈的咏叹调,及丰富多彩的重唱形式对小人物进行塑造。例如:贵族和平民对爱情的理解,在歌剧《女人心》中,我们可以从贵族女性角色,多拉贝拉的咏叹调《爱情是窃贼,爱情是毒蛇》,和平民女性黛丝碧娜的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这两首经典之作更透彻的理解到贵族渴望爱情,也害怕爱情;善良的平民渴望真爱,但又不轻易付出真爱。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何处寻觅美好时光》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伯爵夫人罗西娜的经典曲目,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将来临》是平民姑娘珊娜的经典唱段,每首作品调性变化多样,细腻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莫扎特所要塑造的主要角色。

(二)普契尼悲剧女性形象居多

较早的意大利歌剧主人公形象以男性为主,而普契尼独爱女性角色,从他的经典歌剧作品的名字:托斯卡、图兰朵等都预示出主人公不再是男性。而且普契尼对社会底层的年轻女性十分同情,他喜欢写小人物,也只想写小人物,喜欢把她们的悲惨命运都活生生的记录下来,歌词及旋律当中都透露出她们对现实生活无奈,而且无助,死亡是她们的最后归宿。他的构思是一种艺术程序,“让女主人公死去”更好地捕捉到剧情的高潮点,震撼聆听者的心灵。如:《群妖围舞》忧伤而死的安娜;《埃德加》落幕于菲德利亚被情敌刺死;《蝴蝶夫人》女主人公巧巧桑用利器自杀。等等的这些女主角的悲惨结局,我们可以看出普契尼几乎把女主角与死亡画下了等号。在他的一生创作的的12部歌剧中,8部是死亡结局,可见普契尼笔下大多数都是以女性角色为主的故事情节来创作的,其中尤以悲剧女性形象居多。

三、莫扎特是纯真善良的代表,普契尼是真实悲惨的代表

(一)莫扎特——纯真善良,最终皆大欢喜

他的歌剧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纯真善良是对他个人的概括,也是对他创作的作品风格的最终概括。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我们感受音乐的朴实、亲切;也能感受他的天性幽默、活泼。他的歌剧和他的其它体裁的作品一样,也给人一种天真和无邪的感受。虽然在他的歌剧中,也有描写黑暗、痛苦、悲伤、愤怒,但最终悲都能转化为喜、恶都能改为善,哀怨都会消失,和平与宁静相伴。他的歌剧内容通常以善恶的两极分化和对真挚爱情的渴求为主线,让人们获得大众化童趣的轻松快乐。没有精神痛苦和内心冲突,纯真善良给大家指引了正面的方向,皆大欢喜的结尾是莫扎特歌剧所特有的。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当中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最终以第三阶层使伪善荒淫的伯爵出丑结束,音乐场景是轻松愉悦的,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欢愉。歌剧《魔笛》王子塔米诺受到夜女王的欺骗,在经历了重重考验后,揭穿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从莫扎特的歌剧我们可以看到悲都能转化为喜、恶都能改为善,哀怨都会消失,和平与宁静相伴,皆大欢喜是最终结局。

(二)普契尼——永恒爱情的主题,最终悲剧落幕

爱情是普契尼歌剧中永恒的主题。真实主义思潮影响了普契尼对歌剧素材的选取,平凡的市民生活是他的题材来源,剧情都是以永恒的爱情主题开始,死亡的悲剧落幕,音乐在抒情当中带有凄美,悲剧色彩塑造了柔弱的、不幸的女性,暗淡、悲切、伤感、哀怨的情绪是普契尼对悲剧下的女性的情感的真实体现,悲剧性高潮是歌剧的顶峰,也是最终的落幕。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绣花女咪咪性格天真,向往纯真的爱情,最终悲剧的命运还是无法逃脱,死在爱人怀中结束;富有异国情调的歌剧《蝴蝶夫人》,对爱情忠贞不渝却被遗弃的巧巧桑,几经波折后,拔刀自尽是她最后的结局;歌剧《托斯卡》中历尽艰辛的去救自己的爱人却失去真爱的托斯卡,最终还是纵身一跃为了爱情忠贞不渝而选择了自杀。普契尼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不幸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悲惨写照,她们的故事都是因爱而起,最终以死亡的悲剧落幕。

注释:

① 张承谟.西欧十大名歌剧欣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419.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4]王佳.谈莫扎特的歌剧及其特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报,2009,1.

[5]柳良.音乐之旅:带你走进音乐圣殿[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12.

猜你喜欢
普契尼戏剧性咏叹调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以《艺术家的生涯》中唱段《漫步街上》为例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咏叹调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老李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