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后中国航空建设协会述论

2016-02-03 06:58文/熊
山西档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救国分会总会

文/熊 斌

抗战前后中国航空建设协会述论

文/熊 斌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在“航空兴国”、“航空救国”思潮勃兴背景下组织成立,是国民政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而成立的航空组织,人员构成以政府人士、军界要员与社会名流为主,总会、分会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并号召各界积极支持航空建设、宣传航空救国思想、普及航空知识与筹募捐款,一定程度支持了抗战。然而,受强迫征募、管理不善、执行不力等因素影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抗战前后;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组织结构;航空救国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军步步紧逼,有识之士强烈意识到发展航空业的重要,由于民间与政府的重视与推动,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得以成立及发展。

一、成立缘起与组织架构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由中国航空协会和全国航空建设协会合并而成。1933年1月1日成立的中国航空协会系“民众团体性质,侧重于会员之征求”,[1](p序言1)工作偏重募款、购机以“辅助政府扩充空军之用”。1933年5月20日成立的全国航空建设协会则是“政府机关”团体,侧重于“党政军警及各机关公务员飞机捐之征收”,以“集合全国官方力量,努力于航空建设”为宗旨。[1](p序言1)

鉴于两会性质业务上的交叉重叠较为严重,行政院为“集中全国航空建设之力量”,特在第273次行政会议上指令两会合并。[2]1936年9月16日,几经波折重组而成的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正式成立,设会长一人,委员若干人,均由行政院聘任;会长在委员中指派常务委员五至七人,并在常务委员中指定一人担任主任常务委员;同时设总干事一人,干事若干人,[3]后增设秘书一人。蒋介石对此会十分重视,并亲任会长。在业务范围上,“不仅以办理征收党政军警各机关公务员飞机捐一事自限,而尤注重于会务区域之扩大,会员数量之增加,激发民众,对于‘航空救活’之热忱,与夫倡导学习飞行及航空教育之推广等”。[1](p序言1-2)

会费方面,个人社员分三种,普通会员年费二元,军警及学生减半,特别会员十元,名誉会员五十元,永久会员须一次缴足五百元以上;团体会员年费则在五十元以上。为吸纳更多资金入会,章程对入会门槛要求甚低,规定“凡属中华民国国民,由会员二人之介绍,经会长之许可,照章纳费者”皆可为会员;团体会员以合法团体为前提,经会长同意即可加入。为保证经费合理使用,总会还厘定了严格的财务编制审查制度,规定各种捐款、会费及基金须专用于航空建设,非经总会议决与行政院核准不得动用。[3]

会址方面,受日军侵华战事的影响,先后几易其地。1937年11月21日,迁至汉口前日清公司旧址三楼,12月17日移至衡阳,1938年3月5日又迁回汉口旧日租界办公。

二、分会建设概况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成立后积极筹建省市分会,分会以“集中全省或全民众力量协助政府发展航空建设事业”为宗旨,自我定位为“承上起下之机关,握全省市及海外华侨居留地本会会务之枢纽”,并按会务分甲、乙、丙三等。[1](p序言2,21、63)中国航空协会先后设立苏湘赣豫闽浙六省分会,除东北四省因日本控制而未设外,甘、陕、川、鄂、滇、粤、桂、皖、冀、察、晋十四省及海外各埠也进行了筹设,总会还选派人员前往接洽办理。为让会务“收指臂之效”,总会要求各省市成立分会时“务须与总会尽量接近”。[2]在中国航空协会各省市分会基础上,总会先将江浙赣闽湘蜀豫分会“加以整理”,后又增设沪、鄂、皖、陕、粤、黔、滇、绥、鲁、察、青海、宁夏、南京、青岛等十四省市分会。截至1938年4月,受战事影响,上海、察哈尔、青岛、南京、绥远、山东等六分会暂停。抗战结束时,全国各省市共18分会。[1](p序言2)

筹设海外分会、寻求侨胞支持是总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得到了国外华侨的积极响应。如越南南圻、北圻、高棉等地侨胞就对发展中国航空建设“极表赞同”,努力筹建分会以“谋航建事业之扩大与发展”。截至1938年4月,国外共成立分会36处。[4](p91)如此,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相对完善的统辖体系,为分会运行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三、主要活动

为推动航空建设实现“国家近现代化,湔雪国耻,复兴民族”之重任,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积极号召筹募航空捐款、组织献机运动,宣传航空救国思想,向民众普及航空知识,进而推动民航的发展。

(一)筹募航空捐款,组织献机运动。为募集资金,总会颁定《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捐款奖励办法》,按捐款数额多少给予不同奖励,如独立捐款十万元者可以捐款人姓名命名一架飞机。[5](p188)海外华侨捐款作为航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总会因此期望海外侨胞“继续捐机救国”。在总分会努力下,从1937年9月中旬至1938年4月底,总会共收捐款会费及利息为569.983011万元,每月平均数为29.2290万元。以征收标准而论,尽管约为“过去三分之一”,但“征收与前会之比,实已增高甚多”。[1](p155)截至1941年,华侨共捐机217架。[6](p417)1941年7月7日至9月30日,重庆各界捐款40余万元。截至1943年2月12日,重庆各界捐款购机5架;4月22日,第二次献驱逐机10架。[7](p182)这些捐款购机与献机运动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空军,为坚持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宣传航空救国思想,普及航空建设知识。总会明确规定,应“使民众了解‘航空救国’之意义,俾民众得能认识军用航空在战争上所占之重要位置,与保障其自己生命财产最有力之工具,及其对于军用航空之关系,激发其爱国之热忱,踊跃捐助,俾能协助政府发展航空。”要求宣传:“空军是我们救国唯一最可靠的力量”、“无空防即无国防”、“要保护我们的疆土,必须努力建设航空”、“要保全战时状态、城市与我们的生命,必须努力建设航空”。同时还规定“社员有宣传航空救国之义务”。相关宣传自然有助于激发国人捐款献机的热情。

为普及航空建设知识,总会拟定《民众航空月刊出版办法》、《童子军航空手册编印办法》与《民众航空读物及图表编制办法》,强调“内容要注重于灌输民众一般航空知识”,出版蒋委员长及航空界各领袖航空言论集、军用机之种类及其效用、中国航空简史等等。在分会方面,四川分会成立航空时代社,出版《航空时代》半月刊,上海分会在市中心区会所内举办航空图书馆及陈列馆,每逢星期日及例假休息日开放。

(三)推进民航事业发展。《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总会发展会务三年计划纲要》规定:“除经征公务员飞机捐悉数解缴财政部外,所有各分会征募会员之款,采取‘取诸于会员者用诸于会员’之原则,至少二分之一归各分会自行施用于民众航空建设事业。”同时要求重视民间飞行训练,特别颁定飞行社新章程、法规及预算书呈请行政院核准,改组后的中国飞行社“以鼓励全国人民研究飞行学术,练习飞行技能及协助政府推进航空事业为宗旨”,并厘定了《中国飞行社章程》与《中国飞行社社员入社规则》,内设飞行训练班“随时随地训练国民航空技能”。四川分会还积极订购滑翔机以“提倡与鼓励人民对航空之热烈兴趣”,同时筹设飞行分社,举办航空轻工业。这些举措对民航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推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仍希望分会唤醒国人“发展民航”。

四、中国航空建设协会之评介

从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成立过程、人员构成及主要活动可以看出,它“由政府提倡设立的,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府机构”。由于抗战前“没有怎么活动”,“许多人还不很知道他”,抗战时期则“在国内外筹款购买飞机,对敌作战,成就了不少的功绩”。[20]捐款献机运动作为爱国抗敌的直接体现有力地支持了抗战,航空救国思想的宣传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航空知识的普及、对民航事业的推进无疑为民航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然而,总会及分会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宣传效果比较有限,民众参与度相对较低;强制征收飞机捐也挫伤了公教系统的积极性。行政院要求公务员、在校师生集体入会并按月缴纳会费、飞机捐,此举带有极大强迫性,其效果自然不甚理想。1937年2月,经查有“全未解缴之中央暨地方一百零九高级机关汇列清单”,催缴函高达二千八百余件。[4](p149)截至当年6月,河南审计处公务员飞机捐仅130.65元。[9]每年新旧交替之际,新旧任相互推诿也导致各机关飞机捐经常出现“欠缴情事”,“旧任以为既己去职,可以倖免,新任则以为旧任经办,诿不负责”,因此影响捐务“实非浅鲜”。有鉴于此,司法院不得不三令五申:“已解未清之飞机捐款,专案移交,不得遗忽,新任接受时,对前任经办之机捐,须切实负查核清理或追补之责”。尽管如此,邮票代替、故意拖延、执行不力等现象在各省市仍不断发生。与此同时,加剧的通货膨胀决定了会费捐款有限的中国航空建设协会举步艰难。

(本文系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最终成果,项目编号:Q2014-050;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面上项目“以史为镜,鉴往知来——运用‘口述校史’体例探索民航飞行员通天之路”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2012-0)

(责任编辑:元 木)

[1]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总会.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总会工作总报告[G].1938.

[2] 航空协会归并问题[N].申报,1934-02-04.

[3]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章程[J].福建省政府公报,1936,(635).

[4] 赵大川.中国对日空战画史[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5.

[5] 方雄普.华侨妇女旧闻录[M].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6] 王秀鑫,李荣.中国20世纪全史第5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7] 彭承福.重庆人民对抗战的贡献[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8]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重庆分会三十五年扩大征求会员运动宣传纲要[Z].重庆市档馆,0061-0015-03509.

[9] 审计部河南省审计处公函[J].审计部公报,1937,(3).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Aviation Association in the War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Xiong Bin

K269.5

A

1005-9652(2016)02-0178-03

熊 斌(1981—),男,四川仪陇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救国分会总会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
半盏——第四话:别急,总会吃腻的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陈埭镇同乡总会
画与话
[ 再见,在也不见] 相识总会再相逢
分会风采
黑马会喜事不断上海、泉州地方分会,房地产行业分会成立
2014,中外散文诗学会上海分会谱写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