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瑶 刘 娜
论科研手稿档案的编研
■翟瑶刘娜
科研手稿档案是科研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科研手稿档案在宣传档案文化、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简要介绍了手稿档案编研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科研手稿档案编研流程
科研手稿档案是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亲笔撰写的原始记录,是我国科技界的宝贵财富,反映我国相关领域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反映了科学家们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在弘扬档案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科研方面的论文手稿、文章手稿、著作手稿、实验记录、手绘图纸(画)、工作报告手稿、授课讲义手稿、科研工作笔记、交流科研事宜的书信等。科研手稿档案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原始性。科研手稿档案是科研人员的科研思想、研究过程的原始记录。
二是唯一性。科研手稿档案形成的时间、地点、撰写者及撰写的文字内容决定了其唯一性。
三是学术珍贵性。一方面,手稿内容的科研水平越高手稿越珍贵。另一方面,手稿的撰写者越是知名科学家的手稿越珍贵。由此看来,手稿内容的科技含量和撰写者的科研水平与知名度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手稿的重要程度和价值。
(一)确定主题和展示形式
1.确定主题
科研手稿档案编研主题确定需考虑几个条件:一是可收集到或可用的手稿档案的数量和内容;二是编研工作的时间、人力和工作量;三是编研成果的宣传环境和时代需求。
科研手稿档案编研主题的确定可有以下几个主线:一是以手稿的形成者为主线,可是多人或一人,例如2000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手稿》一书,该书收入了钱学森1938-1955年在美国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时的大量原始手稿,按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工程科学等研究方向分类,对每篇手稿进行了详实的介绍。二是以事件为主线,将事情发展过程或几个重要方面概括为某个主题。三是人物和事件结合,以特定历史时期或事件中的人物的手稿档案内容为基础确定主题。
2.确定展示形式
科研手稿档案的展示形式多样,选择性较大。可根据实际需求和手稿的收集情况来选择和确定。有展览、图册,载体形式可以是实物仿真件、扫描图片的印刷品、电子图片等。仿真件一般放于展柜中,便于安全保管。展览、图册等平面印刷品的制作需要将手稿原件扫描至少300dpi的图片才能保证印刷效果。
(二)档案材料收集和鉴定
1.档案材料收集
科研手稿档案的收集工作是后续工作的基础,收集材料的数量、含金量都直接决定科研手稿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收集的范围和途径:收集范围和主题的确定这两项工作可相互交叉,在收集过程中根据可收集的手稿档案材料来确定主题,或以根据已确定的主题来确定收集范围。收集的途径可以是现有档案馆馆藏,还有科研机构中保存的手稿档案资料、科研人员或家属、学生、同事手中保存的手稿档案资料等。
2.档案材料鉴定
这项工作是手稿档案的编研与其他类型档案编研工作内容的最大区别,是手稿档案利用编研工作的基础和基本要求。此项工作可在手稿的收集过程中开展,或在收集工作完成之后再开展。
(1)鉴定对象
书写内容为科研工作的手写稿,包括直接书写在纸质、相片等载体上的手稿原件,以及复印件、复写件。
(2)鉴定内容
主要包括:撰写者、撰写时间、撰写地点、撰写背景和意义等。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对撰写者的鉴定,它直接决定手稿的价值和能够被利用的程度。著名科学家的亲笔手稿从内容上讲可以用于学术研究,从形式上讲可以用于展览、图册、学术研究等,而科研内容或学术思想属于科学家,但非科学家本人亲笔撰写而是由他人誊抄的手稿只能用于学术研究。
(3)鉴定者
鉴定者的选择标准为是否有能力判断手稿的书写者,即在直接察看被鉴定的手稿而不需参考其他资料的情况下能够直接判断手稿书写者的人,可以是手稿撰写者的亲属、同事、秘书、学生、撰写者生平传记的研究者等。在手稿的撰写者不明确的情况下,可先根据手稿内容确定可能的撰写者,再选择最熟悉撰写者的人作为鉴定者。对于鉴定难度大的可由多位鉴定者共同鉴定。
(4)鉴定结果审核
仔细了解鉴定过程,检查鉴定结果,对有异议或明显错误的及时与鉴定者沟通或重新鉴定。
(5)鉴定结果记录
对鉴定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鉴定结果包括:撰写者、撰写时间、地点、撰写背景和意义等。相关信息包括:鉴定者姓名、身份、联系方式等。应重视一份手稿有多人手迹的情况,特别是一份手稿中只有一页或部分页是某人手迹、一份手稿中只有签名和日期为某人手迹、一件中文字和绘图分别是不同人的手迹等情况。
(三)档案材料选择和编辑
1.档案材料选择
选材是指选择手稿的过程,主要以所选主题和成果展示形式确定选材标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手稿的撰写者的科研成就;第二,手稿内容的含金量;第三,手稿是否是原件。前两者是最重要的选材要素,知名科学家的代表作的手稿自然是更加珍贵,例如数学家陈景润代表作《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手稿,这篇论文中陈景润将200多年来人们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这份手稿因是陈景润的亲笔并且内容含金量高因而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科研手稿档案。
2.档案材料编辑
(1)手稿图片编辑
手稿图片编辑是指对手稿展示的内容进行编辑,这是科研手稿档案编研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手稿页面的选择。根据展示的场地大小和实际需要来选择。一般页数较少的可以全部选择,页数较多的可选择首页、尾页和中间页中内容和品相、画面、颜色都较好一些的少量页面。
第二,手稿页面的处理。对于扫描图片的处理,应在最大限度保证原始性的前提下进行略微的处理,例如适当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去掉部分特别影响阅读效果的污点等。关于图片的裁剪,尽量不要直接裁剪成方形,特别是手稿原件页边有破损或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尽量保证原貌会更加有助于展现档案的历史魅力,更有年代感,增加可读性。
(2)手稿的文字编辑
科研手稿档案的文字介绍是手稿编研的灵魂,手稿的价值是通过文字描述体现出来的,可以说文字描述的准确、深入程度直接决定了读者对手稿价值的判断。
手稿的文字介绍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手稿形成年份、名称、全文总页数;手稿相应的论文发表或著作出版的时间、刊物名称、刊次等情况;手稿的撰写背景和主要内容、科研影响和意义、获奖情况等。值得注意的是,对英文手稿的题名翻译一定要慎重、严格把关,力求准确、专业,例如数学家陈景润著名的“1+2”手稿有两种翻译:一是《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二是《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前者更专业、准确。
在介绍手稿的同时,往往还需要对作者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可包括:姓名、科研领域(例如“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等),出生和逝世年月、出生地、籍贯,逝世时间,教育背景、学术身份(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学术地位(某方面的奠基人、创始人、创建者等)、所任职务、科研成果及相应获奖情况,代表作及获奖情况,个人科研荣誉等。
撰写手稿和作者简介时应尽可能选择可靠的资料来源作为的参考,例如科学家传记、权威、专业的杂志、报刊、网站等。另外,由于科研手稿内容的专业性,请专业人员(例如作者本人或其同事、学生、家人)审核文字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
(3)校对
科研手稿档案的编研成果在制作印刷前的校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校对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细化,最好拟写一个校对大纲,编研内容越多大纲应越细。校对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图片编辑、文字编辑、设计排版情况等几个方面,其中文字校对是重点。
文字校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深校对,也就是说每一处文字简介都与其参考来源内容进行核对,避免复制或参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例如:某份科研手稿的文字简介中有对其发表的期刊、获奖情况的描述,那么在校对时就有必要将这部分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章的期刊和获奖奖状上的信息进行核对。这种校对应由文字编辑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亲自完成。二是浅校对,也可理解为是“读者型”校对,即对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等进行校对,这种校对工作可以由文字编辑工作者本人及其他人承担。校对的方式有逐字大声朗读、默读等。
(三)设计制作成品
1.设计风格选择
科研手稿档案既是档案又是科研成果,其编研成果的设计风格应尽可能以稳重、大气、历史感强为主。色调的选择可有正红色、黄色、深蓝等。以展示手稿为主的编研成果应尽可能突出手稿页面的全貌,方便读者阅读。
2.印刷纸张的选择
图册、画册等小型印刷品的纸张,尽可能选择环保纸,价格稍高、不反光,要比铜版纸的印刷效果更有历史感和厚重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