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黎林峰
“数字城管”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新形态的当下,“数字城管”的未来在何方?
曾澜介绍说,数字化城管是本世纪初我国城市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创新的典范。2004年以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为起点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住建部推动下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试点,建立了数字城管的标准体系,并陆续转化为国家标准;研制了数字城市管理的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了覆盖不同类型城市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的组织体系;因地制宜地从管理理念、体制机制、业务流程整合和运行制度等方面探索了符合我国实际和发展阶段的城市管理难题的解决途径;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城管部门与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与制度,创新了城市绩效管理的模式,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且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制度化,分别纳入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园林城市评比指标体系。
曾澜表示,“十二五”我国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以宽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其空间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迅速发展。“数字化城管”的发展需求和技术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需求和更加优越的信息支撑环境,迫切需要拓展和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应用领域和水平。
曾澜认为,目前的主要需求一是,需要加速从城市管理的信息平台向政府综合管理平台拓展,并与政府规划、管理、决策和服务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业务融合,促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精细化发展;二是,以人为本,由管理为主向社会化服务为主拓展,管理与服务并重,提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监管水平;三是,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改善政府信息资源服务,面向大众信息消费,创新应用服务模式,支持产业发展。
曾澜表示,特别是结合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势,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数字化城管在管理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密切结合的传统,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再创辉煌。
曾澜认为,其中拓展的途径之一是:在数字化城管基础上做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途径之二是:面对城市发展新阶段的突出问题,发扬数字化城管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传统,拓展城市精细化化管理的业务应用,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基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