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滨
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固定宽带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绝大部分行政村。互联网的的确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不管你身在城市,还是农村。而将互联网更好地应用于城市管理中,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让人更为关注。
如今,“互联网+”的概念经常被提及。专家解释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物联网是较早提出的一个概念,有关行业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行中。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物品的网络,物联网之于城市生活最直接当是可以获取物品信息,从生产、供应商、销售商、质保我们都可通过数据传输一目了然。比如,我们去超市购买有机蔬菜,可通过扫码,获得该物品的所有信息。当然,物联网不止这些,在能源、机械、环保、金融等行业都有广泛应用,而“互联网+”计划的提出,无疑对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再说说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内涵里,包括了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大数据、物联网等多个环节。智慧城市的建设与“互联网+”计划的推广,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从管理的角度讲,“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一词,也含有“智慧管理”的含义。“互联网+”中的“+”就是跨界,就是重塑融合。将“互联网+”应用于城市管理,必将更加智慧。以智能交通为例,如今我们的交通主要面临四大问题:拥堵、污染、交通事故和公共安全的管理。将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相融合,我们就可轻而易取的做到智能车辆违章查询、在线购票、智能导航、智能停车管理、轮胎管理、节能减排,选择公交出行还是地铁出行,实现有效避让等等。
“互联网+”对城市监管平台的搭建也有积极意义,可让市民真正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中。在某市就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所有的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简单下载一个微信就能加入城市管理行列;以迅捷沟通、极致简洁的方式,使各成员单位、上级领导、一线人员都能互联互动;让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对管理事件开展“大众点评”,形成舆论监督;建立便捷的城市管理问题投诉、解决渠道,通过城管监督平台一个入口,互联城市各职能部门,解决城市管理的相关问题,使该平台成为城市管理信息共享的“入口”。 在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中,一个区配有700多个监控探头、近160名网格员对城市管理问题进行全方位监控、受理、派遣和处理,各职能部门单靠人力巡逻,容易出现监管盲点,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而群众发现身边的城管问题又难以准确、及时反映到相关责任部门,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城管工作始终得不到政府与民众的认可。“互联网+城市管理”新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这一看似“两难”的问题。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可以结合城管工作面向广大群众的特点,拓展微信公众账号的服务功能,将该平台打造成公众咨询、交流、投诉、建议的沟通平台。城市管理,绝不能仅仅靠“城管”,市民才是城市管理真正的主人,正如标语上所说的“城市美丽靠大家”。
“互联网+”除了电脑这一主要载体外,手机也是重要载体。据统计,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因此有关媒体呼吁:要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应当重视手机网民的需求。手机网民的需求有哪些?
与手机网民利益最相关的是电子商务。如今淘宝、京东、当当、微商等手机客户端与顺丰、圆通等各个快递公司,已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电子商务团体。
城市管理以人为本,在信息时代,人们对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更高。作为担当城市管理角色的政府,应首先做出反应。如今人们更多通过手机获取信息,那么政府门户网站的APP设计便成为重中之重了。有专家提出,在城市管理APP的功能设计方面,可以设置旅游、交通、气象、市民生活、环保、反馈回复等板块。通过旅游板块,各景区可以推送当日景区天气情况、预计接待能力和人流量实时情况等重要信息;通过交通板块,市民可以了解停车位情况等情况,助力缓堵保畅;通过气象板块,可以实时更新各PM2.5监测站空气质量情况;通过市民生活板块,人们可以了解道路施工信息等;通过环保板块,市民可以对违法排污、噪音污染、毁坏林木等问题进行举报和上传证据;通过反馈回复板块,可以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专家所言,也是“互联网+”在城市管理通过手机这一载体的具体应用。
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习总书记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