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一飞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创新
黎一飞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本文针对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展开探讨,对高师声乐模式的创新作了详细的论述,并给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建议,以期能为高师声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创新
高师声乐的学生与其它音乐院校的学生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决定了高师声乐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创新,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就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相应有效的创新对策,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歌唱是一门艺术,是对唱词旋律的走动、延伸及扩大的一种生动表现,是音乐对语言的动感表达。因此,要切实保证教学的科学性、适宜性及高效性,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1]。“以说带唱”是指在强化学生语言训练过程中逐步向歌唱环节转化,通过大量的语言训练,在保证发音标准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大量的“说”之中培养自己话音的质感,找准自己的最佳音色,这种音色实现语言与歌唱之间最正确、最自然、最生动的转化。如若男声部学生在音高达到换声区,甚至换声区以上仍能通过“说”机能的启用来歌唱,辅以假声融合,“以说带唱”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highC”之王帕瓦罗蒂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是因为他为人推崇的C3饱含着轻机能假声色彩,并且自身的话声质感也生动地传递出来。
声乐教学常通过“打哈欠”来打开喉咙。人体“打哈欠”的时候,喉结自动向两边分开,所处位置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很容易忽视“打哈欠”这一环节,或者通过压低喉位的方法来“打哈欠”,喉咙受到压迫,声音处于低下位置、导致音色难以集中、延伸,表现为暗淡靠后。为了师生误解误用“打哈欠”一环节,可以培养和提高题目的“吸着唱”意识。如果仔细体会,我们不难发现,人体正确吸气时,腔体依次自然地吸开,气道开始舒展,并且上下贯通,喉结向下自然浮动,鼻盖和口盖兴奋上提。向下自然浮动这一动作避免了有意地撑开喉头,实现自然吸开,发声的时候,喉外肌不会对声带、甲状骨造成勒挤,这就为声带的自然振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3]。
在强化一年级学生“说”机能训练这一阶段中,通常会因为寻找音色而引发一系列的喉肌问题,如喉肌用力、挤卡等。因此,在二年级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吸着唱”意识,喉咙在吸气的作用下自然松开,促使喉外肌放松。在喉外肌放松的基础上进行歌唱练习将会出现明显的“贝诺里氏”效应,被动吸靠喉内声带,这样得到的效果便是“唱在气流上”,保证发声机能状态的正确性[4]。
要准确地理解艺术,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积淀作基础。这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作品的基础上多做练习,主动了解作品历史背景、作者介绍、音乐特点、音乐术语等层面内容。根据目前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虽然进行了歌唱练习,但对作品的名称、作家、时代背景等重要因素没有深入了解,致使过后就忘。只有弄清楚这些,艺术理解才可能具有准确性,具有价值,并保证演唱的顺畅[5]。
首先,应该保证学生正确理解与领会歌词涵义、意境,真切体会到作品的感染力,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细微变化有高度的感知能力,反复咀嚼经典歌词,深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然而,在实际的声乐训练过程中,学生过于注重高音部分的突破,而忽略了去领悟和提高自身的基础素养,这种缺乏质感、缺乏灵魂的延长难以打动人心。加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与领悟能力,需要学生积极进行思维发散,让思维的触觉延伸到作品的每一个关节,挖掘作品价值,真切体会作品呈现出来的色彩感、画面感以及语气感[6]。
其次,要增强学生对声音艺术化的表现。在歌唱训练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作品的的情感变化,通过“明暗”的声音变化来表现作品思想。高亢、快速、强声,一般表达了欢乐、明亮的情绪,而且断又连、慢而又弱的音乐节奏大多是哀伤黯淡情绪的形象表达。而在调整声音的强弱过程中,应该遵循逢弱必强、逢强必弱总体原则,乐句重复强弱对比必然不同,切忌简单、一成不变的重复。
再次,提高学生的咬吐字处理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关键是保证学生对汉语的“声”、“韵”、“调”等几个层面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如“五音”里的b、p、m、f等唇音,主要在双唇上着力,d、t、n、l等舌音,则在上齿龈上着力,有效训练学生的唇、舌喷、打能力,j、q、x等牙音,在硬腭上着力,z、c、s、zh、ch、sh等齿音,在上齿背与硬腭上着力,并且有效结合i。要解决闭口音“i”发声的问题,应该以嘴角为发音着力,确保裂开嘴角发音,有气流存在于口腔。g、k、h等喉音,在喉上着力,打开喉头,成阻部位前靠,这样可以促使发出的声音速度较快。在“四呼”中,撮口呼“ü”与合口呼“u”应该以人中穴处为着力点,刚开始发声的时候,先控制音量,小声去找准着力点[7]。
高师四年级这一阶段,旨在培养声乐学生的教学能力。具体训练方法如下:一是确保学生基本掌握《声乐教学法》课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听觉、呼吸、发声、读字、共鸣等器官功用。丰富训练方法。比如,开始“打哈欠”那瞬间,便是喉咙打开,喉位自然向下,前靠吸开。如果男高音过度打开喉咙,必定难以保证歌曲的稳定唱下去;歌唱共鸣器官在于上呼吸道,歌唱储气器官为肺部及下呼吸道,上下呼吸道中间的部位正好为声带;在进行横膈膜弹跳力练习时,“狗喘气”方式的进行要以吸气胸廓外扩状态为前提,否则将会大大影响练习效果;我们可以从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得到启示,越接近高音声带边缘应用越少,声带边缘的振动激活需要气息便也越少[8]。学生在声乐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自身难以解决,应该及时向声乐主课老师和指导老师请教,寻求帮助,不能面对难题而置之不理。结束实习生涯后,学生对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困惑积极与声乐主课老师沟通,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就为学生未来的声乐教学奠定重要的基础[9]。在进行不同演唱作品的选择时,要遵循“量力而行”原则,切忌走极端、好高骛远。舞台实践在曲目选择时应该以课堂教学教材为参考依据,保证所选曲目唱法技术跟主课老师传授的相符;在进行社会音乐活动类或校园文化活动类舞台实践曲目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观众审美的趣味以及现场气氛把控。二是正确认识服饰与形体外部动作与舞台实践的意义。在声乐教学艺术实践过程中,师生往往会轻视或忽视这一层面[10]。
总之,声乐学生肩负着未来音乐教育的重任,必须接受大量的训练,积极参与音乐文化活动,课外活动或其他与歌唱艺术表演关联的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舞台表现能力。高师声乐教学与一般声乐专业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促使高师声乐教学得到质的提升,创新教学模式尤为重要,通过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站在一个良好的歌唱起点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善于歌唱、敢于歌唱,还能从歌唱中收获一份独特的情感体验。
[1] 姜爱华,孟福强.浅析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电影评介,2009,17:96.
[2] 张英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创新——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研究》的课题而作[J].北方音乐,2010,06:86-87.
[3] 王晓丹.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 王彩卿.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学创新与师生互动[J].黄河之声,2011,22:34-35.
[5] 康爱琪.师生互动 集点融合——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尝试[J].艺术教育,2004,03:56-57.
[6] 张建国.教学创新——探索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之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02:103-104.
[7] 赵丽娜.高师创新型声乐教学探索的社会学解读[J].中国成人教育,2014,07.
[8] 王娜,李圆圆.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6:120-121.
[9] 乔爱玲.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构想与提出[J].逻辑学研究,2006,05:152-155.
[10] 郭红丽.论高师声乐技法课教学内涵的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
黎一飞(1980-),女,广东化州人,广东岭南师范学院通识教育中心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