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琼方(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浅析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音乐特征
胡琼方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摘要】钢琴独奏曲《茉莉花》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而成。全曲采用了具有民族性的调式语言,充分挖掘了钢琴在力度、技术、声部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将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和声技法有机得结合起来。成功地创作出中国民族色彩浓郁的钢琴独奏曲。本文将从素材选择、曲式结构、和声语言等几个方面,对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音乐特征进行深度剖析。
【关键词】钢琴独奏曲;《茉莉花》;音乐特征
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我国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茉莉花》旋律优美、曲调流畅,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我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先生,创新性地运用西方作曲技法,结合我国民歌的和声技法,将民歌《茉莉花》改编成一首具有极高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钢琴独奏曲。目前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已经成为钢琴领域不可或缺的佳作珍品,并在钢琴教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钢琴教学的必选曲目之一。
《茉莉花》是我国流传广泛且非常著名的民歌,这首民歌在我国被传唱了数百年,在与我国民间各种乐器的结合下,形成了各种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气息的民歌形式,不同地区所流传的《茉莉花》版本也不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曲调清新委婉,具有独特的江南韵味。钢琴独奏曲《茉莉花》是我国旅居澳大利亚的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先生在2003年改编而成的钢琴曲。储望华先生多年旅居海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能够运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度剖析,并运用创新的思维来加以传承。钢琴独奏曲《茉莉花》是作曲家运用娴熟的创作技法,融合西方的作曲理念和音乐元素,采用双重性的叙事语言,对民歌《茉莉花》进行了全新解读和演绎。
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全曲的演奏时间为7分钟左右,属于一首中型乐曲。从作品的素材选择来看,作曲家将最早的《茉莉花》曲谱,即《北茉莉》与《南茉莉》,作为相互交织的两个主题,采用五声徵调式为基础,使民歌旋律与西方钢琴音乐的和声风格协调地融合起来,从而改编成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作曲家不仅将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保留了下来,还将原来的旋律与和声语言、织体手法等有机地融合起来,使乐曲更加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既容易被我国欣赏者所接受,又受到西方人民的喜爱。
(一)素材选择分析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茉莉花》乐谱是英国学者约翰·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用五线谱记录的。而目前已知的中国用工尺谱记录的《茉莉花》,要晚三十多年。在我国多种形式的《茉莉花》民歌中,江苏民歌《茉莉花》流传最为广泛,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储望华先生在对钢琴曲《茉莉花》进行改编时,将最早的记谱和流传最广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融合起来,形成既独立又联系的两个主题,运用良好的逻辑发展思路,将两个主题创新性地融合在一起。钢琴曲《茉莉花》与普通的民歌改编不同。储望华先生并没有简单地将民歌旋律加花、变奏或者是配上伴奏织体等处理。在这首钢琴曲当中,作曲家采用了五声徵调式,结合细腻精妙的和声处理,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与西方大小调和声完美融合在一起,不仅充分发挥了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的特点,还将中国传统民歌的民族风情体现了出来,构思创新颖别致、另人回味。
(二)织体分析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可以同时演奏多个声部,是其它乐器所无法比拟的。作曲家运用钢琴来演绎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茉莉花》,充分地利用了钢琴多声部的演奏优势。作曲家运用多声部的完美融合,将歌曲内涵立体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使乐曲的层次感、艺术感更加突出,即满足了欣赏者对钢琴音乐的倾听需要,又弥补了钢琴曲在歌唱性方面的不足。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在保留了原有民歌单旋律曲调的基础上,对织体进行了加厚,这便可以产生更加饱满的听觉感受,表现力也更加丰富。此外,乐曲主题旨在表现茉莉花的高雅与清新,所以作曲家还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琶音及分解和弦。采用琶音效果来演奏柱式和弦,将柱式和弦的和声效果保留了下来,既保证了音响的丰富,又保持了声音效果的轻盈。
引子部分,为了表现一种空灵的意境,每个小节采用了一个全音符的柱式和弦,并运用琶音的方式演奏出来,在小字二组演奏出一条单旋律。
主题部分被分成三个声部,低声部是长音,高声部为伴奏,中声部则为主旋律,并用左手演奏出来。高声部是较为轻巧连绵的五连音与六连音,声音若无若现,使左手的旋律被衬托出来,低声部的长音将和声继续延续。对音区较高的高声部五连音、六连音的运用,将旋律在中声区那种沉重感有效地冲淡,使主旋律表现出若隐若现的韵味。
(三)和声语言
和声语言是钢琴独奏曲《茉莉花》最为核心及重要的部分。储望华先生运用民族化的和声语言及表现手法,将中国民歌所特有的风格特征挖掘了出来。五声性旋律是最能体现中国民歌音乐风格的旋律,作曲家将五声性旋律融入到纵向的和声性处理与横向的线性处理当中,使钢琴独奏曲的音韵更加突出。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在和声方面,采用了大量的二度音来模仿五声调式的声音效果。在主题部分,采用了大量的二度音对高声部进行伴奏,所发出的音响如同微微的轻风,灵动而温暖。对于四、五度音程的运用,让钢琴声音的空灵感越发突出,就如初放的茉莉花,暗香涌动。加上三和弦加六音的运用,不仅使钢琴独奏曲的民族韵味更加浓厚,也提升了乐曲的表现力。此外,作曲家对半减七、弦与九和弦、装饰音、琶音等音乐元素的应用,使乐曲的情感色彩更加丰富,风格更加独特。
(四)曲式结构分析
《茉莉花》是中国的传统民歌,无论是旋律还是韵律都有着典型的东方特点。整首乐曲就像是一幅清新淡雅的工笔画,旋律温暖绵长。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就像在述说一个故事,具有东方女性之美的茉莉花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吸引着人们的驻足观赏。钢琴独奏曲开始的部分,好像在向我们描述一幅清晨的景象,在万物苏醒的清晨,在薄薄的雾气中,晶莹剔透的露珠闪动着、滚动着,在白嫩的茉莉花瓣上流连。A段乐曲属于较为舒缓的旋律,缓缓的音符如同年轻美丽姑娘的吟唱,优美而缠绵;B乐段含蓄而委婉,似乎是欲言又止的情感吐露。对于A乐段的旋律再现也相对明朗起来,仿佛姑娘遇到了倾心的爱人,娇羞而期待,音乐行进中充满温暖的感觉;华彩乐段,开始时犹如慢慢升温的情感,细腻而小心。然后再由热情澎湃过度到平稳。高音区的音符清晰明朗,穿透力极强,就像是被风吹拂过的茉莉花瓣,在风中轻舞飞扬,摇曳多姿;C乐段饱满而热切,旋律部分激情回荡,犹如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也好像茉莉花瓣的落英缤纷。独奏曲的结尾部分,再次回响起民歌旋律主题,满园的茉莉花在阳光下灿烂微笑,情爱的结局也圆满美好。从总体上看,整个乐曲无论是情感,还是意境,都是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特点的经典之作。
钢琴独奏曲《茉莉花》是一首具有东方神韵的钢琴名曲,弹奏之前,需要对这首钢琴曲所表现的音乐内涵进行认真研究和正确把握。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弹奏需要强调的是,突出主旋律的歌唱性以及和声的色彩性。这首钢琴曲以五声徽调式为基础,为了体现出民族性的音乐风格,采用了大量的二度音程、四度音程等音乐元素。在弹奏这首乐曲时,要注重气息的连贯性,要有婉转而柔和的旋律音响,以及起伏有序的音色。另外,还需要对节奏、音区等进行严谨的分析。尽量保证每个音符与乐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弹奏者还要注重手指触键的敏感性和控制力,最大限度挖掘出乐曲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带给人们听觉上的美好享受。
钢琴独奏曲《茉莉花》是储望华先生音乐才华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完美融合的代表性作品。这首带有浓重中国民族音乐风味的曲目,不仅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还具有较好的教学应用价值。深入分析这首钢琴曲的音乐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还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民歌改编钢琴曲的认识。此外,这首钢琴曲对演奏的技术能力要求也较高,对其音乐特征进行认真分析,还可以帮助演奏者快速提升钢琴弹奏技术,培养良好的弹奏习惯。
参考文献
[1]聂娜.《茉莉花》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创作特征[J].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2013(5):68-69.
[2]陈云飞.浅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教学体会[J].教学研究,2014(3):21-22.
[3]陈桦.浅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音乐特征[J].音乐创作,2012(6):188-189.
[4]苏殊.浅谈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演奏[J].音乐时空,2011 (3):101.
[5]陈桦.浅析钢琴独奏曲《茉莉花》的创作特色[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8(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