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黎媚(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湖南 长沙 410100)
关于少儿竹笛学习中乐感培养的思考
雷黎媚
(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竹笛是我国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竹笛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现在社会掀起了少年学习竹笛的风潮,这也是说明国人对民族艺术的支持,竹笛学习中可以培养孩子的乐感,也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想要表达好音乐情感,就需要培养好学生的乐感。本文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竹笛,并在竹笛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进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希望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习竹笛、培养乐感,将民族艺术传承下去。
【关键词】少儿;竹笛;教育问题;乐感培养
音乐是不分民族的,音乐是人类对于内心情感一种表达,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音乐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但是对于专业学习音乐的孩子来说,培养乐感尤为重要。有人说乐感是天生的,确实很多孩子的乐感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乐感很好,听过一遍就能轻哼出来,有的孩子需要反复听学练才可以,天生乐感好的孩子学习事半功倍。但是音乐作为一门专业来说是需要韧性、耐心和反复练习的。天生乐感好是优势,但是乐感也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培养的,本人通过多年的竹笛教学,教育过很多乐感差距大的学生,事实证明乐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竹笛的制作工艺简单,取材容易,造价很低且携带方便,增添文艺气息和情趣。竹笛可以演奏我国的古典乐曲,也能与西洋乐器联合进行演奏。竹笛在民族乐器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也是民俗音乐演奏的必备乐器之一。但是学习竹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竹笛演奏讲究四种功夫,指功、气功、舌功和唇工,还讲究乐感,很多学习竹笛半途而废的学生并不是音乐乐感不好,都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没有认真练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更会激发学生逆心理,教育学生学习一门学科都需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兴趣能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激情,有了兴趣再进行教学对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缺乏良好的音乐熏陶环境对于乐感培养和乐器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很多教师盲目地让学生练习各种吹奏技巧,却没有引导学生去享受音乐、理解音乐。只是机械地练习吹奏音符,学生很快就会把刚接触竹笛的那份憧憬和兴趣消磨殆尽。
少儿的乐感可塑性非常的高,学习乐器的能力很强,培养乐感也很重要,对于学乐器的少儿学生来说,乐感、技巧是衡量其演奏技能好坏的标准,也是相辅相成的。乐感培养需要结合技术培训,互相辅助,潜移默化地一起提高。以竹笛教学为例,介绍培养学生乐感的方法。
(一)建立乐感概念
竹笛教学从基本功开始就非常注重乐感与技巧的同步培养,竹笛讲究舌、气、指,在学生刚接触到竹笛的时候,就要让学生细细体会不同方法吹出的效果不同,要让学生自己摸索,体会吹奏感觉,随后指导学生吹出精气神,即使是吹单音,也要尝试吹出饱满、圆润的音色,这个教学环节很重要,对于学生领悟竹笛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竹笛生涯。当然这个环节不是让学生能简单吹响、吹高就够了,还是让学生培养对竹笛的鉴赏能力,什么样的音色是有美感、有质感的,从这里就开始给学生建立一个乐感概念了,在之后的教学中逐渐绷紧乐感这根弦,逐步健全乐感概念。
(二)技巧练习与乐感培养同步
经过长期的竹笛教学观察,我们的少年学生在一开始练习竹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手指不协调、手指的姿势错了、吹气力度不够、送气不匀,种种问题频频出现,学生更没精力兼顾音感了。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耐住性子,保持耐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吹奏姿势和技巧,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吹奏出来的音色美感,这时,学生一旦吹出正确有美感的音就要鼓励学生,让他反复揣摩练习,找到音色的美感,从基础开始,就需要把乐感与吹奏技术结合一起,边练习边体会,使其更好地联系。
(三)节奏感与听力培养
节奏感训练与听力训练对于乐感培养有非常大好处,优良的乐感就是依赖于良好的听觉辨识力与感受力,所以越早进行听力训练对于孩子培养乐感的好处越大。但是事实上,很多学习竹笛的孩子都是属于半路出家,在学习竹笛之前并没有上过系统、正规的视唱练耳课程,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所以我们竹笛教师不仅仅要教导学生吹奏竹笛的知识,还需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视唱练习和听觉训练课程作为竹笛主课的辅助练习。比如说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有趣的听力游戏,这也能避免竹笛课程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能活跃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竹笛,更好地培养乐感。比如说一节竹笛课中留十到十五分钟时间,这一小段时间一般安排紧张的竹笛吹奏练习后,让学生静下心来,放下笛子,聆听教师之前准备好的几段示范演奏曲,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听觉感受,教师再讲解示范曲的要点和技巧。也可以做小游戏,教师自己随机吹奏一小段乐曲,让学生自己作词翻唱,或者尝试把谱子听写出来。随着各种音乐设备的普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教师可以让学生录下自己吹奏的音乐,自己揣摩优点和失误,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听力,并能及时地查漏补缺。当学生开始学习一个新的曲目时,教师应该带学生先把曲子进行哼唱练习,在学生对曲目有一点了解和熟悉之后再使用笛子进行练习。哼唱练习能让学生更了解曲子的节奏和音调,这就能在吹奏中更好把握音符之间的连贯与音调的处理,更好地去理解旋律的变化,对于乐感培养非常有好处。
(四)音乐与情感交融
音乐是人类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那么演奏就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有感情地进行吹奏,用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交融,以情感带动吹奏。每首练习曲目其实都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有独特的情感内涵,没有情感的演奏是机械的、麻木的,即使技巧多么娴熟,都难以打动人心,所以教师不能只注重竹笛技巧而忽略学生的情感引导,都说艺术家是多情的,这是因为艺术是建立人类情感基础上的,学生需要学会在听曲时进行情感领悟和想象,自己吹奏竹笛时才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合进去,人与笛进行共鸣。比如《凤阳花鼓》《康定情歌》这种节奏欢快、旋律优美、脉络有很清晰的练习曲,在学生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先讲解曲子的相关知识,比如作品的故事、当中形象的塑造、有什么的样的情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与情感去吹奏,了解内涵,才能更好地表达,才能把曲子中的各个艺术意象表达出来,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听众。
角色想象,学生需要把自己代入到曲子塑造的角色当中,这需要想象,也需要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把自己融入到曲目中,有了情感的交融,就可以更好地使用笛子吹奏出曲目中的情感,让自己动情,让听众动情,当然想要达到这种水平需要漫长的练习,首先还是需要学生扎实基本功,有了熟练的吹奏技巧之后,融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才可以做到。正是如此,乐感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积累,这就是积少成多,量变最终变成质变。
(五)注意规范学生的二度创作
竹笛演奏的最高境界就是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与乐感也有密切联系的。二度创作的意识就是吹奏竹笛时按照曲目原创的节奏和旋律来添加自己的情感,一些细微的变动和处理后,形成一种专属的独特演奏特色。这种高度相对于初学者来说的确是天方夜谭,很多学生课程结束毕业时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个高度。所以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二度创作意识,但是对于一些吃着碗里还想锅里的学生需要认真地引导,有的学生还没有走好路就想跑,自由胡乱发挥的思想要不得,这很容易让学生的笛子生涯越走越偏。要纠正学生二度创作并不是随性改编发挥,随意改编曲目时一种不良习惯,乐感并不是随意自由化的,首先要在正道上发展好了,才可以想二度创作问题。
培养乐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一点一点积累,不要因为天生乐感好就忽视练习,也不要因为天生乐感弱就自暴自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量变最终是可以达到质变的。不止是竹笛艺术,任何音乐、乐器都是非常博大精深的,需要耐住寂寞,刻苦练习,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完成的任务,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主学习,自主查漏补缺,做好日常积累工作。
例如学习竹笛的学生需要多听,不止是听竹笛曲目,还可以涉猎西洋乐器演奏的曲目,不能只听古典乐,也多听听现代的乐曲,古今中外,有大量的曲目可以进行聆听学习,音乐不分民族,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音乐,就可以去欣赏并思考想象曲目表达的情感,当然一些经典名曲之所以可以流传万古,必然是有其特色的,所以学生更应该多听名曲,这样长期的音乐鉴赏积累下来,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会更多,鉴赏的能力会更强,对于音乐情感的把握会更到位,审美能力可以看到明显的提高。
总得来说,乐感培养不是三两天能完成的,也不是天生好就能在竹笛道路上走得最远,乐感培养是长期、艰苦的过程,这需要学生能耐住寂寞、忍受枯燥,认真地进行各项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多听多看多想多练。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乐感培养,对音乐进行领悟,运用好竹笛演奏的各项技巧,培养学生的听觉与吹奏能力,让学生打好基础,在音乐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王佳.浅谈竹笛教学[J].音乐时空,2012(7):125.
[2]沈红宇.对竹笛教学兴趣培养的思考和建议[J].艺术科技,2013,26(4):294.
[3]赵逊.竹笛教学中的音乐美学体现[J].学园,2014(32):75,76.
[4]杨永德.少儿竹笛教学初探[J].金田,2015(6):471.
[5]徐圆.浅谈少儿竹笛学习中的乐感培养[J].北方音乐,2015,35(21):129
[6]孟福强,姜爱华.略论儿童竹笛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09(8):14-15
[7]吴应伟.浅谈少儿笛子学习中的兴趣培养[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