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洁 刘小君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5)
“探究式学习”模式主控《乐理》课程教学
周 洁 刘小君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5)
将“探究式学习”引入学前师范院校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形成可操作性的、较为成熟的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学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乐理》为例,探讨该课程教学中“探究式学习” 模式的构建过程及其实践。
学前师范院校;“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模式
《乐理》是学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新生入学接受一个月的军训后就要进入该课程的学习。进入大学前,大多数学生已在艺考培训班学习过《乐理》知识,通过各种模拟试卷进行过魔鬼式的做题训练,因此,对于这些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知识已显得“陈旧”。所以,用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授课方式是不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课也会感到“疲倦”。如何使“陈旧”的《乐理》课程知识进行“翻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想“探究式学习”是一个可行的教学方法。在12、13级音乐教育专业的班级,我们教学团队在《乐理》课程教学中开始尝试采用“探究式学习”,摸索构建了《乐理》课程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在本文中,“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音乐相关学科、课程、课堂中选择并确定专题内容,用类似于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的方式,通过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能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在专题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文献检索、信息收集与处理、研究探索与技术实践、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获得一种具有一定可循的科学规律、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模式。
《乐理》是学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理论课程,是学习其他如《和声基础》、《歌曲创编》、《指挥》、《钢琴》等课程的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由于新生军训一个月,行政教学周数只有13周,每周2课时,共26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及调式分析、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转调、移调等相关内容,熟悉各种音乐记号和常用的音乐术语,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协调发展。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基本乐理》中的各种概念,能进行音符时值的正确组合,能正确认识、准确识别音符、音程、和弦、音乐术语和标记;能熟练构建音程、和弦、调式音阶,能够分析确定音乐作品的调式,能够识别音乐作品中的转调与移调类型,能运用基本乐理知识指导自身的音乐技能技巧学习,并解决在其他音乐课程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是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所以选定一本合适的知识体系完整的教材非常重要。市场上,有关乐理的教材和参考书非常多,相对于艺术院校,选定一本适合学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乐理教材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教材必须具备较完整的、深度不及艺术院校的又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体系,同时又符合学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教材质量的把关首先在于教师。任课教师经过比较和筛选,列出符合条件的《乐理》教材和参考书清单。在新生军训期间,任课教师与即将开课的班级召开座谈会,介绍《乐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与要求,把《乐理》教材和参考书清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组成几个小组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查找阅读清单上罗列的教材和参考书,以组为单位写出每一本教材的优势与缺点的分析报告。根据不同组学生对不同教材的分析报告,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实际,师生最终共同确定《基本乐理通用教材》(李重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主教材。这本教材是作者根据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多年的乐理教学经验而编写的,内容深入浅出,简单明了,突出重点,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练习中设计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习题内容,每个练习都附有答案,这样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可以自我批改作业,明辨对错,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选定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为《基本乐理简明教程》(李重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基本乐理卷》(黄洋波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理论基础教程》(黄本固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等。
在正式上课的前一周,教师要求每组学生通读选定的教材,将教材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全班同学讨论,教师参与并把关,师生将讨论结果形成教学内容模块,写进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按照教学计划进度表,整个学期有13周的行政教学周,每周安排一个教学内容模块,共13个教学内容模块,即:乐音体系及音律,记谱法,节奏节拍,音乐符号,音程,三和弦,七和弦,调与调号,大小调式,民族调式,调与调式,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转调与移调。
学生通过参与教材的阅读与选择、教学内容模块的确定,加上入学前的强化训练,对乐理的知识体系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消化。
根据“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全班同学按照学号分成13个组,每组3人,每组承担一个教学内容模块的教案写作与课件制作。每组学生在上课前三天分别写出自己的教案初稿,由组长汇总,将三份教案中阐述较好的内容综合成一份完整的教案,交给教师审阅,再根据教师的修改意见完善教案,最终做成课件。最后把做成的课件和教案通过QQ或微信发给其他组学生,以便准备上课提出或讨论的问题。
每周的课堂以学生主讲为主,一学期13个小组的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轮流上阵,讲述本组承担的教学内容模块,其他组学生参与讨论与补充。课堂上,学生首先介绍本课即将讲述的内容,让大家有个提前思考的空间。然后按照知识的逻辑性讲述本课的知识内容,从概念到应用方法再到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每个环节结合课件、谱例、音响给予充分展示,主讲学生还不时地指定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因为课前有准备,学生回答问题也是从容不迫,条理性清晰。纵观整个学期的课堂,每个组的学生教案内容精练,知识点布局合理,课件制作形式精美,谱例与音响、视频同步,案例分析具有说服力。学生的提问非常活跃,补充的内容与问题具有实用性。如第七组学生讲述七和弦模块时,只介绍了大小七和弦、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减七和弦这四种结构类型,一般教材也只罗列了这四种结构类型,当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大七和弦的概念,上讲台详细地讲解了该和弦的结构、音响特点、解决方法,并以此为原理导出另两种新的七和弦类型。该学生对问题的阐述和思维方式给了全班同学较大的启迪。
(一)阅读类作业
主要是以教师提供的教科书目、参考书目和精品课程网站相关课程为主,要求学生对每本书写出读书笔记,制作知识卡片夹到主教材相应的章节里。
(二)音响资料制作
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会音乐制作软件cakewalk9.0的操作技术,自己动手利用该软件把教材范例做成音频文件,建成课程音响资料库。
(三)作业分析
学生利用音乐制作软件cakewalk9.0完成教材每章提供的技术性作业,以谱表与音频同步的形式提交,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并进行分析,对与错在谱表上一目了然,学生自觉修正,并能够得到音响的验证。
从教材的体系化选择到课程教学内容模块的确定与安排、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主讲与展示、课程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每个学生全程参与,并充当了教师的角色,发挥教师角色的能动作用,学生自身也收获颇丰。
“探究式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乐在其中,完全忘记了时间。学生们在讲课、互问互答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探究式学习”模式在《乐理》课程教学中产生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但是仍有许多不足,因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内涵非常丰富,需要长时间进行摸索和探究,而且永无止境,有待于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本文是湖南省级教改课题“学前师范院校音乐理论课程“探究式学习”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58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