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馆校家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2016-02-03 08:52林声哲
文物季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博物馆家庭

□林声哲



试论馆校家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林声哲

摘要:终身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呼唤博物馆、学校和家庭开展三方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开拓资源、展开对话,形成教育合力,建立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文章讨论了馆校家教育共同体的概念及构建的意义,介绍了典型案例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城市优势”项目,并提出了馆校家构建教育共同体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

一、教育共同体的概念

共同体一词最初源于德文“gemeinschaft”,原指共同的生活,共同体是指当一群人相互交往、相互依赖共同完成某些任务时,就形成了共同体。共同体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后出现了“教育共同体”的概念。教育共同体是指基于一致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共同体。本质意志是形成教育共同体的关键,继承惯例和集体记忆是培育教育共同体的应有要素[1]。教育共同体具有结构开放性,它既是实体概念,也是关系概念,是实体与关系的统一。无论是从群体类型、组织形式还是从特定交往关系的维度来理解,“教育共同体”都一直存在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2]。而馆校家教育共同体是博物馆、学校和家庭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密切、稳定、志同道合的团体,是终身教育视野下有大教育观特征的教育共同体,其核心纽带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共同关注。在这里,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通过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真诚合作,探索、改进和解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二、馆校家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的意义

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其中,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主要的决定因素,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的,既可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抵消,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杜威所构想的理想学校蓝图里,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和家庭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博物馆和学校、家庭开展实际、深入的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让三方都参与到学生学习中来,呈现出馆校家共学、互学模式,可以使博物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标上统一协调,在教育方法上优势互补,在时空交叉上紧密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机整体环境,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不仅如此,馆校家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也是一个三方互相受益的过程,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更新与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得到了提升。可以说,这是21世纪博物馆、学校和家庭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可以为博物馆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注入不竭的生命力。

三、典型案例——“城市优势”项目

从2004年起由纽约市议会资助,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纽约市教育局及其他文化教育机构发起了“城市优势”项目。该项目的宗旨就是通过学校、家庭和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促进中学科学探究教育,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根据2005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学习科学》,对于科学有深刻理解的基础是亲自动手从事科学研究,为此“城市优势”项目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从事科学研究的调查,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调查方式,而不仅仅是灌输科学知识[3]。

在一学年的时间里,首先教师将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知识,特别是科学研究的四种方法,带领学生到合作的博物馆或其他文化机构进行一次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利用博物馆和其他文化机构的资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其次,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搜集整理前期资料调查,形成自己的假设。学生在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修改后细化研究课题和设计研究步骤。再次,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经过实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撰写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最后,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组间互评和自评,教师将综合所有材料给出总结。

参与该项目的学校可以获得特定的仪器设备,还可以获得一笔赞助作为家庭参观乘坐公车费用。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学生的组成结构、科学学科的教学情况,该项目每年还设立了若干所示范学校,示范性学校可以获得额外的经费、教学资源。此外,项目组还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推动项目执行。骨干教师不仅负责与各参与文化机构合作策划教师培训,而且负责为同事提供持续的帮助,例如帮助策划班级实地考察、辅导学生、设计“如何做背景研究?”“如何分析数据?”等主题课程。

而在此项目中,参与的博物馆或文化机构为教师和校长提供了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其中,教师培训是为了让教师充分了解博物馆等机构的资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并提升教学技能,内容包括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科知识等,强调给予教师真实的科学实践经验,着重在让教师理解科学探究的实质。培训期间,教师将在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带领下,自己完成一轮课题的探究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研究问题,设计探究项目。而校长培训内容包括当前有关科学教育的最新研究、如何从学校层面支持科学教育等,让其更好地理解科学学科的教学,从而争取学校行政支持、保持项目的可持续性。不仅如此,参与的文化机构还为班级、家庭、教师提供免费实地参观访问的机会。例如,为方便教师准备课程,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前可以免费预先参观;为方便学生进行研究,学生可以跟随班级同学和家庭多次免费参观。

为了让家庭也能在科学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该项目设计了专门的家庭指导手册,内容包括项目介绍、各参与机构的亮点,并给出建议如何在家庭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家庭可以利用周末或学校的假期进行实地参观,还可以在每年十月的某个星期日参加家庭科学星期日活动,在活动当日,合作的文化机构为家庭安排各种可参与的动手科学活动。每年还会举办家庭科学夜,邀请家长参与由合作文化机构和学校共同策划提供的基于探究的科学活动。在纽约各学校,还挑选全职教员作为家庭协调人支持家庭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帮助教师策划或执行各类活动,各参与文化机构还为协调人开设了工作坊进行培训。此外,作为项目的高潮,从2006年起,每年6月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全市中学生科学博览会,参与项目的教师从班级中选择两个学生项目进行研究成果展示,不仅邀请纽约市议会成员、教育管理部门人员、博物馆、学校、家长、学生汇聚一堂,也向广大市民开放。

为了了解“城市优势”项目运作和完成情况,每年所有的参与教师、校长、家长协调员都会收到问卷,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给与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通过纽约教育局提供的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和学生的课题研究作品进行评价。据统计,2014年32%的纽约中学参与了该项目,参与的教师达到517人,学生人数达到51351人。2013年,超过950个的家庭参加了科学博览会,超过350个学生研究项目在会上进行了展示介绍。参与项目的老师认为该项目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增强了学生探究调查的能力,而学生感到对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更有信心。参与合作的文化机构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团体和家庭。

可以说,“城市优势”项目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将博物馆、学校和家庭有机联系在一起,让三者之间给予相互的支持和帮助,在对话与合作、协调与调整中形成合力,达成一种共生的和谐关系,构建了一个教育共同体,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来自包括教师、同伴、博物馆人员、家长等不同层面的帮助和支持,同时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有效融合,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探究性活动,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人智慧和个体的健康成长。

四、馆校家如何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以共同的目标,运用一致的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相互协作来完成。但是纵观全国,虽然目前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或者博物馆与家庭合作较多,但是馆校家共同合作的案例却很少,即使三方开展了合作,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同体。例如:学校或者博物馆单方主导性过强、缺乏平等互动,相互之间比较松散、尚未建立紧密的关系,没有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不完善,对三方的资源特别是博物馆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那么,馆校家应该如何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统一思想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博物馆、学校和家庭都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的责任主体,是教育共同体中的合作伙伴。但是,只有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平等合作,才能在互动沟通中实现优势互补。所以,构建馆校家教育共同体的基础是馆校家三方能达成思想上的统一、观念上的一致。博物馆不能坐等学校和家庭上门,应寻找学校和家庭的需求与自身资源之间的契合点,主动出击、多方联系,积极促成三方的合作。学校切不能以教育专业者自居,要充分认识到:博物馆、家长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教育仍然需要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对于家长而言,应提高其参与构建教育共同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让其明确认识到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责权利。只有馆校家三方都拥有一个美好的、令人憧憬的、共同的教育愿景,方能在行动中达成步调一致,建立起真正的教育共同体。

2.明确分工,统筹规划

有效的合作需要处理好分工与合作的关系,要各自角色定位正确、分工明确。一般来说,馆校家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博物馆教育为依托。当然,博物馆和学校都可以主动发起、计划和运作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学校还应将教育的安排和进度向博物馆和家长公开,以增进馆校家三方的了解和信任,并加大宣传力度,使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到构建教育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而博物馆还应向学校和家庭开放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多样的教育活动,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培训。家长则应负责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积极开展亲子互动,与馆校合作给与支持并积极参与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3.开展培训,加强沟通

博物馆教育人员、教师和家长是保证三方合作构建教育共同体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中国博物馆人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需求和学习特点了解研究不够,教师对于博物馆资源缺乏全面的了解,没有掌握应用的方法和技巧,家长的整体素质不高,参与教育的主动性不强。所以,要想构建教育共同体并让其发挥实效,必须对博物馆教育人员、教师和家长开展培训,提升其素养。针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应让其了解目前学校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接融合的原理以及典型案例。针对教师,应介绍博物馆教育资源概况、与藏品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及利用博物馆的教学策略等。针对家长,应加强对其教育方法的指导,提高其教养能力,调动其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对接融合,改变方式

学校教育属于正式教育,而博物馆教育和家庭教育属于非正式教育。馆校家构建教育共同体,需要将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要将博物馆教育资源进行课程化开发,将博物馆的环境和学校学习、家庭学习连接起来,将博物馆的资源与学生课程、家庭活动联系起来,让博物馆资源得以多方面、深层次、高频率的应用,更要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以实物为主、自我学习导向、注重操作实践等特点,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以利用图片、文字、语言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让学生在近距离观察、接触、研究实物中感受文化和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与教师、博物馆人员、家长或者同伴的交流讨论中构建知识,让学生在互动参与的实践探究活动中获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经验。

当前,馆校家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已经成为社会化学习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博物馆、学校和家庭将主动携起手来,相互配合支持,广泛开展合作活

动,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教育活动长效一贯的互动式、共进式发展局面,博物馆、学校与家庭将共同成为学习的场所,为学生打造最优的学习成长环境,最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化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林上洪《教育共同体刍议》,《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10期。

[2]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对生活世界的改造》,苏州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3]“城市优势”项目介绍,http://www.urbanadvantagenyc.org.

(作者工作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博物馆)

猜你喜欢
共同体博物馆家庭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博物馆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露天博物馆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