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埃利奥特的新音乐教育哲学思考:关注音乐实践

2016-02-03 08:37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0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多元文化语境

黄 月(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对埃利奥特的新音乐教育哲学思考:关注音乐实践

黄 月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戴维·埃利奥特的音乐实践哲学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理念,摒弃传统审美的音乐教育狭隘视角,从人类实践角度出发,讲求对音乐的理解需基于特定文化语境,关注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的关系,重新思考语境下的音乐制作、音乐聆听、音乐作品是如何对音乐教育产生重要意义。面向未来的音乐教育,我们需改进音乐教学,致力于开展实践性的音乐课程,从而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实践;音乐素养;语境;多元文化

一、思辨的实践哲学观念

过去的音乐教育哲学往往一味地关注音乐作品的“外部的”聆听,以形而上学为理论基础对音乐作出单一、孤立的评价,忽视了其“内部的”意义和价值。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倡导一种特殊的“情境中的”音乐课程和课程设计过程。传统的以审美为核心的哲学理念不仅忽视了音乐的多元化本质,而且在音乐表演、即兴演奏、作曲、改编和指挥方面,甚至是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的关系方面,对它们的立场缺乏理性和综合的判断,试想我们怎么可能仅仅将音乐作为一个自主的审美对象的集合来审视呢?这显然是缺乏合理性的。威纳·鲍曼也直接陈述了他的观点:“……正如我把音乐教育看作是一个主要担当启发、辨认和理解音乐多元化和不确定的价值追求。”因此,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尤其是一线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教学理念需渗透着思辨的实践性哲学观念。

二、实践性的哲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一)语境中的音乐作品

首先每部音乐作品都存在有关音乐信息的5个维度,包括音乐的表演——诠释维、音乐的设计维、共享的音乐标准和传统的特定实践维,以及情感的表达——情感维、音乐表现——表现维。这些在音乐作品中都是适用的,毕竟音乐作品也是一种多维挑战,比如从情感的表达角度出发,人们哭泣、吹口哨、低语、呜咽、叹息、啜泣、抽泣和尖叫。聆听者能从声音中的某些特征辨认出人们思考和感情的表达。言谈的声音不仅包含词语,还包括语调。语调揭示了含义、情感和态度。如果音乐的情感表达真实存在,那他一定是发生在特定的音乐——文化语境中。正如列奥纳德·B·迈耶对音乐的形式-内容的关系的研究提出来他的见解,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聆听者以及理解它特有的一个文化语境,它表现出来的知识改变了作品的重要性,从而影响着人们的体验和对所描绘内容的理解及其反应。因此,教师及学生在对待一部音乐作品时需基于特定文化语境,综合思考该作品所属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而非单一的好听与否。

(二)语境中的音乐制作

音乐是丰富多样的人类实践活动,语境中的音乐制作特别强调音乐作品是情境中的、社会性的、艺术性的、高度语境化的,所有的音乐作品它都渗透者社会的和实践的事实,它们是社会—文化的建构,当表演者对一部作品进行表演—诠释时,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一种艺术实践的行为,甚至体现着团队协作的群体意义。对于音乐教育而言,自我成长、建设性知识、流畅、自尊被称为音乐实践的“内部东西”,音乐素养是社会性的和情境性的,这些都是音乐实践中所特有的,且需要在积极的、有效参与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制作不仅仅强调作曲家的制作,我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音乐行为和活动都可被纳入音乐制作中,因为它必定是在此情、此景背景下的有感而发,我们教师需善于发现并鼓励孩子们的音乐制作,并给予肯定。

(三)语境中的音乐聆听

音乐作品构成了特定文化的信念和价值,又被特定文化的信念和价值(言语和非言语)所构成。在音乐聆听中,音乐作品不是独立的审美客体,它特别强调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文化—意识形态方面,以及在特定语境中是如何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音乐,作用着人们的行为,传递着音乐作品想要传达的意思。比如“我知道我喜欢什么”往往意味着“我偏爱我相信与我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和信念相一致的音乐作品。”然而多数人它并不理解或真正喜欢自己生活范围内所制作的音乐,更不用提所有地方的所有文化和实践的音乐作品了。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是以双向关系与其周围的文化语境相连接,在这些文化语境中,构成音乐文化的信念、价值等被不断实践、升华和修正。音乐包含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的方式更是复杂多样,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它本质自然是多元文化的。不同的文化在政治、经济、种族、宗教、道德等方面呈现出它的丰富多样性,是一个多样化的国家、地区和地方的实践,体现着音乐的人文价值。在音乐聆听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利用好自己本土或本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应景的聆听氛围。

(四)语境中的音乐创造力

至于音乐创造力,我们需要解释什么是音乐创造力,音乐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取得创造性的音乐成就,并对其作出指导。所谓创作,非常讲求原创性,是与传统有所差别,当然作曲家在创作时的实践本身就是一种不断进行的社会活动,作曲家们的创作不是孤立地在拼凑音符,而是思考是如何在特定环境下将音乐、社会、文化等有机结合。一部作品被作曲家们创造出来,他们的成果必定是实践性语境、具有某一固定范围或领域的特有角色。自我完善、自知自觉和自尊是努力实现创造性音乐成果的激励和报偿,有创造力的人有着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批评的强烈倾向。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需要创设优越的氛围和制造多种机会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行为也可以作出很大贡献,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微小的行为和力量同样可以改变人类和世界;鼓励学生用各种维度的思维来评估表演和作品,不论是对传统作品的二度创作还是一部全新的原创作品,应该赋予你独有的思考去诠释新的音乐,包括即兴表演、编曲、合唱等音乐实践活动。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得到机会去发挥他们的音乐素养,为了自我完善、自知自觉和享受的教育目标。当然,没有人天生就会音乐,即使人们生来就具备注意、意识和记忆方面的能力,但是他们的音乐素养是需要在良好的音乐教学中得以提高进步,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学生什么是“好”的音乐,如何制作出“好”的音乐。

三、作为实践的音乐教育与课程

传统的音乐课程中,教师常常通过教学“科学”的理论来解

决既定的问题和人,灌输着机械的概念,而现如今强调反传统的课程制作,因为所谓“学校音乐”的老套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的伪音乐是不利于新时代的学生培养需要的,恰恰相反,实践式的课程制作正是互动灵活、依赖于语境的。譬如音乐教师在课程制作中的导引、准备和计划、教学与学习、评估阶段的4个步骤都需要考虑到这些点。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自我成长、自知自觉和流畅。基于语境化的和情境中的教学,努力提高程序性的、正规的、非正规的、印象性的、指导性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当然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关注目前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而是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在将来继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这一系列进程都需要在参与互动中提升自己。因此作为优秀的音乐教师,通过实践性的音乐课程,以及卓有成效的音乐行为置于音乐课程的中心位置,努力靠近真正的音乐文化,在语境中制造音乐机会,让学生享受音乐,享受美好的生活。最后,我们要时刻观察、反思各种不同的音乐实践行为,尤其是专业的音乐教育家们对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学的独到见解。面向未来,通过实践途径将音乐作为文化综合地进行教与学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目标和追求。

四、小结

音乐(Musics)以复数形式存在,可见音乐它本质非形而上学单一片面而孤立地将音乐完全置于审美特性对待,基于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念,不论是音乐制作、音乐聆听还是音乐作品,作曲家们在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必定是特定语境下的音乐创造,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我们发现音乐审美的同时,必须将其作为文化的音乐和音乐的文化给予音乐理解,建立一种多维观念。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哲学就像指南针指引我们前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勿忘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多元文化的。思辨的音乐实践观念需要将课程设为互动、依赖于语境的音乐实践活动,从而培育出自尊自信、自知自觉、自我成长的新时代学子。

参考文献

[1][美]戴维·埃利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6).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多元文化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