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竹笛”的改良与思路

2016-02-03 08:37孙明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南京225300
北方音乐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改良

孙明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 南京 225300)

浅议“新竹笛”的改良与思路

孙明钰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 南京 225300)

【摘要】新竹笛在继承了传统竹笛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管弦乐器的机械原理,极大拓展了其音域和表现能力,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本文通过介绍新竹笛的改良理念和历程,对其改良思路与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新竹笛改良对我国传统管乐器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新丝竹”;改良;传承推广

引言

竹笛是我国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重要乐器。随着近年来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其在乐团表演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并与国际音乐进行融合,配合西洋管弦乐,进行舞台表演。但其自身音域不足、半音不全、转调不便等问题,却极大地影响了其舞台表现力和应用范围。从20世纪就有众多民族音乐人针对这些问题对竹笛进行改良,研制出七孔笛、十孔笛、十一孔笛等,通过对竹笛进行加键改良,很好地解决了了十二平均律问题,但对表演者的手指的灵活程度、吹奏技巧都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手指技法的应用同时被淡化。到80年代,由南京艺术学院蔡敬民先生改良研制成功的新竹笛,引起了众多竹笛艺术家的关注,为竹笛改良提出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新竹笛”的改良与历程

新竹笛在演奏方法和技巧上基本保留了传统六孔竹笛的特点,通过增加机键,新竹笛音色、音准都多有提高,十二平均律齐全,且转调方便,进一步拓展了竹笛的音域和表现力。传统乐器的改革、发展,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中西方文化的包容。竹笛、唢呐、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统六孔竹笛的音色、音准控制对吹奏者的要求极高,尤其在快速吹奏时,其气量、力度的控制直接会影响音乐节奏和转调效果等。研制新竹笛,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吹奏者能够轻松地吹奏出十二平均律,并顺畅地转调,完成演奏要求。

新竹笛在指孔结构上与传统六孔竹笛基本相同,主要改良部分为音阶部分。新竹笛的第四到第八键孔都在原全音孔间加装机键,并且为右手小拇指添加了第四键孔操作指法,这样就增加了竹笛演奏的半音,且不妨碍原来指法的应用。新竹笛机键的加装都是在原六孔笛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吹奏起来更加方便顺手;对第九、十键孔的控制方法进行改良,使得各指孔音阶控制更为方便和精确,而且高音部分更高;另外,对第一、第二、第三键孔由右小指控制,较原六孔竹笛增加了三个低音,同时增加了控制膜孔的机键,增加了音色范围。改良后的新竹笛,在指孔结构、演奏风格、方法技巧方面与传统六孔竹笛基本相同。

二、“新竹笛”的改良思路及影响

新竹笛是在传统竹笛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保留了传统竹笛的部分特点,又增加了机械键孔扩大音域使低音更充实,高音更饱满,极大丰富了竹笛音色的表现力。新竹笛主体与传统竹笛同样采用竹制,两者音色特征相近,同时增加金属按键和半音孔,音色上可能受到影响,不如传统竹笛明亮、甜美、通透,但通过机械作用,将气量进行集中,使发音更加集中,转调更加容易。新竹笛的音色并不完全依赖于竹管结构,其个性相对较差,但音色更为柔和,变化更加丰富,可以吹出类似长笛、横箫的音色,也更符合与弦乐器、管乐器等的合作要求。

新竹笛的成功,不仅是竹笛传统乐器的创新、改良,而且为整个民族管乐器的改革提供了全新方向。新竹笛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十二平均律演奏问题,增强了与其他乐器进行合作演出的能力;能够吹奏出各种转调,音色更加柔和,增强了共性,加强了与其他乐器的配合;通过借鉴西洋管弦乐器的制作工艺,在传统六孔竹笛的基础上增加了机键结构,为传统民族管弦乐器改良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新竹笛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制作工艺。现阶段新竹笛的制作完全依赖手工,很难实现工业化大生产,面向普通大众推广,导致人们并不了解和认识新竹笛,对新竹笛的使用和研究都较为少见,不利于一种乐器的传承和发展。

三、“新竹笛”的改良得失与传承推广

传统六孔竹笛的指孔规则是按照五度相生律开孔的,只能吹奏自身的七声音阶,转几个近关系调,半音则是通过按半孔来进行控制(但半孔是很难把握的,音色、音准难以控制,以半音为调式主音的曲目,竹笛是难以演奏的)。新竹笛采用了增加键孔的办法,对半音阶、变化音的演奏方式进行改良,实现了十二平均律、自由转调;并消除了部分不规则指法,降低了小二度、小三度颤音的演奏难度:在满足音色、音域需要的同时,又符合竹笛演奏的生理需要,符合手指的运行规律。新竹笛的按键系统,以联动为主,使指法更加流畅,减轻了手指的负担。

经改良的新竹笛能够轻松吹奏十二平均律,因此竹笛乐曲创作也更为丰富。蔡敬民先生创作改编的大量新竹笛作品,《春光》《淮河换新装》《打虎上山》等都突出了新竹笛的演奏特点。如《打虎上山》在演奏时有多个半音音阶,需要对音色、音准进行精准控制,传统六孔竹笛是很难进行演奏的。应用新竹笛,则可以通过全音间的机键控制,对半孔进行控制,扩大了竹笛的演奏范围。但新竹笛的制作、维修都是人工完成,制作时间较长,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高。另外,由于原材料的属性问题,极难修复。生产加工成本较高,维修风险较大,乐器厂商对新竹笛的生产、研制热情不高,难以形成产业化生产,难以实现新竹笛的大范围普及。

四、结语

竹笛作为传统民族乐器的重要代表,其改良过程不仅是我国民族乐器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反应了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文化科技、音乐审美的变化。新竹笛的研制成功,为我国传统乐器改革注入了更多活力,影响着民族乐器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一种乐器的改良,不仅需要音乐人、音乐评论家、作曲家等音乐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还需要相关科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社会公众的关注和认可,以及乐器厂商的大力配合。将乐器改良工作的主体承担者转变为演奏者、乐器厂商与制作人之间的合作攻关。从教学、演奏、科研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民族乐器改良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强.新竹笛——竹笛改制的新思路[J].乐器.2012(12).

[2]胡亮.当代中国竹笛改良的追溯与反思[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4).

[3]杨美娟.蔡敬民笛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4).

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级青年项目。

猜你喜欢
改良
肉羊品种改良的关键技术分析及研究
高校财务报销诚信机制的改良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
城市居民住户调查抽样框存在的缺陷及优化策略分析
改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改良中药热奄包治疗腰痹的护理体会
改良截石位预防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的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