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鸽鸽(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田野调查在民族音乐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马鸽鸽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的下属学科,是一门民族学与音乐学交叉的学科。关于它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内容,自进入中国以来就争议不断,但“田野调查”却是毋庸置疑的最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民族音乐学的方法。笔者通过研读伍国栋先生所著《民族音乐学概论》,对田野调查这一工作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感想。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族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概论;研究方法
伍国栋著《民族音乐学概论》出版于1997年,可以说是民族音乐学学习者必读书目,是我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学学科教材之一。本书对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其定义、与相关学科关系、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归纳。伍先生平和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的讲解、通俗贴切的例证,使读者们能够较为轻松地对这一学科的相关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较为年轻的音乐理论学科,迄今仍处于不断发展与改进中,因而关于它的定义阐释并不完全统一,不过总体上大同小异,在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上并无根本的岐议。在中国这样一个音乐呈现多元化特征的多民族国家中,关于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伍先生认为比较合适的表述方式是: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的理论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将某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置入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去,通过考察和研究该民族成员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阐述其有关音乐的基本特征、生存规律和民族文化特质。民族音乐学不同于乐理、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其它音乐理论学科,而是与社会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及其方法产生一定联系,从民族学的视角去描述和研究音乐事象。因此,要深入研究民族音乐学不仅要了解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学与此类相关学科的关系,合理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正是这种学科交叉的特殊性为它的界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表现出它所特有的学科特征。
田野调查,即实地调查,又称为“田野作业”或“田野考察”,在民族音乐学中是指经过训练的学者或研究人员走出办公室和研究所,亲自进入某一村庄或社区,通过对该地居民进行访谈、观察居民音乐活动、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等方式,对研究对象产生一定程度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强调以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研究音乐事象的基本依据,这一方法论来源于文化人类学,已广泛使用于历史学、民俗学、生态学、地理学、语言学、民族音乐学等学科。《民族音乐学概论》全书共七章,将此内容放在中心第四章,并且运用大量篇幅,专章讨论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调查理论及方法。从实地调查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意义、实地调查类型的介绍、调查前的理论和技术准备、实地调查的方法与原则,到资料储存的理论与技巧,由此可见田野调查在民族音乐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伍国栋看来,民族音乐学本质上是一门以田野考察实践为基石,以客观描述实践为基础,并在此实践基础上开展案头解释性工作的音乐理论学科。田野调查是必不可少、不可忽视的一个学术环节。田野调查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田野工作者将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不论是书面形式的文献、乐谱或者是实体的乐器,还有录音、视频等,都是极为宝贵、对研究成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其次,研究者对某项音乐活动有切身体会,这种体验绝不同于书本学来的知识。书本知识极容易流于表面,是肤浅的,而田野调查是深刻的,是哲学上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再次,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少数民族缺少详细的历史文献材料,只查阅书本获得的资料十分有限,只有去做田野调查才能充实相关知识,支撑起研究内容与成果;最后,田野工作者在进行实地调查时对自己的记录与分析能力起到锻炼作用,这也为日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随着民族音乐学对“田野调查”这一方法的大力推广,它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逐渐扩大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存在价值。民族音乐学的“田野作业观”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固有的“实地调查观”不谋而合,从而营造了这两大学术领域经久不衰的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艺术源于生活。民族音乐的源头不是高楼大厦,更不是KTV、酒吧,它来自草原、来自大山,田野工作能够使民族音乐学研究者深入到民间生活中体会“活生生”的音乐文化,只有这样,民族音乐学才能够永葆活力,才是一门具有号召力的学科。
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是一项复杂又细致的工作,分为两大步骤:“现场参与观察”与“撰写调查报告”。在进行调查之前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明确此次调查目的,全面收集相关资料,拟定调查提纲。而后,工作者深入实地并按计划调查某项音乐研究课题,便正式进入具体作业的实施操作程序中,需要掌握好调查方法和调查原则,做到主观、客观相结合。主观是指主管思考、分析,包括在调查前的准备工作中,明确此次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去查找与调查目的相关的资料,此外,为避免重复劳动,与此次调查内容有关的先行调查者积累下来的资料应详尽地收集。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固然要从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多方面了解被研究的音乐事象,但是其中和音乐无甚关联的还是不要在上面浪费时间,这就需要调查者的主观思考、判断,比如调查某民族的婚嫁音乐,就没有必要去看地里种什么庄稼或当地居民的血型等离得太远的问题。此外,撰写田野调查报告时要分清主次,重点突出与调查任务有着直接联系的内容,适当加入与调查任务有间接联系的内容。在客观描述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合理加入研究者的主观思考与解说更有利于读者去理解此音乐事象。客观是指研究者持“文化相对主义音乐价值观”,在进行实地调查时,尊重被调查主体及其音乐文化,与被调查者构成平等关系。在采集资料方面,要注重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和持久性。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尽可能客观、公正地描述调查结果,不凭借个人主观的好恶随意作出优劣评定,要求掌握好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度”,既不过分夸张,又要描写到位。
《民族音乐学概论》自始至终以音乐为中心,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坚持科学的方法与辩证的思维去讨论和研究民族音乐学,突出田野调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只要遵循科学的调查原则,持之以恒地进行田野调查研究,那么取得优秀研究成果便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蒲亨建.民族音乐研究的视野、方法与案例[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