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 征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从唐代燕乐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分析唐代的艺术特征
晋 征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霓裳羽衣曲》是李隆基创作的燕乐曲子,是盛唐时期的经典作品,在所有的唐朝歌舞中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是我国音乐舞蹈发展中的经典之作。文章在阐述《霓裳羽衣曲》基本内容和创作特点的基础上,从佛教文化、浪漫主义色彩、舞蹈表演形式、舞蹈风格和曲式结构几方面分析《霓裳羽衣曲》的唐代艺术特征。
唐代燕乐歌舞;《霓裳羽衣曲》;艺术特征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有名的歌舞大曲,始于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向唐朝宫廷进献,白居易后对这个歌舞大曲进行改编,形成了新的曲子。《霓裳羽衣曲》制作规模大,一共分为三十六段,具体还分为散序、中序和破三个部分。《霓裳羽衣曲》的创作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音乐创作总体风格幽静,舞者扮演的仙女步履轻盈,上身穿着羽衣,下身穿着霓虹颜色的彩裙,翩翩起舞中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唐朝杨贵妃对《霓裳羽衣曲》曾进行了完美的演绎,得到了唐玄宗的喜爱,并在一时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1]
(一)佛教主义文化的充分体现
《霓裳羽衣曲》被认为是从印度传入的舞曲形式,原名是《婆罗门》。早天宝十三年的时候,唐玄宗对这个乐曲进行了重新命题和创作,并将《婆罗门》改名为《霓裳羽衣曲》。可见,《霓裳羽衣曲》具有鲜明的西域佛教文化色彩。同时,在音乐上,《霓裳羽衣曲》吸收了印度佛教曲子的内容,在舞蹈姿态上运用了更多的旋转动作。
舞蹈艺术发展最早起源于宗教,并随着宗教的发展不断发展。唐朝引入了佛教文化并得到了繁荣发展,后期通过舞蹈在宗教活动中对佛教教义文化进行宣传,因而《霓裳羽衣曲》创作也体现了强烈的宗教文化色彩。
(二)浪漫主义色彩的体现
《霓裳羽衣曲》从舞蹈服装选择、妆容选择、珠宝佩戴等方面都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霓裳羽衣曲》在舞蹈动作、音乐表现、服饰选择上都营造了一种仙境,将仙境通过舞蹈乐曲表现出来,为人们创造出一种和实际生活不同的境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重要突破,将唐朝时期舞蹈发展推向了高潮。《霓裳羽衣曲》在音乐刚开始时运用了不同的乐器,在不同乐器之间的交错作用下呈现出一种自由、悠扬的散序。之后,出现了慢拍子的中序,舞蹈表演者翩翩出场。不仅是舞蹈,《霓裳羽衣曲》还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篇创作,对舞蹈的表演状态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2]
(三)舞蹈表现形式的生动多变
《霓裳羽衣曲》从舞蹈表演形式上出现了多变的特点,在唐朝不同的时期所表演的《霓裳羽衣曲》不同。唐朝天宝四载时期,杨贵妃在木兰殿表演的《霓裳羽衣曲》是一种独舞的形式。根据曾在宫中侍候过唐明皇的老宫人回忆创作出了《津阳门诗》,诗歌中具体描述了在庆祝明皇生日的时候所举办的大规模的艺术表演。在表演《霓裳羽衣曲》的时候,正应了诗句“人惜曲终更羽衣……曲终,珠翠可扫。”《霓裳羽衣曲》是作为一种大型舞蹈被表演,在跳珠撼玉激烈舞蹈演绎中,舞蹈演绎者的配饰掉落一地,出现了“曲终,珠翠可扫。”的情形。在唐明皇在位的时候,《霓裳羽衣曲》有独舞和群舞两种表现形式,比如在唐文宗时期,舞蹈音乐教坊以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舞者300人来共同表演《霓裳羽衣曲》。在唐玄宗时期,宫廷中也曾经安排几百名宫女共同演绎《霓裳羽衣曲》的对舞表演。舞蹈表演者手中持有幡节,穿着舞蹈表演的服装,佩戴珠翠头饰,在表演舞蹈的时候仿佛是一种在天空中飞翔的鸟。[3]
(四)舞蹈曲式结构精美完整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舞蹈大曲,最开始时候呈现的是散序,体现的是一种节奏表达自由,主要由各种独奏、轮奏和合奏共同组成的曲调。在散序之后出现了中序,总体呈现的是一种慢节奏的曲调和歌唱形式,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只有舞蹈没有音乐形式的表演。最后舞蹈是“破”,主要表现了轻快多变的节奏。《霓裳羽衣曲》由六段散序、十八段中序和十二段曲破共同组成,一共三十六段。《霓裳羽衣曲》作为唐代大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集中了歌唱、舞蹈和器乐演奏为一体,并将舞蹈、音乐和乐器结构化、艺术化发展,体现了一种舞蹈表演的均衡。
《霓裳羽衣曲》从基本的舞蹈曲段到最后的完整组合具体分为三个结构层次。其中,第一个结构层次是散序-中序-破三部分,在这三个部分的表演中会应用到舞蹈、乐器和音乐演唱。第二层结构是在第一层结构基础上具体细化形成的,从散序到杀衮的构成中每一个构成具体都有十多个段落,充分体现了歌舞的个性化。第三层结构是在第二结构基础上对每一个结构构成区段进行延伸形成的更多段。
在第一层结构中,《霓裳羽衣曲》的表现实现了舞蹈、歌曲和音乐三种艺术形式的充分融合,在第二层结构中对歌舞的个性化特点进行了更深入的表现。第三层结构是具体的最小的构成单元,单元数量在总体上是可以被控制的,体现了舞蹈、音乐和歌曲之间的协调性应用。《霓裳羽衣曲》在唐朝流传发展中形成了各种赋予变化的曲体,体现出唐朝舞曲创作的重大成就。
(五)舞蹈风格的流转通畅
《霓裳羽衣曲》在舞蹈表现上应用了优美的传统舞姿,应用比较典型的是“小垂手”,在小垂手应用的过程中还掺杂了西域舞蹈中男的旋转动作,在温婉柔润的动作中显示了一层豪放的气概,正如白居易诗词中对《霓裳羽衣曲》的描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另外,《霓裳羽衣曲》还特别注重对腰部的应用,通过腰部应用展现身体动作的协调和灵活,给人带来了独特的审美感受。
综上所述,唐朝在统一政权之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稳定,由此文化发展也呈现了一种大繁荣的趋势。受开放政策的影响,唐朝音乐制度完善,并在发展中充分吸收外来文化,《霓裳羽衣曲》就是在吸收外来文化和结合本土文化特点创作而成的。《霓裳羽衣曲》代表了唐朝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并作为重要的艺术文化作品存在于唐朝各种政治外交、娱乐活动、宗教活动中,是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宗教音乐。
[1] 吴蕾.从唐代燕乐歌舞大曲谈唐代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 2012,08:31-32.
[2] 陈婷.从《霓裳羽衣曲》看唐代歌舞大曲的成就[J].网友世界, 2014,10:30+2.
[3] 王明霞.《霓裳羽衣》艺术特征及多元化分析[D].河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