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对影视文学传播的影响

2016-02-03 08:01:57周亚华
传媒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影视媒介

文/周亚华

微视频对影视文学传播的影响

文/周亚华

互联网的发展,微视频的出现,改变着影视文学的传播格局和传播形态。微视频使影视文学呈现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其内容结构和创作手法都发生了改变,强化了与受众的互动,使之更符合新环境下的审美认知,传播属性趋于大众化。本文从微视频对影视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影视文学的制作水平,推动其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微视频 影视文学 传播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微媒介时代的来临,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微媒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微视频是微媒介的传播形态之一,对影视文学的传播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字新媒体技术不断改变着影视文学的表现形态,也改变了影视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和受众审美标准。微视频作为影视文学新的传播平台,既有大众媒介的传播特征,也有自媒体包容开放、互动性强、裂变式传播等新特征,从技术上大大拓展了影视文学的传播渠道。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以微电影和微电视为代表的影视文学成为新媒介平台的新兴艺术形式,从主题内涵、表现手法、适应受众审美等视角来看,影视文学传播的媒介属性越来越明显,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因艺术性被人们所认识,而是作为一种传播形态和传播媒介被受众所接受。因此,随着微视频的迅速发展,对影视文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影视文学作为现代文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分支,比传统的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更有传播力和影响力,受众群也越来越庞大。影视文学主要是电影和电视剧的文学剧本,这种文学剧本通过影视媒介直观的视听形式来表现文学的思想和主题,使影视文学有了鲜明的视听特征。微视频与影视艺术有不同之处,影视艺术是运用艺术手法使影视文学更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以此吸引受众,而微视频集视听表现于一体,使影视文学的传播形态多样化,影响力更大。

一、丰富了影视文学多元化的传播形态

传统媒介的影视文学传播是一种单一的线性传播,无论是传统媒介的传播,还是网络传播,都是将影像作品以固定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只不过是选择网络传播比选择传统媒介传播在时间和地点上更自由、便捷而已,但对于传者和受传者来说,都是一种线性传播,传播本体与接受本体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单向传播。微视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播形态,影视文学在微视频的传播过程中,通过一对多的信息节点进行多元化传播,呈现辐射状态,像微博“粉丝”、微信朋友圈等,内容在推送过程中迅速放大,并且在每次转发或推送时都有可能因为受众文化、身份、审美等综合素养的差异而被编辑加工或评论,掺杂其中的主观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影视文学的内容,呈现多元化的解读,甚至被颠覆或扭曲。

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恶搞”微视频,这正是多元化传播的产物,往往以挑战权威为目的,运用逆向思维把一些影视作品片段化或重构章节,以一种调侃化和戏谑化的语言表现出来,使其娱乐化。2006年,由电影《无极》改编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被疯狂传播后,各类“恶搞”短片层出不穷,一些经典电影、电视剧等无一例外被改编或重新剪辑、配音,且各类版本众多,如由经典电视剧《西游记》改编的《给悟空的信》,由热播电视剧《甄嬛传》改编的《臣妾做不到啊》等,这些微视频不但颠覆了原作的主题和意义,而且利用蒙太奇手法重新进行了剪辑和制作,完全成了一种宣传噱头,很容易受到网友的追捧或转载,再配上各种不同观点或评论一起推送,极易形成网络热点。其实,反思这种多元化传播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大量运用先进的数字化媒介技术制作,容易使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片段化或肤浅化,削弱了文化传播的深度和价值,因此,应正确运用微视频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积极引导受众,使影视文学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二、强化了影视文学受众的互动行为

受众的互动行为也是影视文学网络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影视文学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性加工和创造,再借助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来,因此,受众对影视文学的欣赏和体验是至关重要的过程,在传播主体和受众的互动交流中,影视文学作品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微视频拓展了影视文学的创作和赏析空间,受众既可以是欣赏者,也可以是创作者,具备了双重身份,使影视文学更具开放性、更加大众化,也为其传播奠定了基础。在微媒介传播平台上,无论是普通网民还是著名导演,其话语权都是平等的,有着同样的表达和传播机会。人人都可以发表评论和看法,也可以制作和上传视频,真正实现了传播主体与受众的零距离交流。

影视文学本身作为信息传播媒介,不但在冲击着受众的视觉、听觉感官,也在不断拓展人们的认知领域,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传统媒介环境下,人们在影院或电视机前被动地接受不断传递过来的影像,单一的接受方式让受众无暇思考,也无需思考,久而久之,这种接受方式使受众形成了一种不愿意去思考的习惯,不但禁锢了其思想,也限制了想象力,降低了受众的审美认知。在微视频传播时代,影视文学的传播和接受主体都有了本质的变化。微视频强化了信息即时、便捷、自由、开放的互动行为,互动交流可以使影视文学的创作者即时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和艺术的缺憾,受众的参与行为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不断填补和更新着信息需求,完善着影视文学的创作和表现。如美国电视剧《越狱》《危机边缘》等,在整个拍摄制作过程中根据受众反馈的意见及时修改补充,甚至包括后续剧本的修订,基本上达到了拍摄制作和观众反馈同步进行,使观众的审美情感、意见表达真正融入到了艺术创作中。另外,一些电视剧的创作者采用让受众参与创作的模式,在电视剧的结尾设置一个选择题,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征集观众意见,收集观众提供的文字或影视素材等,根据上一剧情和观众建议继续展开,这种零距离的互动为营销提供了新思路。微视频的发展,不但改变了影视文学传统的单一传播模式,而且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参与创作的平台和机会,强化了受众的互动行为,给影视文学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推动了影视文学的发展。

三、促使影视文学创作主体大众化

在传统媒介时代,影视文学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是分离的群体。传统媒介传播视域下,影视文学创作追求专业化,专业的创作团队、专业的拍摄制作设备,专业化决定了影视文学的权威性和精品意识,自然也成为少数人的艺术创作。微视频的到来,拉近了影视文学与受众的距离,使创作更接地气、更贴近现实,影视文学的创作不再是单一的专业创作模式,人人都可以运用操作简单的设备进行拍摄制作,把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影视创作中,再利用网络提供的创作素材进行后期制作和编辑,诸如微电影和微视频这种影视文学表现形式就产生了,使创作主体更趋向于“草根”阶层,表现形式也趋向“大众化”。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呈现方式,在主题和影像风格的表现上都更贴近生活,也使艺术表现得更真实、更有感染力。影视文学借助微视频走向创作的“大众化”,不但使影视文学创作模式趋向多样化,也大大促进了影视文学变革创新的力度,促进了影视文学的繁荣发展。

“大众化”创作使影视文学的表现内容也更生活化。传统的影视文学在创作时往往关注整个社会群体,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微视频时代的影视文学更关注社会的某个真实细节,是一个个体的表现,这种创作让影视作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诸如《泡芙小姐》《将爱情进行到底》《婚姻保卫战》等都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及不同人的情感诉求。“微时代的影视文学生产手段逐步走向多媒介、多元素、多手段融合的状态。多媒介的生产手段不断便捷化,多元素的生产手段不断融合化。”因此,微视频背景下的影视文学,一般都能通过对生活中微小的、特殊情感的捕捉,进行简单的艺术加工,经过多层级的转发、制作、评论,再融入不同层次的人的思想、看法或情感来呈现,表现手法不拘泥于创作规律,表达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这种个体情感和生活细节的表现,更贴近社会现实生活,折射出当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也推动了影视文学的大众化发展。

四、改变了影视文学的叙事结构

微视频不但使影视文学创作更“大众化”,也从情节设置、叙事节奏等多方面改变着影视文学的叙事结构。微视频背景下,大众化的受众群体、开放式的传播平台、多元化的传播模式,要求影视文学的叙事结构也发生改变。微电影、微视频、系列微剧等成本低、易制作、播出时间短、文件小的特征更适合微视频传播,这也要求影视文学的创作者不断创新,既要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态,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传统的影视文学在故事情节设置上常使用“起、承、转、合”手法,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献给观众,满足观众弥补现实缺憾的心理需求,并且几乎已经成为影视文学在结构设置上的一种规律,如果影视剧还没结束观众就已经猜到了结局,这样的叙事结构往往缺乏神秘感,也容易导致剧情雷同。微视频时代对影视文学的传播要求主要体现在“微”,选题视角小、时间有限、故事情节简单,这就要求影视文学在结构手法上要做一些调整,尽可能的凸显高潮部分。高潮阶段富有强大的艺术张力,故事情节的逆转和交织,主题的时空背景等也都集中在此表现。传统的影视文学需要大量的铺垫才缓缓进入高潮,而微电影或微视频一般是直奔主题,节奏感强,不需要大量的铺垫和叙事,结尾也不会过多的拉长故事情节,显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这种特征符合互联网时代受众接受信息快捷的习惯,也容易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

微视频在提升自身传播效能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更加关注受众、注重信息互动的开放媒介环境,这种媒介环境不断冲击着影视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既要规避微视频对影视文学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积极利用微媒介开放的传播平台,更好的运用微视频,不断提升影视文学的制作水平和传播力。

作者系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胡智峰.微时代的艺术生产与传播——以影视艺术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4(07).

猜你喜欢
大众化影视媒介
影视展
环球时报(2023-03-15)2023-03-15 17:22:12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江南(2022年3期)2022-04-30 08:23:53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6:44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影视风起
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 07:32:30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影视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