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沁文
(杭州市留下小学,浙江 杭州 310023)
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融入课堂音乐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以杭州市留下小学“西溪竹乐”社团为视角
沈沁文
(杭州市留下小学,浙江 杭州 310023)
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是课堂音乐教学的延伸,并给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教学形式,对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素质和情操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杭州市留下小学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将课外音乐社团引入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为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学校品牌的打造,培养学生音乐技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小学;课外音乐社团活动;课堂音乐教学;校本课程;探索与创新
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学校积极探索、开发和实施音乐校本课程,使得音乐课堂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校园也更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充分利用课外音乐社团活动融入课堂音乐教学,让学生广泛参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提升音乐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等方面都显得意义重大。
杭州市留下小学地处西溪湿地腹地,多年来一直立足西溪文化传承。学校致力于西溪文化研究,将“传承西溪文化,培育雅趣少年”作为学校特色育人目标,学校依托“西溪文化”,建构校本课程体系,积极实践学校特色发展。学校音乐教研室根据西溪地方实际,考虑到西溪地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间竹乐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演奏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西溪竹乐”就是用西溪特有的竹子制成的乐器,包括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等,并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成立了“西溪竹乐”社团,逐步开展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西溪竹乐”具有独特的特色,承载着西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任。
课外音乐社团与课堂音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两大支柱,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树立课内课外双肩挑的音乐教育观念,重视课外音乐社团像重视课堂音乐教学一样,发挥课外音乐社团优势,更好的提高教育质量。
(一)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音乐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音乐教育融于学校的文化背景之中,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2002年起,杭州市留下小学就围绕《传承西溪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成立了“西溪竹乐”社团,开展了“走进西溪、体验生活、传承文明、主动发展”为行动纲领的主题活动,把音乐教育融于学校的文化背景之中,创造和谐、自主、人文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成为有文化品位的人。课外音乐社团活动作为课堂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完善,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二)课外音乐社团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给学生更充足的实践空间、更开阔的音乐视野,有助于学生获得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和创造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堂外音乐社团活动就是一个能为学生提供表现能力、展示自我的舞台。研究发现,在小学生的音乐活动中,打击乐器质朴、清新、有乡土味的特点使得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而打击乐器可就地取材,并紧贴学生生活,容易开发学生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成立“西溪竹乐”社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更重要地是,参与课外音乐活动是向学生传播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们在音乐艺术的滋养下健康成长。
(三)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
随着课外音乐社团活动走进课堂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既关注统一的学生音乐素质要求,又满足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群体或个体音乐学习需要,给予学生更充足的实践空间,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外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同样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了教师学科知识,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才有可能胜任社团的组织与教学工作。着力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到更深的层次,具体体现在要合理运用资源,发展教材,活用教材,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巧妙将课堂教学资源与丰富的音乐活动相结合,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及时调整授课节奏、方式,构建新的课程观,培养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学校教学课程更丰富。
音乐课堂承载着小学生的美育任务,学生获得基本乐理知识,培养音乐兴趣,是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为课外音乐社团活动提供了养料和资源;课外音乐社团是课堂音乐教学的延展,是进一步地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发展学生特长的平台,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成长,水涨船高。
(一)课外音乐社团活动使课堂音乐教学更高效
课外音乐社团活动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同时,也为课堂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造等大量的实践活动,多彩的音乐活动引导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从而达到音乐课堂教学更高效。
(二)课外音乐社团活动是课堂音乐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课堂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而课外音乐社团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同时通过艺术社团打造学校的品牌,以点带面,激发和调动课外音乐社团学生的热情,发挥其辐射作用,努力提高音乐课堂质效,是课堂音乐教学的补充与延展。“西溪竹乐”社团充分利用资源,积极拓展社团的项目,结合西溪文化,大力发展竹乐,在西溪文化与音乐的发展当中,学生们陶冶了情操,播种了行为,收获了个性,成就了雅趣气质。
(三)课外音乐社团与课程音乐教学目标一致、内容相似、活动方式互补
《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音乐课一般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好的课堂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美好愿望,促使他们产生参加社团的学习兴趣。在课外音乐社团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排练各种音乐作品,从事的是合唱团、舞蹈团、民族乐团、管弦乐团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们更加喜欢音乐,同时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们会在课上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带动课堂气氛。虽然,两者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各具特点,但两者都是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目标的手段,都是通过音乐走向教育的重要途径,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相互依托,相互支撑。
在“西溪竹乐”社团走进课堂音乐教学的活动中,学校音乐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编写了低中高三本校本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程的内容及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低年级教学时借助情景教学的神奇魅力,不断探索与创新,达到良好的效果
以人音版一年级教材《布谷》为例:声音的强与弱是本堂课中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前准备了一整套竹乐器,竹棒声音宏亮、竹沙锤声音清脆,从敲击的两种不同乐器声音,让学生感受音的强与弱的不同效果。当学生对音的强弱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设置情境,借用竹乐让学生感受强弱音的变化。
(二)小学中年级时将竹乐器与歌曲伴奏融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展示自我
以人音版三年级的《打花巴掌》为例:音乐老师根据西溪竹乐器的基本特点并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考虑,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用竹乐器为歌曲伴奏,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练习。第一步,引导学生读准节奏谱。第二步,让所有学生分别击出竹棒、竹鼓、绿豆匾、竹沙锤、竹手板的节奏。第三步,根据竹乐队人数,结合课堂特点,让学生自由组合,打乱组与组的关系,至少4人一组,也可5人、6人一组。第四步,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后,要求学生每人演奏一件乐器,选择什么样乐器由学生自行商议。学生在分组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指导,由慢及快、由浅入深。
(三)小学高年级阶段将竹乐器与音乐课内外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低年级对打击乐器的感知,中年级的具体操作实践,到了高年级就具备了一定的演奏能力。教师在选择课本内容中适合演奏的歌曲的同时,不断开发课外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开拓视野,更多的了解民间的音乐元素。以湘西民歌《四季歌》为例:第一步,让学生唱会歌曲,熟悉歌曲旋律。第二步,利用竹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步,当学生的竹乐器演奏与歌曲的情感、节奏基本吻合,由教师用唢呐演奏歌曲旋律,从而把歌曲旋律、节奏演奏融合为一体。第四步,加入大鼓、堂锣,以达到更热烈的效果,烘托出更强烈的氛围。学生通过一系列学习和对竹乐器的了解,能更好发挥学生的爱家乡的情感,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用竹乐器为歌曲伴奏,为今后的顺利地排练《竹乐声声》进行铺垫。同时,让学生对音乐与社团有了更新的认识,能够主动的发展自己,参与社团的活动,甚至是参与管理,学生在实践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等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通过课外音乐社团活动融入课堂音乐教学,学校、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共同的发展与提高。学校树立品牌,形成了办学特色;学生提升音乐素养,丰富思想文化生活,使其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音乐教师在课外音乐社团活动走进音乐教学课堂活动中,找到品牌打造的方向,提高了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让音乐教学课程更加丰富、更加灵动。
[1] 高文丽.区域性中小学音乐社团“事业伙伴”协作组的构建与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01.
[2] 李宝红.如何将古筝社团活动与音乐课堂有机结合.新课程·小学,2014,04.
[3] 赵文静.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北方音乐, 2014,07.
[4] 温爱霞.课外音乐活动推动高校音乐课堂.信息科技,2011,02.
[5] 李雷.浅析校内音乐社团的发展.音乐大观,2014,10.
[6] 赵婧伊.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13.
[7] 吴伟华.初中生民乐活动中合作精神的培养.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
[8] 王静.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长春市四所小学的调查.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