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6)
肖邦钢琴音乐风格探析*
王丽娟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6)
摘 要:肖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钢琴诗人”。他一生的创作几乎都是钢琴作品,对各种钢琴音乐体裁——练习曲、夜曲、叙事曲、圆舞曲、奏鸣曲、谐谑曲、幻想曲等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使其富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受到当时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它的音乐富有抒情的歌唱性和忧郁的诗人气质。他创作的两种波兰民族音乐体裁——玛祖卡和波洛涅兹舞曲,充分体现出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波兰民族音乐。
关键词:肖邦;钢琴音乐;波兰民族音乐
在华沙时期,肖邦在华沙时期还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懵懵懂懂的年纪,有着乐观向上的态度,这时的作品还很稚嫩,不够成熟,并没有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肖邦早期作品中最宝贵的是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强烈的波兰民族特色。作品中运用了许多民间舞蹈、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体裁,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在华沙起义时期,肖邦的创作思想走向成熟。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只会写一些抒情的音诗转变成写具有史诗性特点的音乐,作品更加完善,生动,有张力。《b小调谐谑曲》是他在维也纳居住时创作的。起义勾起了人们爱国的情义和思念远在祖国的亲人们的心情,创作出了《c小调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是在知道华沙沦陷后创作出来的,当时的肖邦情绪非常悲伤和愤怒,内心的纠结与迷茫,思绪的表达很新颖。
巴黎全盛时期,这是肖邦创作最成熟的时期。他的钢琴作品涉及到很多的体裁,如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圆舞曲以及后来写出的结构复杂的叙事曲、谐虐曲等,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在这个时期民族精神体现最浓烈的是波罗奈兹舞曲。《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表达最复杂的作品之一,反映了40年代后期人们复杂的心理。祖国的沦陷,感情的波折,疾病的折磨,强烈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怀念使他愈发真诚的在音乐里倾诉自己的感情。
晚期创作与肖邦承受病痛的折磨有关。不过有个别的作品写出了昂扬的情绪,《幻想波洛奈兹舞曲》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g小调玛祖卡舞曲》、《f小调玛祖卡舞曲》这两部作品是肖邦在最后的日子里创作出来的。《g小调玛祖卡舞曲》是一首亲切、抒情的歌,写出了肖邦对生活最后的眷恋;《f小调玛祖卡舞曲》在诉说着对祖国亲人最后的思念。
(一)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舞曲源自于三种感觉都不同的三拍子波兰乡村舞曲:库雅维亚克、奥别列克、玛祖卡。肖邦抓住了这三种各具特色的民间舞曲,使它们更加完善。他从来不会按部就班的运用民间舞曲本来的曲调,而是抓住了舞曲的精髓,使它们在钢琴上更具表现力。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的情绪是丰富的,有的轻快、充满活力,有的诙谐、活泼,有的则悲伤、沉重。
(二)波罗奈兹舞曲
波罗奈兹舞曲是原来波兰望族中进行伴舞的音乐。19世纪以来,波兰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人们常以新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给予音乐一个新的体裁。肖邦把这种体裁提高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这是一种稳定的固定三拍子舞曲的节奏。它的织体浑厚坚实,和声是由密集和弦构成,严谨的结构包括强大的力度布置使其拥有宏伟、辉煌的特质。
(三)前奏曲和练习曲
虽然前奏曲和练习曲这两种音乐体裁在肖邦之前已经存在,但是肖邦的前奏曲和练习曲与之前的性质完全不同,肖邦的练习曲被称为是“音乐会练习曲”。它们都是一个相对统一的织体加上一个简单的艺术形象小品随意的组合起来,变成一个总体,而里面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作曲家内心世界真实的写照。其中有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情感激越;有的则清澈、透明,传播着一种清晰欢快的气息。
(四)夜曲和圆舞曲
尽管早期肖邦的夜曲中有英国作曲家菲尔德的影子,但不久肖邦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体裁。它的特点是悠长、优雅、还有很多的装饰音的抒情旋律,和声语言的明暗色彩变化和精致细腻的织体,这一切所制造出来的情景之间紧密融合的音乐境界。肖邦的夜曲所表达出的感情非常丰富,有的清澈、安静,看不见波澜;有的是与夜曲一般格局是不一样的,把乐曲的再现部发展成一种严肃、激动、充满戏剧性力量的内心独白。
(五)谐虐曲与叙事曲
肖邦的单乐章大型体裁作品占有重要地位是谐虐曲与叙事曲,它们显示出作曲家的高超写作技巧与才华。这类型的体裁常使用一些比较复杂又很自由的曲式结构,篇幅很长,主题材料间互相的比较和碰撞,总是有一种内在的张力促使着音乐的发展,以此来适应和容纳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内涵。肖邦的谐虐曲已经完全超过了这种体裁原有的幽默、欢快的性质,成为内涵严肃、极富戏剧性的音乐诗篇。
在肖邦的音乐中最突出的是民族性和爱国主义思想的表达。肖邦的创作与波兰民族民间音乐密切相关,他借鉴了波兰民族音乐中的特色旋律,运用了许多民间舞曲的节奏型,音乐结构也是运用了民间舞曲的形式,改良了大量音乐体裁,充分体现出作曲家与波兰民间音乐深厚的联系。他在创作中和声上很大胆,具有歌唱性,擅长在主调音乐中加入复调音乐的思维,肖邦的和声主要表现形式还是以优美丰富的旋律为主,从来都不添加任何夸张的修饰,永远都是简单明了的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就是肖邦钢琴作品中最宝贵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 唐碧蓉.论肖邦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
[3] 冯智全.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200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重点科研项目《陕西当代交响音乐创作研究》研究成果(12jk0354);宝鸡文理学院2015年重点科研项目《陕西民族歌剧的生存危机与当代转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