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高专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2016-02-03 06:19:27韩志超
北方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音乐教育

韩志超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200)



幼师高专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韩志超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2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音乐教育形势与内容的不断拓展,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美育教育尤其对青少年、儿童人格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开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幼师高专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提出了个人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幼师高专;音乐教育;美育教育

一、音乐美育教育与发展现状概述

(一)什么是音乐美育教育

在我国传统音乐形式中,较为重视的一般为演奏形式或者为演唱技法和演唱技巧,而对于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却相对比较忽略。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转变,人们对于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幼儿音乐教育和儿童音乐教育启蒙阶段,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更成为了关注焦点。“音乐美育”也叫“音乐美感教育”、“音乐美育教育”,所谓音乐美育教育就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学操作全过程转化为美育对象,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减轻学习负担,并能够启发式的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升华对内心美育教育的目的,使内在的逻辑美和外在的形式美高度统一,已达到育人的最终目标。

(二)幼师高专音乐美育教育的现状

在当前的幼师高专音乐美育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乐理知识、音乐技法和各种乐器的运用是普遍现象,但是,这与音乐美育的启发是有一定弊端的,当前的音乐美育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教学没有体现音乐美育艺术特点。比如:在讲解音乐理论知识时照本宣科,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在音乐欣赏课中没有让学生主动去参与,主动去听赏,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在技能课上同样也体现不出音乐美育教育的特点。二是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由于《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某些限制,部分老师对他们的误读,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教学的专业性,如唱歌教学,气息、咬字、声音位置等等,这些做法已经失去了音乐固有的美了。另外,一些乐器教学课,节奏、音准、弹奏技巧等等,从始至终都专业标准化,导致了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更为匮乏,使学生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大大降低,也没有达到音乐美育的最终目的。

二、音乐美育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

(一)美育教育可以促进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从而带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美的挖掘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音乐美育主体的感知能力又能直接影响音乐美育的效果。法国作曲家别尔通说:“艺术中第一美质在于思想,而第二美质在于选择用以表达思想的演奏手段”。我国古代伯牙学琴三载,但在海上“移情”之后,琴艺才大进,写出《水仙操》,流芳百世。这就是美育启发人心智的力量,从而更好地为教育目的服务。这就是因为美育教育培养了人们高尚的风趣和情操,反过来会促进人们音乐艺术才能的发展。

(二)音乐美育教育有益于身心健康

音乐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健康地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养具有长远的意义。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音乐的美育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音乐具有巨大的情感魅力,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在教育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它能培养人的道德情感,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塑造一种完善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音乐美育教育可培养人的创造力

创造性指个人在一定的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对于创造性能力而言,想象力是否丰富很重要,音乐是想象的艺术,产生出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反映。音乐美育教育在人们素质发展过程中运用一种无意识或直接领悟的能力,在音乐美育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力开拓性的发展了人们的创造性能力。

三、提高幼师高专音乐美育教育能力的对策

(一)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音乐艺术课程特点,将美育教育贯穿其中

黑格尔说:“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所谓“情感教育”,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融入自己的感情,然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情感内涵。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才能更好的将美育教育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二)挖掘美育素材,重视美感训练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情感教学与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和学生内心的共通交流,将音乐教学中的的美育素材挖掘到位,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才能有效的加深对美的理解。另外,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音乐课的每一环节,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体现音乐美育教育

第一、运用感知教学,体验美育教育。音乐美的表现存在于音乐艺术形象之中。没有美的形象就没有艺术。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美育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美育教育的核心,是美育的要点。”音乐都不是直接可以讲明白的,在实际的艺术效果中感知与理解、认识与掌握富有音乐灵魂的活生生的音乐知识,是有生命的音乐、是有情感的音乐。第二、运用情感教学,体现美育教育。音乐是情感艺术,表情的音乐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功能,是音乐的灵魂。贝多芬曾经提到,节奏与乐调具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我国古代《乐记》中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所以,我们只有将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发挥到位,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傅镭,如何在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中发展美育教育的一些思考,《儿童发展研究》,2014年04期.

[2]王晓琳,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23期.

[3]谭庆梅,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审美教育的影响,《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音乐教育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未来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5:24:42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38:15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4:07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3:37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戏剧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 19:29:43
“舞动”的音乐课堂